戏剧评论
  • 1.jpg
    2016年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和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也给昆曲艺术走出国门,迈向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当年,江苏省昆曲界相继推出一系列与之相关的舞台力作,其中省昆以“汤莎会”著称的新概念昆曲《邯郸梦》给观众的印象尤深,可谓盛传一时。然除了一众报道式评述外,学术界真正投入研究的并不多。
    2022.03.09
    江苏艺术评论
  • QQ截图20210120162944.png
    今年,在最冷的季节里最冷的日子,在南京江苏大剧院观看了由国家话剧院、广州话剧院联合出品的话剧《林则徐》感怀颇深。
    2021.01.14
    江苏文艺评论
  • 7356192392426504282.jpg
    去,还是不去?这个问题,简直像生存还是毁灭一样,利刃悬顶,生死两难。这是原创现代京剧《梅兰芳·蓄须记》的戏核,牵引着整部戏的走向,背后则是民族情感、国家大义,是梨园的艰辛,也是小我的挣扎。
    2020.10.12
  • 清代大戏剧理论家李渔提出“立主脑”的概念,他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传奇亦然。”李渔所说的“立主脑”我的理解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主题。
    2020.08.03
  • 值此全国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深切缅怀为创建新中国而壮烈牺牲的先烈之际,江苏省锡剧团给我们奉献了一台董存瑞烈士事迹的同名锡剧,可谓适逢其时。
    2019.10.15
  • 中秋佳节,应景的戏曲有很多,其中由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影视部等摄制的电视戏曲片《白兔记》便是其中之一。虽然时隔20多年,它的艺术性、思想性在今日看来仍然毫不逊色。
    2019.09.23
  • 中国现代话剧源自对西方话剧的模仿和学习,主要是散文化的戏剧形态。但我们也常常发现有些作家的剧作具有“诗化”的品格,我们也会对这类作品用“诗化”进行评鉴。对于这种“诗化”风格的来源,自然会将其与古代戏曲文化进行勾连:“中国现代话剧的艺术模式虽来自西方现代话剧,但由于文化传统的关系,中国现代话剧的诗品性却常常潜藏在戏剧...
    2019.08.22
  • 继承与发展京剧艺术,需要极大的心力、体力、毅力,我今年八十有六,仍在不断丰富、不断更新自己的思考,上下求索。
    201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