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戏剧家协会>戏剧评论
郑世鲜 | 葳蕤自生光
——从江苏戏剧小品小戏小剧场展演看江苏戏剧的蓬勃力量
来源: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2024年12月03日16:24
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江苏省戏剧家协会等单位承办的“康庄之歌”江苏省第六届戏剧小戏小品小剧场展演(终评)于2024年11月24日在常熟启幕。本次展演活动,参赛剧种多样,涉及昆剧、锡剧、越剧、扬剧、淮剧、淮海戏、柳琴戏、黄梅戏、海门山歌剧、话剧、音乐剧、木偶戏等,还单列了小剧场展演单元。展演期间,省评协邀请戏剧评论家深入演出现场,撰写评论文章。

编者按: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全省戏剧工作者多元化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巨大成就。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江苏省戏剧家协会等单位承办的“康庄之歌”江苏省第六届戏剧小戏小品小剧场展演(终评)于2024年11月24日在常熟启幕。本次展演活动,参赛剧种多样,涉及昆剧、锡剧、越剧、扬剧、淮剧、淮海戏、柳琴戏、黄梅戏、海门山歌剧、话剧、音乐剧、木偶戏等,还单列了小剧场展演单元。展演期间,省评协邀请戏剧评论家深入演出现场,撰写评论文章。

葳蕤自生光

——从江苏戏剧小品小戏小剧场展演看江苏戏剧的蓬勃力量

文/郑世鲜

江苏戏剧小品小戏展演迄今已经是第六届了。六年以来,各家院团、基层文艺组织同场竞技,各类剧种、舞台艺术形式轮番上阵,成为江苏一年一度的一场舞台盛宴。一直以来,该展演致力于以小戏、小品的“小舞台”来反映“大时代”的新气象、新征程。大量兼具艺术审美和现实意义的剧目不断涌现,一批优秀的本土创作人员也在历次考验中不断成长。而本届江苏戏剧小品小戏展演在此前的基础上又有新的调整,呈现出更加蓬勃的面貌。

一、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这届展演涌现出多部革命题材的剧目,而这些剧目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更加柔性的叙述视角。在戏剧舞台上,我们见惯了对英雄的塑神造神——以钢筋铁骨置换血肉之躯,剥离掉了作为普通人最凡俗的痛感、情感和欲望。这样的形象高大、完美,却也遥远而冰冷。而这次展演中的大多数同题材剧目,底色却是温暖的、柔软的。舞台上英雄们的神性撕裂开小小的缝隙,人性的光便一点点透了出来。

锡剧《奔赴》剧照

我们在锡剧《奔赴》中看到了作为无产阶级斗士的恽代英,革命者身份背后的另一面——作为一个普通的丈夫,一个普通的父亲。在危机四伏的革命工作中,他仍时时惦念着妻儿,一次次悄悄回家,轻轻上楼,却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伸出手,又收回手;在被捕入狱后,虽然早已做好了为革命牺牲的准备,但他多想再抱抱襁褓中的儿子,表达那来不及说出口的温存和爱意。

透过淮海戏《哥哥的风筝》,我们得以窥见一个英勇就义的新四军战士在入伍前真实的生活印记,他曾是孝顺的儿子,是体贴的兄长,会为弟妹们制作漂亮的燕子风筝。只可惜年轻的生命在战场上永远地定格,再也没能兑现陪弟妹们放飞风筝的诺言。

在淮剧《红红的轿子船》中,我们见证了翠萍和传宝这一对原本最平凡普通的有情人,被战争塑造、改变。当前线物资告急,翠萍毅然决定推迟婚期,将原本用于婚礼的轿子船用来运送物资,轿子船头那象征着二人感情的红色缎花是如此耀眼、如此鲜艳;运输途中,为了保护物资和翠萍,传宝选择了牺牲自己,临终之时眼神中尽是对母亲、对恋人的不舍与眷念。

淮剧《红红的轿子船》剧照

这些剧目中的主人公是英雄,是战士,也是世俗的个体,复杂的个体。他们的身体里奔涌着信仰的激流,为这芸芸众生百死亦不惧,却也记挂着那未曾实现的拥抱,那未亲手放飞的风筝,那将永远推迟的婚期。而正是这些坦坦荡荡流露的情感和欲望让他们向死而生的人生选择更加珍贵。

二、烟火气书写身边事

本次展演的剧目多为现实主义题材,比起宏大的主题叙事,更多的剧目关注的是普通人、身边事,以琐碎的家长里短、朴素的人情冷暖来展现真实的人间百态。

扬剧《水火相容》剧照

镇江市艺术剧院创排的扬剧《水火相容》就是一部充满情味的小戏,该剧处处可以见到剧团的成名剧《花旦当家》的影子。两部剧是一样的风趣诙谐,一样的火爆热烈。曾经俏丽的花旦村官依旧充满着青春的朝气,却又添了几分干练、几分稳重,调解起村民之间的矛盾胸有成竹、步步为营,能够在水婶与火叔之间恩威并施、游刃有余。该剧音乐明快俏皮,融入了多种音乐元素;身段更是活泼灵动,虽是现代戏,却有丰富的身段编排,做到了句句都有身段的配合与回应,更是借助一个挎包、一张长凳,增加了身段的变化。该剧的语言是在日常语言基础上加工、锤炼过的语言,生动而有味:剧中火叔看不惯水婶,叫她“水桶腰”,水婶也看不惯火叔,叫他“胡猴子”;肴肉老板姓胡,水婶说他是“胡说八道”,“一百八一斤卖的不是肴肉,是龙肉”,面店老板姓钱,火叔称他是“见钱眼开”,“二十八一斤卖的不是手擀面,是金镶面”。

本次展演中,有许多剧目都选择了将视角聚焦于众所关心的社会议题,比如越剧《“包大妈”与金大妈》让我们看到了社区工作的繁杂与琐碎,剧中的金大妈是因年龄而得的称呼,而“包大妈”却是一个年轻小姑娘,只因她日日投入于繁琐的社区日常事务,不厌其烦地为社区居民解决问题、讲解政策,就有了这样的形象称谓。小品《门铃声声》、淮剧《买你敲门声》关注的是空巢老人的问题,孤身一人居住的老年人费尽心思,只希望能有年轻人不时光顾,之所以这样做既是因为他们渴望得到情感的抚慰,也是出于有一天孤独死去,会无人知晓的现实担忧。同样关注“空巢老人”话题还有锡剧《任性的李桂芳》,除夕夜,母亲辛苦做了一桌盛宴,对面好不容易回家一趟的儿子却忙着电话拜年,完全没有顾及到母亲的情感需求。母亲之后一系列看似任性的行为其实也只是希望儿子能够真正地“看见”自己。

越剧《“包大妈”与金大妈》剧照

小戏小品的舞台无疑需要更多这样有烟火气、泥土味的作品。

三、小剧场熔铸新审美

扬剧《门》剧照

与前几届相比,本次展演活动特别增加了小剧场专场。近年以来,江苏各个剧种剧团集中发力,相继推出了本剧种、剧团的首部小剧场作品,并持续深耕,接连不断地进行创作。与剧目创作呼吸共进的是相关政策的完善和展演平台的搭建,江苏早在2021年就出台了《关于推进小剧场建设的指导意见》,此后,又接连举办了一系列小剧场戏剧节、小剧场戏剧展演。在剧团自身发展和政策外部引领的双重驱动之下,江苏小剧场发展风头正盛。本次展演新增小剧场专场再一次体现出江苏对小剧场建设的重视,采用多种手段为小剧场发展布局。

虽然同属于小型舞台艺术作品,但与小戏、小品相比,小剧场剧目在审美表达上无疑被赋予了更高的期待。我们期待的是小剧场能够以小而美的舞台形式,拓宽艺术表达的形制和边界,以精而深的思想锋芒,专注表现人的精神困境和情感困境,从而熔铸出新的戏剧审美,来不断扩展戏剧生存的空间。而本次专场演出的作品在审美表达上就多有令人惊喜之处。

扬剧《门》由扬剧大戏《完结堂1937》压缩改编而来,讲述的是1937年,镇江完结堂内,主人公杨淑娴从“守节”到“守义”,从“守身”到“献身”的人生抉择。同样的内容表达,小剧场的表达比大戏更具有冲击力。剧目开场时,通过舞台调度,演员的红裙转眼换作素装,台上的喜堂转换间变作了贞节堂,那一刻舞台的静默带来惊人的压迫感;全剧的舞台装置皆由一扇扇“门”组合变化而来,这扇门既是象征意义上的,是阻挡了杨淑娴奔向自由的藩篱,是遮挡了景秀眼前世界的重重高墙,是杨淑娴迈向的生死之门,也是现实意义上的,是宋家林、杨淑娴们拼死守护的家门、堂门、国门。

昆剧《归途》剧照

昆剧《归途》则回归了传统昆曲的诗意审美,以细腻绵密的表达让人感受到深沉的情感激荡。整部剧皆凝铸于一个“情”字,而“情”的面目却是丰饶而炫目的:它既是元好问与妻子之间生死依偎的爱情,也是元好问与白朴之间不是至亲,却胜过至亲的亲情,更是元好问对故土,对故国文化的深情。整部戏只有短短的60分钟,却于情感最幽微、最宛转处反复停顿、反复揉搓,将人物内心的细微波澜铺展得深永而浩荡。

此外,锡剧《聊斋·紫尾》用充满“聊斋”气味的写意书写探究人性深不可测的欲望与恐惧,剧中以一条狐狸的紫尾来象征人内心膨胀的欲念,配合灯光的波动,显得恐怖骇人,鬼气森森;淮剧《裂帛》将现实与戏剧,现实与想象反复交错,在不同时空、不同语境下制造出一场又一场情感对峙,在尖锐的交锋中探讨“爱情”这一永恒的戏剧命题。这些小剧场作品对人性、人情进行了深度的开掘,并不断创新着艺术表达的方式和手段,凭借更新锐的视角、更深刻的思考、更独特的表达带给观众全新的审美感受。

小戏与小品齐头并进,小剧场与大剧场和谐共生,江苏无疑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戏剧生态。当然,行百里者半九十,在戏剧创作整体繁荣的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戏剧剧目在舞台上留不下来,戏剧剧场留不住观众仍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比如本届展演中,就有一些剧目存在对扁平概念机械复制,程式化演绎的问题,因为缺乏对具体的人、具体的事的关注和思考,创作出的作品也就缺少戏剧张力和情感张力,难以真正打动观众。江苏戏剧要想真正从“高原”迈向“高峰”,就需要继续把提高作品质量作为戏剧生产的生命线,不断推出在戏剧舞台上留的住、叫的响、传的开的艺术精品。

作者简介

郑世鲜,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