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风俗画名手李嵩曾作绢本设色团扇画《骷髅幻戏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与《骷髅幻戏图》装裱于同一册页中的,还有黄公望所作的小令《醉中天》:“没半点皮和肉,有一担苦和愁。傀儡儿还将丝线抽,弄一个小样子把冤家逗……”谁曾想,800多年后,这幅画会在今人的戏曲中相遇知音——闽剧《幻戏图》演绎了人情之和暖、人性之温柔,演绎了人类最脆弱处又是最坚韧处。
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承办的江苏文艺名家晋京——罗周编剧作品展演系列活动于4月13日至21日在北京举办。作为展演的六大剧目之一,闽剧《幻戏图》于4月17日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
闽剧《幻戏图》由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创排,三获曹禺戏剧文学奖的罗周编剧,多次获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徐春兰执导,第32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新人主角奖杨帅领衔主演。该剧入选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2025 年度资助项目,荣获第九届福建艺术节·第二十九届全省戏剧会演“优秀剧目奖”。
第一眼看到《骷髅幻戏图》,罗周便被迷住了,想为它写个戏;导演徐春兰听罗周讲了这个创意,泪流满面!“它遇见了一个、一群懂它的人”,罗周说。为了这部戏,罗周阅读了古代几乎所有描述傀儡的诗文,“它们大多共有一个强烈的象征意喻:谁人不是傀儡,被命运的丝线摆弄”。
闽剧《幻戏图》采用了多层嵌套结构,以黄公望寻画、评画为开场,缓缓导入“戏中戏”。剧中,民间傀儡戏艺人陆偃和妻子阿舞一起肩挑行当、行走江湖,二人素来和睦。妻子刚有身孕,两人却因一次拌嘴,陆偃负气出走,未料返家途中遭官府马队冲撞,重伤而死。但肩负着对妻子之爱、对即将降生的爱子和家庭的抚养之责的陆偃“不忍死”,强以骷髅之身,跨越生死两界,相伴亲人左右,靠操演傀儡戏所得,抚养幼子成人……
演出中,演员们精湛细腻的表演,让现场观众深受触动。“演得太好了,剧中有非常多触动人心的点和巧思。”“这和我以前看过的闽剧完全不同,尤其最后传统戏曲和流行歌曲的结合,让我感到很意外。”散场时分,观众们更是感慨万千,赞誉有加。一名闽剧“铁粉”激动地说,这次演出的音乐效果让她惊艳。“衬托的乐器并不多,却恰到好处,第一次在闽剧中听到闽南特色的压脚鼓声,很有意思。”她还谈及最后的歌舞谢幕,“这样的精心编排既别致又深情,我看着看着,眼泪竟然掉下来了。”
罗周说,“在我的戏剧创作生涯中,《幻戏图》是一部独一无二的作品,它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讴歌、呈现了永恒的情感力量,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观赏体验和情感满足。”对于徐春兰而言,因为《幻戏图》这部戏,她感觉自己的生命变得特别有价值。徐春兰说:“亲情、爱情、责任、怜悯……足以超越生死,令有限的生命拥有无限的深度、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