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内座无虚席,作为 “江苏文艺名家晋京” 展演剧目的昆剧《世说新语》在此上演《谢公故事》系列,包括《候门》《举将》《破局》《梦鸡》四折,以 “历史长卷” 形式生动呈现了谢安、郗超等魏晋风流名士的人物群像,引发了强烈的观剧热潮。
演出在黑色底幕与一桌两椅的简洁布置下开场,昆腔一板一眼,锣鼓丝弦起落间,谢安、郗超、桓温、褚蒜子等历史人物仿佛 “穿越” 而来,演绎着淝水之战背后的精彩故事。首折《候门》,通过奸臣郗超与 “铁憨憨” 桓温密谋篡国的情节,搭配丑角长生的插科打诨,巧妙地勾勒出包括未出场的谢安等人物的鲜明个性。《举将》则围绕舞台上太后褚蒜子、谢安、郗超三人的三角关系展开,在苻坚大兵压境、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借助一段开药方、两封《举将书》,展现了郗超 “外举不避仇” 的豁达与谢安 “内举不避亲” 的默契,构建起人物间既对立又共生的戏剧张力,为历史记载增添了可感的情感厚度。
该剧以小说原著短小篇章为蓝本,创新性地借鉴西方戏剧结构,借助 “白鸡梦” 等意象将碎片化故事串联,成功实现了古典文本向舞台的转化。演员们通过细腻的眼神、优美的身段传递人物微妙情感,如谢安与郗超对弈时的心理交锋,配合婉转的 “水磨腔” 唱段与简约舞美,淋漓尽致地凸显了昆曲的写意美学与魏晋名士风流。
现场观众反响热烈,青年观众小郑在朋友圈分享:“我最喜欢《破局》,原来谢安那么可爱。脱了靴子盘着腿下棋,耍赖拿捏郗超三子又三子地让棋。当年你让我冷风中门口等,今天你看我脱个鞋盘腿慢慢和你清谈。” 还有观众感慨:“原来郗超是那么爱国,所以他死了化成鬼魂也要赶到谢安身边,想第一时间知道淝水之战的结果。”
一位北京退休的语文老师热情地向记者表示:“我是在一个高一的小姑娘强烈推荐下来看《世说新语》的。开始觉得她是奔颜值来的,但是看了她发的朋友圈,特别是现场看了演出,我发现不是起哄,是真的懂,这场戏演得真好。” 来自江苏宿迁的姑娘透露:“我昨天坐高铁专程从江苏宿迁来北京看‘省昆’的《世说新语》。还有从天津、南京过来的戏迷,那位小姑娘是从国外回来看剧的。” 她直言特别喜欢编剧罗周将谢安、郗超、桓温三人置于微妙关系之中的设定,在政治博弈、个人恩怨和国家危亡的对比中彰显鲜明人物性格,让观众看完后都有不同感受,极具吸引力。
演出结束后,一位青年人感慨道:“看完今晚的昆曲《世说新语》,我更加认同戴建业老师说的‘读了《世说新语》,你可能走路都比别人可爱一些’。” 昆曲《世说新语》以其独特魅力,在水磨腔中诉说着无尽的魏晋风流,也在青年戏迷群体中掀起了对古风新韵的热爱与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