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幽默的方式疏缓当代社会焦虑
—— 评常州市滑稽剧团《时来“孕”转》
文/郭婧
常州滑稽戏起源于20世纪初,它源自文明戏中的趣剧、滑稽剧以及江南地区的独角戏,并吸收了江南各地戏曲艺术的元素,经过派生和进化,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常州市滑稽剧团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形成了“说唱并重、悲喜交融”的艺术风格,并凭借《我要做好孩子》和《陈奂生的吃饭问题》荣获中宣部颁发的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支持,常州市滑稽剧团在剧目创作、演出质量、市场运营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演出环境上,聚焦年轻市场,打造适合年轻人欣赏口味的节目,其运营的“207小剧场”成为常州首家由国有文艺院团运营的喜剧特色小剧场,并成功入选2024年江苏省小剧场建设优秀案例名单。同时,出品的滑稽戏《时来“孕”转》也入选小剧场剧目优秀案例名单。
于2023年首演的《时来“孕”转》是常州市滑稽剧团为积极探索市场、培养年轻演员而创作的第一部小剧场剧目,是一部充满幽默与智慧的作品,它巧妙地将传统滑稽戏的元素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为观众带来了一出既传统又新颖的喜剧。自上演以来赢得了市场和口碑的双丰收,获得2024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优秀剧目奖。
一、广泛且深刻的现实社会话题
该剧聚焦年轻人普遍关心的话题,通过截取都市年轻人生活的一个横截面,围绕“生还是不生”的核心主题,展现了两代人之间的观念差异,同时,通过三对不同背景的青年男女的怀孕经历,深刻反映了当前社会中的生育焦虑现象,剧中对非婚生子、不孕不育、生育恐惧等社会话题的呈现,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该剧以幽默诙谐的手法,探讨了当代年轻人在婚姻和生育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让观众在欢笑中产生共鸣,并激发对生活、爱情、生命等议题的深入讨论和反思。正如常州滑稽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怡在采访中所说:“滑稽戏是一种独特的东西,以小人物为主来反映我们的生活,反映家长里短的故事,甚至反映这个大时代的变迁,你会从滑稽戏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当下的职场环境中,生育问题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它牵涉到个人的职业规划、家庭责任以及社会的期望。随着女性在职场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在现代社会中,平衡生育与职场成为许多职场女性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剧中黄小莉与于青的“想生不敢生”的困境,将现实中的种种难题直接呈现给观众,虽然最后因意外的拆迁款而敢于生育,但现实中的年轻一代又该如何应对生育焦虑呢?此剧以诙谐的手法展现了父母和孩子之间观念的冲突,使得通常严肃的生育议题在愉悦的氛围中得到了新的诠释。观众不只是在观赏一场表演,实际上他们参与了一场关于生命抉择的深入对话。剧中,笑料背后常常伴随着反思,正是这种幽默与洞察的结合,赋予了人们对现代生育问题的新视角。
此外,剧中还涉及了婚恋、代际冲突、房屋产权等热门话题。不同年代的人在生活习惯上存在显著差异,剧中两代人观念的碰撞,以及由此产生的令人捧腹的怀孕历程和生活闹剧,成为观众的思考话题。小娘舅和菲菲在追求爱情激情的同时,也需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包括生育下一代的责任。大力和小红的生育过程对于许多家庭来说是一个难言之隐,不仅影响到个人的身心健康,也对家庭关系和社会观念提出了挑战。在呈现这些社会话题时,剧作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角色的互动和冲突,观众可以看到不同个体在面对社会压力时的种种反应和选择。例如,剧中对黄小莉和于青的刻画,不仅展现了他们对生育的渴望和恐惧,也反映了他们对个人价值实现的追求。这种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使得剧作不仅仅是对现实问题的简单呈现,更是对人性深层次的探讨和理解。通过这样的艺术表现,剧作成功地将生育焦虑这一社会话题转化为观众能够感同身受的个人经历,从而激发了观众对于生育、家庭以及社会责任等话题的广泛讨论。
二、巧妙而缜密的构思设计安排
剧名作为演出的第一张名片,对于吸引观众、传达主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剧名不仅能够准确反映作品的内容,还能激发观众的好奇心,提升作品的关注度。该剧剧名巧妙地使用谐音手法,将成语“时来运转”中的“运”变为“孕”,象征着新生命带来的新机会、新生活,既点明主题,又有双关之妙,给人一种意趣之感。
在情节安排上,该剧主要围绕三对年轻人的生育问题展开,三条线索相互穿插,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的冲突与反转,通过夸张、巧合、误会、重复等手法,达到“大出意料外,却在情理中”的强烈喜剧效果。剧中巧妙地设置了几次“错位”,第一幕中菲菲用小莉名义开出阳性孕检单,导致婆婆信以为真,昭告天下,由此推进剧情的发展;第二幕中小娘舅为了躲避菲菲,暂住到小莉和于青家,引发了一系列幽默情节;第四幕中小红以为自己身体原因怀不上孩子,与小娘舅和菲菲孩子的“不请自来”形成鲜明对比;第五幕中小红捡到假的流产报告,被小娘舅指为“凶手”,引咎辞职,为后面在宾馆侦察埋下伏笔;第六幕是全剧的高潮,经过前几幕的交代和铺垫,所有的线索和冲突在这一幕交汇、爆发,众人依次出场,混乱的场景中却依然能够看出清晰的逻辑线索,各种矛盾、误会在此全部展现并解开,十分精彩。
在这些精心设计的错位情节中,观众不仅能够感受到剧情的起伏和幽默,还能体会到人物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编剧通过这些错位,巧妙地展现了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使得每个角色都显得立体而真实。
三、夸张又治愈的舞台艺术表达
古罗马戏剧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认为,戏剧要寓教于乐,既劝谕观众,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可以说,滑稽戏是“笑”的艺术,“笑”是其最重要的审美特征,也是最突出的优势,但是,滑稽戏中的笑,也有格调高低之分。早期的滑稽戏以逗笑为手段和目的,往往不重视笑与准确地塑造人物和表达剧情的关系,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低级趣味的语言、动作、表情已无法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而《时来“孕”转》革新了传统的表演模式和套路,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提炼出丰富的“笑料”,使得剧作既保留了滑稽戏的独特魅力,又创新性地发扬了剧种的优势。
该剧深入探讨了当代社会家庭在生育问题上的多元焦虑,以轻松诙谐的方式缓解了生育相关的紧张与恐惧情绪。演员们凭借精湛的表演技艺,将角色的性格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的肢体语言和台词都与节奏相契合,角色的情感变化——无论是喜悦、愤怒、悲伤还是快乐——都显得真实而自然,符合角色性格和情节设定,展现出深厚的艺术功力。随着剧情的推进和冲突的解决,观众能够看到人物的成长和变化,以及他们如何在生活的波折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幸福。将困境用“笑”果表达出来,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同时,他们的语言风格既幽默又风趣,融合了地方色彩和流行文化元素,使得整部剧更加贴近生活,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滑稽戏是地域性戏剧文化,地域性是一种优势,有时也是一种局限。此次《时来“孕”转》根据在地化的需求,进行了海派滑稽戏演剧样式的改革和创新,将方言换成了常州普通话,适应全国观众的欣赏习惯,降低欣赏难度。在表演上,以传统滑稽戏的表演程式作为基础,但又不拘泥于传统滑稽戏表达方式,更多运用符合当下审美的一些舞台表现手段,比如融入现代戏剧的表演样式,有机地融入形体、舞蹈等表演元素,加重灯光、音效的语汇效能。
此外,剧中的服装和布景设计也颇具匠心,通过色彩和风格的搭配,巧妙地衬托出剧情的氛围和角色的心理状态,不仅增强了戏剧的感染力,还在关键时刻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得整部剧作在艺术表现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和谐。
总之,《时来“孕”转》通过滑稽幽默的表演和轻松愉快的剧情,传递出积极乐观的态度,帮助观众在困境中发现生活的美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代社会的焦虑情绪。正如《生育焦虑》一书的作者所倡导的,每位经历“生育焦虑”的个体,都应找到一种更舒适、更有力量的立场和心态,梳理并解开束缚自己思想或关系的枷锁,尝试自我释放,挖掘生命潜力,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
郭婧,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戏曲理论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