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小剧场戏剧评论人才培训班
剧目短评3:小剧场淮剧《裂帛》
2024年12月8日晚,“江苏省小剧场戏剧评论人才培训班”学员集体观摩了由江苏省淮剧团创演的小剧场淮剧《裂帛》。
12月9日下午,全体学员对该剧作了剧目研讨,并完成剧目短评。
(图片来源:江苏省淮剧团)
何睿 常州大学
淮剧《裂帛》中,牛肉酱的道具使用颇具双关意味,戏里戏外的双关处理自然巧妙,让人眼前一亮。然而,剧中的情感纠葛张力不足,难以支撑整部剧的时长,剧本矛盾设置上需要再做调整,使剧本矛盾的层次能再丰富一些。
付宛灵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江苏省淮剧团的小剧场淮剧《裂帛》为观众带来了一部讨论两性关系的都市背景的小剧场戏曲,在继承了淮剧特点的基础上拓宽了剧种的表现题材,展现了淮剧的新风貌。
一方面,《裂帛》继承了淮剧唱的优势,通过角色大段铺陈的唱词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女主角在第四场有一段出色的独唱,很好地展现了角色内心的纠葛,字字清晰、情感饱满,是本剧的一个亮点。
另一方面,《裂帛》作为一部现代的、都市的、表现手法新颖的、舞美风格简约的小剧场作品,在题材选择和表现手法上为淮剧创作展示了一种新的可能。但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对话剧等其他艺术形式的借鉴化用要节制、适度,避免对剧种品格造成影响。可能很多戏曲现代戏的编排都面临着话剧化倾向的问题,但《裂帛》以《王魁负桂英》为戏中戏,主创团队可以利用好这一优势,更多地利用传统剧目的唱词、表演程式等进行表达,展现多重的戏曲魅力。
综合来看,《裂帛》是一部颇具创新精神的作品,但这种创新并未影响到该剧剧种风格的展现,除了上文所说的继承影响外,也是因为故事本身的普世性和单纯性正好契合了淮剧的亲切、朴素、自然。
郑世鲜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淮剧《裂帛》轻轻巧巧就拆解掉了现实与戏剧,现实与想象,现实与梦境之间的那堵墙,演员得以在不同时空、不同语境中自由穿行。时空的交错纵横为男女主人公的情感错位提供了充分的表现空间。
仅仅第一场,就呈现出多次“错位”。第一次是舞台之上,女演员饰演的焦桂英与男演员饰演的王魁,对于誓言应有的重量,认知出现了错位,正是因为把誓言的份量看得太轻,王魁的承诺才会脱口得那样轻易。第二次是回到现实,暴露出作为情侣的二人,情感交流上的错位,女孩心心念念的付出对于男方来说却是不堪承受的重负。第三次回到过去,暴露出两人情感需求上的错位,当选婚纱与世界杯决赛时间相撞时,两人爆发了激烈的情感冲突。正是反复的情感错位让曾经相爱的两人像两辆相向而行的列车,渐行渐远。
表现手段的变幻莫测,时空建构的错落参差是这部剧的特色所在,但手段使用上的脱缰狂奔,造成了部分内容的破碎支离,太过频繁的跳进跳出,也容易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作为第一部淮剧小剧场作品,《裂帛》体现出了鲜明的实验性和探索性,但如何将多元化的表现手段运用得既丰富也准确,则是主创团队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裂帛》剧目讨论现场,孙筱梅 摄)
孙倩 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淮剧《裂帛》贴近生活、触及末微,在唱腔上既有淮剧本身所特有的乡土气息,在题材上又符合青年群体的审美口味,既朴素,又优美,既有思想深度,又气质活泼。淮剧大多都以唱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且分量很重,但该剧的唱不生硬、不无聊、不冗长,娓娓道来,令人乐在其中。
“裂帛”这一剧名也取得非常巧妙。该剧体现了当下年轻人对于爱情的自我塑造——爱情变成了一种简单刺激的调味品,平淡的生活不能带来情感的拉扯与情绪的起伏,这裂帛就由此而产生。但有一句话叫做:“允许自己有裂痕,因为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也恰恰是透过此裂缝,产生了属于淮剧的“娜拉出走”。
悲剧作为启蒙的一种方式,可以让观众在观剧的时候,切身地感受到主角的挣扎、痛苦、疑惑,唤起观众诸如怜悯、不安、恐惧等强烈的情感,进而引发思考。虽然该剧并非悲剧,但仍然能引发观众对恋爱、婚姻的思忖。这部看似喜剧却引人深思的小剧场淮剧,做到了这一点。
薛梅 泰州市海陵区委统战部
《裂帛》是淮剧小剧场原创作品的一次成功尝试。
一是题材选择上注重现实观照。淮剧《裂帛》聚焦当代青年对爱情婚恋的理解和思考这一主题,引发观众“慢慢品”,引发“爱的反思”,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裂帛》打破了对淮剧的传统刻板印象,跳出淮剧通常根植农村、乡土味浓的常规表达,更加时尚、现代、洋气,拓展了淮剧的表现内容和形式的边界。满台新生代青年演员青春靓丽,表演既传承了淮剧的传统艺术魅力,又充分彰显了现代性、创新性和探索性。
二是戏中戏的结构匠心独运。剧中的青年男女和他们排演的《王魁负桂英》中的人物构成戏中戏,剧中人在戏里戏外跳进跳出,其身份和情感与戏中戏的人物既相互映照,又呈现出古今观念的差异。剧中现实与回忆穿插进行,现实与梦境交错展开,时空不断转换,使得剧情丰富饱满,节奏紧凑有序,观之有耳目一新之感。
三是唱腔、音乐、舞美设计可圈可点。淮剧文武兼备,以唱见长,此剧虽然念白上借鉴了话剧表演,但是在唱腔设计上仍回归戏曲本体,完整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淮剧唱腔,男女主演舞台演绎字正腔圆、从容有度,彰显了扎实的基本功。音乐设计上融入了现代交响乐,舞美设计采用一桌二椅的极简风,背景则是颇有寓意的“裂帛”,符合现代舞台和小剧场的审美取向。
彭楷仪 扬州市扬剧研究所
《裂帛》是一部轻盈灵动、新颖时尚的作品。古今戏曲大多钟意于生离死别之爱恋,似乎唯有人生的大起大落才能诠释爱的真谛、展现爱的意蕴。而本戏却独出心裁地将视角聚焦于一对现代青年男女间的微末小事,用二人恋爱末尾的相互煎熬与牵缠讲述了一个颇为不同的爱情故事。创作者并未着笔勾勒什么天缘巧遇,不过是以试婚纱和看球赛这种富含生活气息的小插曲,轻巧地展开两人间的矛盾。
该剧设置了戏中戏,戏中王魁为桂英所救,后却又将其弃于不顾;戏外男女相恋多年,却又被岁月磨灭了激情。戏内快意恩仇,戏外牵缠不清。女主角几次在排练时情绪失控,在角色与自身之间横跳,观众就被带着在古今两条线中穿梭。这种相对又相融的处理方式,给观众带来了新颖有趣的视听体验。
观众在观看此剧时,可能会为这对情侣的感情处理方式发笑。但同时,又不得不去深思那广泛存在于年轻群体之间的情感问题:如何在爱与被爱中保持自省?这也是本剧在立意上的一个妙处。
王奉振 太仓市文化馆、太仓市戏剧曲艺家协会
小剧场淮剧《裂帛》是淮剧中的一部都市现代戏,却以传统戏《王魁与桂英》作为开场,以这部戏与男女主角爱情故事的镜像关系贯穿全场,这样的处理异常巧妙,可见剧作者创作的用心。
该剧在舞台上仅有的装置就是一桌二椅,这是传统戏曲舞台上的常用配置,在《裂帛》中,导演将一桌二椅在时而传统时而现代的情境变化中处理得非常巧妙、灵活;虽然是现实题材的现代戏,但导演对道具的巧妙利用使得舞台风格简约,令观众的注意力会更多地集中在演员的表演和剧本的内涵上。
小剧场剧目的创作生产,一是守正,二是实验、探索,观看完该剧,能感受到该剧遵循了该规律。如果该剧在男主角和球友之间的情境中加入一些足球元素,可以增加这段戏的真实性。
孙筱梅 扬州市文化艺术创研中心
淮剧《裂帛》亮点颇多。选材上,以独特戏中戏结构,巧妙融合古今爱情,直切当代青年爱情观的核心。插叙与回忆勾勒出十年情侣婚期前的情感风暴:女孩关怀成“枷锁”,男孩忍抑藏“暗涌”,都市爱情的相处谜题跃然眼前。中年导演夫妻和谐相处的画面,以及结尾那句“你慢慢品”,与主角矛盾形成鲜明对照,引发观众对爱情真谛及相处之道的深省。
风格上,虽讲述爱情离散主题,却洋溢活泼时尚气息。台词洋气幽默,流行语运用自如,亲近观众;音乐音响灵动,紧张情节也能通过轻快的旋律得以舒缓。舞台布景简约高雅,一桌二椅贯穿全剧并灵活变换,蓝色背景搭配白色裂缝的设计,简洁有力,象征着二人情感的破裂,于简洁中尽显艺术美感。
演员方面,两位90后青年演员活力满满,形象契合剧情,CP感十足。尤其女演员长相甜美,唱腔婉转悠扬,结尾处的大段数板独唱及水袖表演精彩绝伦,展现出扎实深厚的表演功力,细腻地传达出人物内心的纠结与挣扎。
此剧通过选材、风格、演员等多方面精心打造,在淮剧舞台上独树一帜,既展现深刻内涵,又彰显青春活力与时尚气息,为观众带来别具一格的戏曲观赏体验。
(图片来源:极目新闻)
王思侗 宿迁学院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出艺术的发展取决于种族、时代、环境三要素。中国古典戏曲的表演形式与内容要契合现代人生活的节奏,现代人对生存困境、情感抒发的诉求,势必要在固守本源的前提下求取创新。淮剧《裂帛》正是当下创作团体为古典戏曲注入现代活力的创新之作。
淮剧《裂帛》讲述了一对自由恋爱的现代青年男女在恋爱失败后,女主人公由最初的不舍、不甘、愤恨至最终走出恋爱失败的阴霾,重新相信爱的心理历程;也呈现了男主人公由强势地主动分手,到面对女主人公潇洒离去后落落寡欢的心理。在演出形式上,淮剧《裂帛》巧妙地运用了戏中戏的结构,现代女性与古代女性在各自时空内被情人抛弃的命运互为镜像,形成精神对话。而现代女性对爱的自省与彻悟又是借助古典戏曲中“梦”的结构实现的。第一层戏剧结构中的导演既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是男女主人公情感错位的全知者,和妻子的通话与现代青年男女对待情感的态度形成了参照;他又兼具中国古典戏曲中打背躬与西方话剧中旁白的功能:自由地面对观众阐述观点、补充故事情节、推动表演节奏。可以说,淮剧《裂帛》无论在题材内容上还是在表现技巧上都在试图融合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因素,拓展中国地方戏曲的表现空间。
郭婧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淮剧《裂帛》展现出男女在情感中思维方式的性别差异,反映出当代青年的情感困境,从而引发了观众对亲密关系尤其是两性关系的思考。剧中的男女主人公相恋十年,历经的点滴成为共同的回忆,但平淡的生活也消耗了两人之间的激情,女孩的过度关怀给男孩带来情感负担,男孩的冷漠自我使得女孩敏感多疑,矛盾不断累积,“两情日渐陷瓶颈”。此戏以剧中剧的形式形成对比,焦桂英面对王魁负心崩溃自杀,女孩面对同样的感情危机时,最终选择放过对方也放过自己,塑造出一个潇洒豁达的新时代女性形象,反映出当代女性在爱情中的自我成长,赋予传统剧目以新的时代精神和意义。
另一条导演夫妇人物线索看似多余,实则与主线形成鲜明对比。导演妻子虽未出面,但是从两次提醒吃药的电话,观众可以感觉出她与剧中女孩一样对伴侣“过分”关心,但是剧中导演选择欣然接受,极具生活烟火气,可见爱情中双方的相互扶持、相互体谅才是生活真谛,需要“慢慢品”。
王紫薇 扬州市扬剧研究所
小剧场淮剧《裂帛》探讨了爱与恨这一永恒的主题。将传统剧目《王魁负桂英》的排练过程作为主线,讲诉了一对相恋多年的青年男女面对爱情中的矛盾与琐事,最终选择分道扬镳的故事。
在中国戏曲史上,负心婚变的故事引起很多人的关注。而《王魁负桂英》是戏曲中非常经典的剧目。在古代,王魁的故事在元杂剧和南戏中成为劝解男性忠于爱情的常用语。明代时有剧作家改变了宋元期间王魁故事的原貌。如《焚香记》《王魁传》中的情节,将王魁改为没有负心,是小人从中做梗导致桂英自缢,但并未得到观众的认可。该剧以《王魁负桂英》作为映照,细腻地刻画了男女主戏里戏外的情感变化。《裂帛》中女主角最终走出了爱情的阴霾,相比之下敫桂英的结局却令人叹息。以戏中戏这样的构造作为载体,深刻地对比出古代与现代女性的命运走向,体现了当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同时也令人深思当代社会背景下两性发展的趋势。
王小波 南通大学
如何表现都市男女的情感?淮剧《裂帛》透过“牛肉酱”这个意象来揭露并引人审视都市人的情感困境。
首先,在写实层面,牛肉酱是用来吃的,功能性的需求占据主要地位。就像剧中男女主角,女主始终记得给男主准备他爱吃的肉酱,却难以察觉男主“胃口”的转变。这种关系折射的是很多中国家庭的婚姻相处模式,只有“恩”,却不见爱。
其次,在象征层面,牛肉酱也是被吃的。既然吃多了,人就会挑剔。随着时间的拉长,剧中的男主已经“恶心”了学生时代一直爱吃的“牛肉酱”,他有太多可以选择的。男女主角真正分手后,男主又开始怀念牛肉酱,在这个意义上,女主的牛肉酱象征的是一种独特性和稀缺性。这揭露了当下的情感现状:看似拥有很多选择,但真情稀缺。
最后,“牛肉酱”还揭露了当下男女情感关系的某种实质——吃与被吃。尽管剧中的女主知道男主已经不爱吃牛肉酱,但还是要强行让男主吃它。作者借此审视了当下的男女关系——“吃人”无处不在,以爱的名义去控制对方只会让爱变质,最终酿成悲剧。
孙晓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
淮剧《裂帛》是一部实验性小剧场作品,通过独特的戏中戏结构、现代与传统相互交融的编排方式以及对现代人情感的深刻探讨,展现了戏曲艺术在当代舞台上的创新尝试。
剧情上,该剧以一对青年恋人在爱中挣扎、寻找自我的故事为主线,通过戏中戏的形式将《王魁负桂英》的排练过程贯穿其中,把演员的现实生活与剧中人物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增强了故事的层次感,使情感表达更加丰富立体。
形式上,该剧利用小剧场特有的亲密感和灵活性,突破了传统大舞台戏曲的空间限制。演员们时而身着戏服,唱腔婉转;时而换上现代服饰,演绎有情人之间的牵绊与拉扯。这种现代与传统的交融,让观众在欣赏传统戏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现代生活的气息。
表演上,江苏省淮剧团的新生代演员们展现出了扎实的唱功和出色的表演能力,不仅保留了淮剧的传统美学,还通过现代化的表现手法衍生出新的戏曲表达方式,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观剧体验。
此外,《裂帛》也引发了笔者对“在当代多元文化冲击下,戏曲艺术如何在吸收新元素的同时坚守其独特文化身份”的思考。该剧作为“盐城现象”中的一抹亮色,定能激励更多优秀淮剧作品的涌现。
(图片来源:盐城文旅)
谢一鑫 苏州大学
《裂帛》作为江苏省淮剧团小剧场实践的匠心之作,不乏可圈可点之处。
其一,戏曲语言向来提倡“曲尽人情,字字本色”,《裂帛》在语言运用上正是如此。剧本的“念白”设计充分考虑到了男主女主的年龄身份等诸要素,且适时加入俚语、口头禅等,使戏剧语言丰富多彩,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让观众更容易“入戏”。
其二,对男女心理及爱情观差异的探微。编剧不时引用《西厢记》《牡丹亭》《梁祝》的经典曲词,以表达女主情感上的“纯爱”指向。同时,这部剧也通过女主挑婚纱,男主看手机这个细节,展现出男女对爱情理解与需求的差异。如果说男性在爱情中渴望自由,女性需要的则是偏爱与依赖。从古至今,“王魁负桂英”都是普遍存在的。但在《王魁负桂英》中,桂英以死亡结局收场;《裂帛》则以女主的看开与放手收尾。女主虽选择放手,同时也选择了成全,她似乎把分手的过错都归因于己身。此处又隐秘地透露出一种千年未变的“女性困境”。女性究竟能不能在爱情中获得真正的自我解放与救赎,引人深思。
其三,教化功能与社会价值。此剧对当下快时代中情感的自我化、快餐化进行批判,表达了对真情的渴望、对情感的珍视以及对在两性关系中建立沟通与容错机制的一种呼吁。
王凌波 文艺两新
“演离合悲欢,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小剧场淮剧《裂帛》创新采用“戏中戏”模式,双线演绎古今爱情命题,让观众可在剧场中沉浸式感受戏曲演员的排练日常。同时,本剧通过“导演”的角色为观众“导赏”——交代王魁负桂英的故事背景与生、旦演员的爱恨旅程,并将其作为一个个体化的爱情样本,和主角的恋爱模式形成对照,引发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共情和思考。
艺术来源于生活。一瓶牛肉酱、一方手帕,是男女主角爱情的信物与外化。现实生活中,爱情的产生是美好的,爱情(或婚姻)的延续是现实的,离不开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必要、真切的宽容。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剧中女子爱得痴且卑微。男生说的“分”,对女生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就像舞台背景上的那道裂痕,点题、深刻,逃无可逃。剧情最后,她终于放下,裂帛——手撕方帕之后,有明媚的闪光出现在她脸上。她本该自由。
徐明翔 盐城师范学院
《裂帛》作为当下淮剧界出现的较早的小剧场戏剧,在题材内容、舞台呈现方面都做了较为成功的尝试。该剧以戏中戏的方式,以时下男女爱情中一类较为普遍的现象为内容,对传统的“王魁负桂英”故事进行了符合当下审美的艺术重构,一下子拉近了观众与以书写悲情题材闻名的淮剧之间的距离。在舞台呈现上,该剧的传统身段程式表演并不多,但是并非有失传统戏曲写意性的表现。面对时新题材,必然要为剧中场景进行符合当下情境的新的程式化表达,比如剧中选婚纱,就以四位面具女的动作与女主角的唱念表演来呈现面对不同风格婚纱的心情,而不是让四位演员穿不同款式的婚纱,这其实也是一种写意。此类写意性表达在剧中比比皆是。传统戏曲程式化表达是中国戏曲写意性的一种表现,而写意的方式、表现则是多元的,《裂帛》在舞台呈现上无论是一桌二椅的使用,还是演员的表演,仍坚守了传统戏曲的写意传统。
孟倩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淮剧《裂帛》是一部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创新之作,它以戏中戏的结构,巧妙地将古今情感纠葛在一起,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当代青年爱情观的生动画卷。
该剧的叙事手法颇具匠心,通过将男女主角在现实生活中的故事与戏中饰演的王魁和焦桂英的爱情故事相互映照,展现了女主角在情感挣扎中的困惑与成长。这种结构不仅增加了剧情的复杂性,也为观众提供了深入探讨爱情本质的视角。
《裂帛》在舞台呈现上同样值得称道。群演的设计强化了戏中戏的效果,同时也起到了歌队的功能,使舞台表现更加丰富和立体。此外,剧中在保留淮剧传统韵味的同时还融入现代交响元素,是一种与现代审美接轨的创新之举。
导演陈明矿通过《裂帛》探讨了新时代青年对待爱情的态度,这是对个体情感的探索,也是对当代青年如何在困境中重生的深刻反思。总的来说,《裂帛》是一部成功的小剧场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构思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为传统戏曲注入了新的活力。
(《裂帛》剧目讨论现场,孙筱梅 摄)
刘静渊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小剧场淮剧《裂帛》呈现了当下年轻人的爱情现状,有着较强的实验性。
首先,小剧场淮剧《裂帛》中有着对戏曲传统的观照。剧中保留了一桌二椅的基本设置,男女主人公穿上戏服即进入戏曲排练场景,脱下戏服则回到现实生活情境,让人感受到了戏曲想象空间的魅力。剧中工具人的设置,更让观众感受到戏曲虚拟性的艺术张力,很是巧妙。
其次,小剧场淮剧《裂帛》中有着对古今爱情的对比。剧中设置的戏中戏,戏里演的是《王魁负桂英》,着重刻画了王魁负心汉的形象;戏外演的是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拉扯”。女生为防止男生低血糖,十年如一日地准备牛肉酱和馒头,可男生早已吃腻;女生拉着男生一起选婚纱,男生还想着晚上世界杯决赛里的梅西。这些都呈现了现代年轻人爱情中爱和被爱的“错位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剧中还设置了导演这一角色,并且安排了导演老伴给他打电话提醒吃药等情节。如果将此处笔墨再加重一些,进一步写出不同年代人呈现爱的方式的不同,就更好了。
王洁 南京晓庄学院
戏曲圈有句名言:“京剧姓京,昆剧姓昆。”观小剧场淮剧《裂帛》可云“淮剧姓淮”。虽然此剧是一部反映现代社会青年情感的现代戏,但在其音乐上却鲜明地葆有了淮剧传统的声腔特色。作为产生于长江以北流域的地方剧种,淮剧的唱腔,既有高吭、粗犷、豪放、刚健的“淮调”“拉调”和“靠地调”等,又有娓婉甜柔、优美抒情的“自由调”“大悲调”和“十字调”等,可谓刚柔并济、张弛有道。此剧中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皆通过多样化的传统淮剧声腔呈现,经由生、旦不同行当唱腔的特色演唱,刻画出鲜明的人物性格。这种戏曲音乐的设计方法既实现了现代戏对传统淮剧声腔的继承,又符合了此剧叙述当下社会中人们情感之现实主义的基本精神。戏曲的创作不能没有音乐,戏曲音乐的设计不能背离传统。差别化的声腔才是不同剧种呈现差别、彰显特色的根本依据。淮剧《裂帛》算得上是给新时代小剧场现代戏音乐的守正创新打了个样。
黄茜 江苏省戏剧学校
有人说淮剧《裂帛》是一部爱情题材的戏剧,但我更愿意将之称为一部女性题材的作品。简约干净的舞台、年轻靓丽的演员,无不彰显出作品清新、时尚的气质。在爱情当中,女生总是因为不满足而抓得更紧,殊不知手中的沙粒正是因为被握得太紧才会流失得那么快。戏中戏的王魁负桂英的故事始终是古老的传奇,在不得不依附于男性的时代,复仇与自缢是女性面对背叛的终极选择。然而作为现代女性,女主人公在一次又一次地发现和失望中认清了现实,不想也不必迁就一个已经不爱她的男人,最终选择了放手,洒脱、果决。舞台装置脱胎于戏曲的一桌二椅,直线条的设计,不堆叠、不压抑,轮廓鲜明,红白对比,清新明快。
孙慧 南京艺术学院
淮剧《裂帛》是一部颇具深意的作品,其剧名初看之下让人联想到同名女装品牌,似乎暗示着对女性的关注与追随。然而,观剧之后,这种预设观念被彻底颠覆。《裂帛》并非一部以女性视角为中心的剧目,反而罕见地聚焦男性角色,探讨他们在长期恋爱或婚姻中所面临的困境。这种独特的视角让人一度误以为编剧为男性,但事实上,编剧是一位女性,这一事实更增添了剧目的趣味性。
此外,剧中女主角张泠的表演尤为引人注目。她的唱腔清亮而富有穿透力,但在转折处又展现出柔和细腻的一面,仿佛童声般纯净。这种独特的唱腔处理,使她的表演在戏曲舞台上格外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体而言,《裂帛》是一部值得深思的作品,它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探讨了性别角色与情感困境,展现了淮剧在现代语境下的创新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