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全省戏剧工作者多元化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巨大成就。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江苏省戏剧家协会等单位承办的“康庄之歌”江苏省第六届戏剧小戏小品小剧场展演(终评)于2024年11月24日在常熟启幕。本次展演活动,参赛戏曲剧种多样,涉及昆剧、锡剧、越剧、扬剧、淮剧、淮海戏、柳琴戏、黄梅戏、海门山歌剧等,另有话剧、音乐剧、木偶剧参赛,还单列了小剧场展演单元。展演期间,省评协邀请戏剧评论家深入演出现场,撰写评论文章。
小戏小品不容小觑
—— 兼评“康庄之歌”江苏省第六届戏剧小戏小品小剧场展演
文/朱玲
近年来,为了推动小剧场戏剧的创作繁荣与实践创新,中国剧协、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省文联多次联合主办全国小剧场戏剧优秀作品展演活动,集中展示了小剧场戏剧的最新创作成果与艺术魅力,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24年11月24日至12月1日期间,“康庄之歌”江苏省第六届戏剧小戏小品小剧场展演于江苏常熟举行。在连续一周的时间里,来自全省的五个场次共计49个小戏小品和一个小剧场专场的9个剧目参加了展演。其中,五场小戏小品专场的49个剧目还通过“江苏文联”视频号、江苏省文化云进行了全网直播,引起了专家学者和广大观众的广泛关注。
一、小戏小品有大义
锡剧小戏《碗里碗外》剧照
江苏省戏剧小戏小品展演始于2019年,每年一届,迄今已举办六届,并已成为江苏省常规性的戏剧作品展演活动之一。从展演的参与度和关注度来看,小戏小品呈现出稳步成长与日趋繁荣的态势。究其原因,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与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紧密相关。近年来,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观众具备了选择精神生活产品的客观条件和主观需求。又由于地域年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等个体性差异,观众的审美趣味和观演期待出现了分层,因此不再满足于过去不同人群观看同一场戏的戏剧单一供应模式。小戏小品以其多样化的艺术呈现,恰好解决了观众的分层需求和众口难调的问题。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对戏剧观演的个性化需求,江苏省及早发现并启动了针对戏剧小戏小品的探索。中国观众基数大,地域、城乡、年龄、阶层、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影响观众的观剧期待和审美品位,因此,精神文化产品特别是戏剧的供需细化是当前以及未来中国将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早捕捉、早探索、早受益。此外,作为戏剧创作的重要实践领域,小戏小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活力,能够并且不断突破传统戏剧的框架,在舞台空间、叙事方式和表演形式上呈现出丰富的探索和创新,而这也恰好成为培养和锻炼青年戏剧工作者的摇篮。从本届小戏小品的展演可见,一大批来自江苏本土的编剧、作曲、导演、舞美、表演人才积极踊跃报名参赛。尽管剧目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参演剧目仍显稚嫩青涩、反响平平,但通过参赛,戏剧工作者无疑都得到了宝贵的锻炼机会,同时通过实践也加深了对戏剧的理解和认识,必定对今后小戏小品的创演和建设大有裨益。
二、小戏小品为大众
淮剧小戏《七月七》剧照
戏剧是服务人民大众的艺术,它要面对的是最广泛的潜在观众群,因而在题材内容和表演形式上要宽、要全,才能给观众提供足够多的选择空间,从而满足各自不同的观演需求。本届展演从数量上看,参赛作品中小戏小品有49个,足见创作参与面之广;从主题上看,题材广泛、风格各异,既有反映现实生活、弘扬社会正能量的作品,也有挖掘历史文化、展现民族风情的作品,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剧目数量之多、主题之广,不仅体现了江苏省过去一年里小戏小品创作的繁荣,也赋予了观众较大的选择权利。即使目前的数量和题材还不能完全精准供需观众的消费市场,但至少说明戏剧工作者已有意识地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另外,通过调查观众的观剧感受,我们发现有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对于绝大多数进剧场观看小戏小品的观众来说,身心放松、精神愉悦是最主要的消费动机。因此,戏剧的幽默性和娱乐性并非小戏小品赢取票房的噱头,而是满足绝大多数观众观剧需求的一个基本要求,在小戏小品的创作之初应特别关注。如果剧目既能够寓教于乐,观众看后又乐有所思,那将是再好不过的预期效果。我们期待也相信,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小戏小品能够找到契合自身艺术特色的幽默和娱乐营造方式。
三、小戏小品可大雅
小品《背影》剧照
小戏小品面向大众,重在营造幽默与娱乐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无法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其实,追溯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剧种从一开始就是以短小精悍的演出形式兴起与流传,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发源于苏州的昆曲。昆曲从诞生之初就是小众的艺术:观众是贵族士大夫、文人墨客,文化程度、素质修养不够的看不懂;舞台是园林庭院或厅堂氍毹,观演之间的距离近在咫尺;连演员曾有一度都是家班豢养、不对外演出;剧目大多来源于明清传奇,原作动辄几十出,全本演出需要几天几夜,难度极大也无必要,所以折子戏从一开始就成为昆曲主要的搬演形式,与今天的小戏小品有许多相似之处。而昆曲无疑是中国戏曲艺术最高成就的体现,它的艺术水平正是在折子戏演出中不断打磨、日臻完善,以致2001首批全票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名录”,其遗产价值也正体现于有传承谱系的四百余出折子戏之中。从本届展演的参赛剧目来看,也恰好印证了这一点:既有大雅正音的昆曲,也有锡剧、越剧、扬剧、淮剧、淮海戏、柳琴戏、黄梅戏、海门山歌剧等江苏人民喜闻乐见的地方戏,还有话剧、音乐剧、木偶戏等多种形式,涉及的剧种和表演形式多样,充分考虑到观众品味有异、雅俗分赏的需求。同时,此届展演的剧种多样性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江苏省近年来戏剧艺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果,这是小戏小品未来不断提升艺术境界的一个前提保障。
四、小戏小品待大为
小话剧《康庄山水间》剧照
小戏小品与传统的大戏不同,它演出时间短,主题思想集中,表演凝练不拖沓,因此给观众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戏剧演出,更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之外的一个心灵栖息之所,能够满足接受、表达和创作的一种精神需求。基于此,我们在小戏小品探索实践的前进路途中仍大有可为。比如,在剧场选址上,不必拘泥于现有的戏剧演出场馆,可设置于街头巷尾特别是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地段空间,让人们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余有可能顺路抽空看一场戏,得到心灵的放松与愉悦;在剧目选择上,不妨多一些生活气息浓郁、大众化气质鲜明、能让观众在快乐放松的同时得到艺术享受和思想共鸣的内容;在形式选择上,可借助小戏小品短小精悍的特点和优势,增加演员与观众、观众与观众面对面、心与心的互动与交流。这些也正是小戏小品提升艺术魅力砝码,更是传统大戏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目前来看仍有很大的开发与拓展空间。
淮海戏小戏《傻老帽》剧照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与本届展演同步,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策划了小剧场评论专题,并于2024年12月6日至16日举办了“江苏省小剧场戏剧评论人才培训班”。其实,小戏小品的成长不妨也借鉴类似经验,通过类似配套措施,为小戏小品的进一步繁荣提供理论支持。我们期待下一届的展演中会有更多小戏小品戏剧人才的涌现,更期待能有更多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问世。
作者简介
朱玲,博士,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中国文化翻译与传播研究基地研究员,文旅部戏曲艺术人才培养“千人计划”高级研修班(评论班)第四期学员。
图片 | 由省剧协提供
编辑 | 邓峥嵘
审核 | 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