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协会动态
2024江苏·贵州“新景象 新成就”书法作品交流展 | 陈维:墨韵交融,共谱书法新篇
来源: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2024年11月27日09:01
11月15日,由江苏省书法家协会、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2024江苏• 贵州 ‘新景象 新成就’书法作品交流展”在江苏省现代美术馆开幕。此展是继2021、2022、2023两省成功举办书法作品交流展后又一次重大书法交流活动,是对中国书协“结对子・共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展览聚焦“新景象、新成就”,共展出两省骨干书家的100件作品,形式丰富、各具特色,集中展现了两省书家的整体风貌及创作水平。展览期间,省评协邀请书法评论家深入展览现场,撰写评论文章。

编者按:11月15日,由江苏省书法家协会、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2024江苏• 贵州 ‘新景象 新成就’书法作品交流展”在江苏省现代美术馆开幕。此展是继2021、2022、2023两省成功举办书法作品交流展后又一次重大书法交流活动,是对中国书协“结对子・共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展览聚焦“新景象、新成就”,共展出两省骨干书家的100件作品,形式丰富、各具特色,集中展现了两省书家的整体风貌及创作水平。展览期间,省评协邀请书法评论家深入展览现场,撰写评论文章。

墨韵交融,共谱书法新篇

——写在2024 江苏・贵州“新景象 新成就”书法作品交流展之后

文 |陈维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内涵。2024年11月在江苏省现代美术馆举办的江苏・贵州“新景象 新成就”书法作品交流展,作为艺术领域的融合碰撞,无疑是两地文化交流的盛事。此次展览由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和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主办,江苏省现代美术馆承办,共展出两省骨干书家的100件作品,集中展现了两省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与创作水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这一精神指引下,江苏与贵州两省的书法界积极响应中国书法家协会“结对子・共发展”号召,自2021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三届书法作品交流展,不断深化两地书法交流与合作。此次展览紧扣“新景象、新成就”主题,不仅是对过往交流成果的一次总结与展示,更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两地书法家用笔墨描绘祖国新貌、抒发爱国情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

一、“书”写时代,凸显学术价值

在当代书法的展览语境下,主题的选定与呈现是彰显学术内涵的关键。此次展览紧扣“新景象、新成就”主题,是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是书法艺术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生动体现。所谓“笔墨当随时代”,从书法的艺术本质而言,它是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化映射。赵壹在《非草书》里提到:“夫草书之兴也,其于近古乎?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洛所吐,中非圣人所造。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草,趋急速耳。”可见书法的产生与发展是顺应当时社会的需求与情境的。在新时代,社会日新月异,科技飞速发展,文化多元繁荣,这些新成就为书法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内涵与灵感源泉。以书法表现新时代的伟大成就,能够将时代的活力与进取精神融入笔端,使书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题材与意境,而是具有鲜明的当代性,拓宽了书法艺术的表现边界。

江苏书法作品在这一主题引领下,展现出独特的学术深度。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十八大以来重大事件和重要工程为创作源泉,书家们深入研究文字内涵,将政治高度与艺术表达巧妙融合。在楷书创作中,对传统技法的传承与创新,体现出对书法结构学、笔法理论的深刻理解与实践探索。行书作品则在流畅的线条间,融入书家对时代精神的感悟与解读,字里行间流淌着源自地域文化的自信与才情。江苏书家向来以疏放妍妙、长于启牍的帖学为主,在此次展览上,篆隶也有精彩的表现。在题材上,他们各自结合所长,推敲布局,安排章法,从而使作品在形式和主题上达到完美统一。

贵州的书法作品,选取反映本土新发展新成就的诗词为创作内容。在主题呈现上,有效地凸显出学术价值。这些诗词本就是贵州地域文化研究的重要素材,它们承载着贵州的地域特色、人文历史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信息。贵州的书法家们运用手中之笔,把这些诗词转化为书法艺术形式,实现了地方文学与书法美学的有机融合。从作品来看,无论是古朴厚重风格,还是清新自然风格,其背后都蕴含着书法家们对贵州民族文化的深入探究以及对历史变迁的如实呈现,进而使这些书法作品成为研究贵州地域文化发展的有力例证,为深入了解贵州地域文化提供了直观且具有文化内涵的依据。

《文心雕龙》云:“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新时代,两地在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书法家用笔墨去展现这些成就,是对传统书法“载道”功能的延续与创新,能让书法在传承古老笔法与审美意趣的基础上,传递新时代的价值观念与社会正能量,使书法艺术在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进一步巩固书法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中的重要地位。

二、美美与共:传承两地文脉

江苏与贵州两地书法交流,是一场跨越地域的学术文化传承之旅。

江苏,凭借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书法学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众多书法流派与名家传承有序,形成了一套完整而严谨的书法学术体系。从古代经典碑帖的研究整理,到现代书法创作理论的构建,都有着深厚的学术根基。正如著名学者衡正安所云,江苏作为江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东晋之后特别是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鼎盛繁荣的标志性区域,始终代表着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江苏书法的璀璨历史显然证明了这一点。“例如,自魏晋至清代中期约1500年,帖学在江苏鼎盛发展,这正是江南文化所结出的硕果。江苏书法既有先秦两汉篆隶的宽博质朴,又有江南地区行草书的流畅典雅。而江南文化的实质,是两汉文化的粗犷雄强与长江文化的典雅隽秀相交融、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相交汇的结晶。”

贵州则以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独树一帜。贵州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将民族民间文化元素融入书法创作,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书法学术风格。如苗族、侗族等民族的图案、纹饰与书法线条的融合创新,是对民族艺术学与书法造型学的独特探索。著名学者鄢福初先生曾云:“贵州地处西南一隅,山重水复,各族杂居,作为曾经的边远地区,其实一直都有着中原文化的传习和继承。尤其自明永乐十三年贵州建省后,由于中央王朝的重视,贵州文化日渐呈现繁荣鼎盛的局面,文脉连绵,赓续不断,贤达辈出。其中,象征汉文化精粹的书法艺术,也随着‘兴学堂、开科举’在黔中大地上广泛传播兴盛起来。经过明清两代数百年的积淀,至清末民初,贵州出现了在全国颇有影响力的书法家,如严寅亮、李端棻、莫友芝等人,可以说贵州书法艺术根脉延续绵长,至今方兴未艾。”

苏黔两地书家在交流中,相互汲取学术营养。贵州书家学习江苏书法严谨的学术规范与高雅的审美意趣,提升作品的艺术格调与学术品质。江苏书家则从贵州书法中领略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将其融入创作理念,丰富书法的文化内涵与表现形式。这种学术文化的交流融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术脉络的赓续与发展。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西南大儒莫友芝、女史萧娴等先辈在两地文化交流中的佳话,便是书法学术传承的生动范例。他们在不同地域文化间的汲取与创造,为后世书家树立了榜样。如今,两地书法交流展的持续举办,正是沿着先辈的足迹,让书法学术的文脉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展览为媒:促进人才培养

展览在书法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推动作用。两省书法交流展为书家们搭建起一座学术交流的桥梁。江苏与贵州的书家们在此平台上,得以近距离观摩学习对方作品。这种观摩并非简单的视觉欣赏,而是深入到对书法风格学、创作方法论的研究探讨。年轻书家们在与前辈的互动中,接受着书法学术传统的熏陶与现代创新理念的启发。例如,在此次展览期间举办的作品点评与交流活动中,前辈书家依据自身深厚的学术造诣,对年轻书家作品的笔法、字法、章法进行细致剖析,传授书法艺术的学术精髓,助力年轻一代在书法学术之路上茁壮成长。

展览开幕式结束后,江苏、贵州双方就名师带徒、网络文艺等进行深入交流。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由省委宣传部牵头,省文联实施,是江苏建设文化强省、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的重要工程,是建强文艺苏军、推进江苏文化人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推进江苏文艺青蓝相继、薪火相传。贵州书家表示,江苏这一文艺强省的重要举措对贵州书法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此外,双方都深刻认识到网络文艺为书法艺术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乐于共同探索更多网络与书法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径,让书法这一古老的艺术在网络时代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新闻媒体在对此次展览的报道中云:苏黔两省书法艺术的积极交流,带来了新的书法观念和书法实践,拓宽了书家的取法视野,催生了一大批书法新生力量,于书法本身也可谓一派“新景象”,展现了一番“新成就”。

展望未来,江苏与贵州两地书家将继续深化这种交流合作。通过举办更多多元化、高水准的书法展览与学术活动,进一步拓展书法学术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加强书法教育领域的合作,将两地书法的学术特色融入教学体系,培养出更多具有深厚学术素养的书法人才。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构建书法学术资源共享平台,让两地书法的学术成果能够更广泛地传播与交流,使书法艺术在新时代的文化浪潮中传承发展,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作者简介

陈维,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师,南京艺术学院博士,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