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协会动态
云墅 | 从自己的生活写起——《我的阿勒泰》从文学到影像的“我”之表达
来源: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2024年05月30日16:01
“长久以来,我的写作全都围绕个人生活展开。”随着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火爆出圈,原作者李娟也为大众所熟悉。这句话是她对自己写作的总结,也是电视剧中作家刘海波对她文学的启蒙和领路:“从自己的生活写起,学习爱、生活与受伤。”事实上,这句话不仅为文学与文字,也为电影和影视剧中“我”的表达,提供了更多启发性的思路,并为之打开了更为辽阔的天空。

编者按:近日,由滕丛丛执导、改编自新疆作家李娟同名散文集的剧集《我的阿勒泰》播出。该剧讲述了阿勒泰牧区的点滴生活,再现了新疆的风土人情,深深地打动了无数观众,引发广泛讨论。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以此剧为主题,特别策划征稿活动,旨在增强文艺评论的在场性,助力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从自己的生活写起

——《我的阿勒泰》从文学到影像的“我”之表达

文 | 云墅

“长久以来,我的写作全都围绕个人生活展开。”随着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火爆出圈,原作者李娟也为大众所熟悉。这句话是她对自己写作的总结,也是电视剧中作家刘海波对她文学的启蒙和领路:“从自己的生活写起,学习爱、生活与受伤。”事实上,这句话不仅为文学与文字,也为电影和影视剧中“我”的表达,提供了更多启发性的思路,并为之打开了更为辽阔的天空。

一、“我”之表达的醒觉与形式

19世纪瑞士文化史家雅各布·布克哈特在他的作品中说,当今世界如巨大的机器,处于轮下的我们,如果不对个人的存在授以独特而高贵的圣职,将会多么煎熬。确实,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我’是谁?‘我’在何地?‘我’该怎样?”被很多意识醒觉的人们所叩问。

在这一点上,西方文学与影视的尝试显然比我们更早。《简·爱》应算是最早的代表作之一,英国的简·奥斯丁、美国的亨利·詹姆斯,然后是伍尔夫、艾略特、波伏娃,距今最近的有美国女作家迪莉娅·欧文《蝲蛄吟唱的地方》、塔拉·韦斯特弗《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其中文体广泛,自传体小说占了主流。为何如此?因为小说虚构的成分可以掩饰“自己暗搓搓需要掩饰的东西”,同时小说的写作相对自由,有更可挖掘,甚至自我嘲讽的潜能。西方“我”之文学与影视已形成一套崭新的美学法则和艺术范式。

“我”之醒觉的认识和认知,在国人这里也许略为迟慢,不过幸运的是,近年来,因为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大众对于精神幸福的更高追求,人们对“我”的关注、思考与探索已越来越显示出迫切性和生命力,虽然“我”的出现方式千奇百怪,但大浪淘沙,真正有着闪光质地的“金子”最终会成为人们拨过重重迷雾而找寻到的唯一的精神锦囊。

《我的阿勒泰》获得成功的密码即在于此。无论从文字的角度还是从影像的呈现,它都提供了“‘我’之表达”的成功的范本。在这个表达中,“我”从自己的生活写起,写下真实而真诚的故事;在这个表达中,“我”亦完全脱离了纯粹商业的考量,拍出唯美而至纯的故事。最关键一点,文本和电视剧虽是从“我”的视角着手,却并不局限于“我”个人的爱与哀愁、得失欢喜,它其实已远远超越了个人的世界,恰如作家李娟在自序里所说:“这是一场整理和盘点。对于阅读者,愿你能通过我的眼睛和情感,体会到遥远的阿勒泰角落里的一些寂静、固执的美好。”

二、“我”之表达的内涵与外延

“我”既为个人的存在,也是“我”之周遭世界的存在——人和事,天和地,生和死。这个“我”,丰富、美丽、妖娆、深情,所以“我”的故事中,有爱,有生活,有受伤!

荒原寥寂中,一座矮趴趴灰不溜秋的房屋被大雪封门,但祖孙三代却可以在随时可能会塌翻的床上打闹嘻戏,亲情融融;随身携带刀子的哈萨克汉子虽然执拗,但却在因被邻居讨债的恼怒之后,慨然相送一匹骆驼作为还债,且在漫长而艰难的转场中给予她人无私的向导和拔刀相助;有着英俊面庞和挺直鼻梁的年轻养马人,当她人的生命被他所深深挚爱紧密相依的马儿所威胁时,他痛苦选择了射杀他的爱驹,而后在残阳如血、晚风如泣中,割下他心爱的马儿的头颅,留下一个巨大阴影的无言的背影,这是他永远的伤痛……

这个故事中,还有美,风景,和诗意。

“我”和“我”的妈妈,以及草原上所有为生活辛苦转场的人们,面貌沧桑,外表狼狈,但他们都信奉自己简单而有效的人生哲学:“即使生活颠簸,也要活得闪亮。”他们没有光滑的肌肤,窈窕的身段,但她们每一寸皴裂的皮肤纹理里都写着美;阿勒泰独特的边地风景更是对人们认真生活的奖赏和治愈,从草木葳蕤的夏牧场,到林木萧瑟的桦树林;从风尘四起的赛马场,到夕阳西下的落日圆;阿勒泰天人合一的场景也无一不透露出人类诗意栖居的真谛,从妈妈在草丛杂芜的微暗浅夜里小酌慢饮,到两个年轻人在星空幽远的深夜寂静里情意相投,从女儿在旷野里奔跑,到祖母吹散一朵蒲公英……

除却这一切属于“大宇宙”和“小宇宙”的美好事物,这个故事更描绘出“我”之世界的生生不息、滔滔不绝。无论是在黄昏的夕光余晖中慢慢闭合起蓓蕾等待第二日第一缕晨光的小花,还是人们自觉保护和转场的碧绿的草场;无论是被迫射杀爱驹但依然要做养马人的英俊青年,还是在恋人离去的背影中哭得泪眼朦胧的“我”,抑或是渴望完整生活却被男人骗得人货两空的妈妈……

三、“我”之表达的生生不息

曾经有人为李娟担心:人的经历是有限的,万一把生活写完了怎么办?李娟这样回复:“我打开的是一条河,滔滔不绝,手忙脚乱也不能汲取其一二。总是这样——写着写着,记忆的某个点突然被刚成形的语言触动,另外的一扇门就被打开,推开那扇门,又面对好几条路……”李娟所说大概即是上述那种“我”之世界的生生不息和滔滔不绝吧?

对于这种感觉的描述,瑞士著名作家罗伯特·瓦尔泽也有类似的语句:“我经常发现,一个作家对情节的需要越少,生活的圈子越小,他的天赋就越重要。对于那些需要为他们的人物提供整个世界的作家,我一开始就持怀疑态度。日常事务已足够美丽和丰富,从中可以迸射诗意的火花”。

“我”既为个人的存在,也是“我”之周遭世界的存在——人和事,天和地,生和死。这个“我”如此丰富和美丽,它又怎么可能会被写完、说完、展示完?只要“我”有一颗在视觉世界中敏于捕捉、感受和表达的心,“我”的开启和收获就将会源源不竭。

与此同时,“我”的呈现与表达在除去真诚的文字之外,还可以运用和赖藉很多其他的方式,年轻导演滕丛丛就以一部唯美、至纯、诚善的文艺电影开启了一条别致而新颖的道路,这条道路将会被更多的后来者学习、观摩和演绎。这也即是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在诸多评价,比如“诗电影”“生命之歌”,抑或“最治愈的风光片”之外,最独领风骚的意义。

作者简介

陆秀云,笔名云墅。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南通江海文化研究会会员,南通历史研究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