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协会动态
梁天明 | 阿勒泰之光——大地、自然与生命
来源: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2024年05月30日15:50
“在大雪围拥的安静中,我一边又一边翻看这些年的文字,感到非常温暖——我正是这样慢慢的写啊写啊,才成为此刻的自己。”

编者按:近日,由滕丛丛执导、改编自新疆作家李娟同名散文集的剧集《我的阿勒泰》播出。该剧讲述了阿勒泰牧区的点滴生活,再现了新疆的风土人情,深深地打动了无数观众,引发广泛讨论。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以此剧为主题,特别策划征稿活动,旨在增强文艺评论的在场性,助力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阿勒泰之光:大地、自然与生命

——《我的阿勒泰》观札

文 | 梁天明

“在大雪围拥的安静中,我一边又一边翻看这些年的文字,感到非常温暖——我正是这样慢慢的写啊写啊,才成为此刻的自己。”

——李娟

作家李娟的文字,朴实而灵动,没有华而不实的辞藻,没有故弄玄虚的情节,全是平淡生活里的琐事、趣事,亲切、平和。根据李娟散文集改编的《我的阿勒泰》像一部“诗电影”,涤荡了观众的视觉和心灵。全剧没有跌宕起伏的节奏,没有浓烈恣肆的冲突,而是缓缓诉说,宛如清泉流淌,温柔、绵长,熨帖身心。

我称它为“诗电影”,因为它呈现出独具东方特色的民族韵味,它非常好地运用了诗的语言表现方式:比喻、寓意、主观情感性等艺术手法,使全剧完美地体现了“诗电影”的艺术韵味。中国“诗电影”的灵感来自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精髓,重视气韵和意境的追求,擅长淡而有深的意蕴表达,朴素不失真挚,含蓄又饱含深情,关注的是个体生命,着重抒发内心和情感,给人带来一种充满哲理的彻悟。这种美学精神在《我的阿勒泰》中表现得最为彻底、最为完美,在艺术境界上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趋向于纯粹,营造了一种如诗如画的“诗电影”效果。

一、大地价值

《我的阿勒泰》带着崇高的激情,传达出一种大地的神圣感,赋予阿勒泰全新的大地视域——这里是一个纯粹的生活之地,容纳了人世间一切可以容纳和不能容纳的情感体验。一开场就是一派祥和田园风光,远离了都市的喧嚣和浮华。主人公李文秀怀揣着文青梦想,从钢铁之城返乡,投奔在阿勒泰的母亲和外婆。谁知道这样剧情竟然如此引人入胜?

李文秀一开始对阿勒泰的生活还是陌生的,就像我们对这片神奇的大地一样。但渐渐地,通过她的视角,我们开始领略到这里淳朴民风的独特魅力。编导以“诗电影”的手法来表现大地的纯粹,做得如此精致、澄净、意味细腻,这里的大地虽然不能说那么惊天动地,但风吹草低见牛羊,天高云淡现性情,不仅通过第一人称视角呈现了大地之美,更是在喧嚣世界里描绘了一个带有现实烟火气的人间“桃源”之地。

很多人的初衷,都是怀着对阿勒泰的美景和新鲜感而去,剧中也确实为观众展现了那片偏远大地的风貌。草原、雪山、放牧,航拍、全景、特写……从构图到画面质感,阿勒泰的碧草蓝天、宽广无际尽情冲击着观众的视野,它世俗又诗意、深沉又活跃、张扬又谦虚。

徜徉在阿勒泰的大地上,疲于城市生活的我们可以得到片刻的放松和治愈。

全剧在形式上赋予了大地动态之美。剧中大地仿佛是巨大的球形体,在广大无边的宇宙里向着一个中心点倾斜,不断地转动,形成大地之美的节奏和轨迹。大地的广阔是一种充满了力量的广阔,走在这样的大地中央,才感觉到地球真的是圆的。我们甚至可以看到飞驰的野马正缓缓移动在这大地的最高点。跟着剧情走啊走啊,一直走到最后,大地渐渐轻盈无比,以启示之声唤醒万物,大地融合了自然的神力并随四季运转,给予人类最细致入微的关怀,又赋予人类精神最深不可测的追求。

这种“诗电影”的表达,让观众获得了一种随性而自由的观赏心态。这种观感,在内心深处已沉睡许久,《我的阿勒泰》将其唤醒,就像遇到了久别的朋友,欣喜和意外。

二、自然性灵

看《我的阿勒泰》,给人一种久违的自然感:人物和故事,都从大自然中走来;环境和景物,也是纯天然的原样,仿佛尝到了一口纯天然粮食,让人咀嚼到了一种天然谷物的醇香。镜头之下,山川、丛林、天空、旷野,无不独具自然性灵。

没有精心搭建的造景、没有刻意营造的氛围,更没有强情节、快节奏、多反转的人设戏剧元素。大自然是人物的舞台,人在自然中生存着,人与自然浑然一体。草原、河流、山峦、羊群、马匹,与人的生存状态,水乳交融地构成和还原了一种原生态关系。

人与自然浑然而生成为彼此存在的依据。人和自然进入相同的生命旅程,也进入同样的生命规律。迁徙成为人类生存最权威的法则,经由哈萨克民族世代源源不断地沿袭和继承,成为包含宗教信仰和世俗情怀的一种积极的人类生活方式。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以自己独特的法则和规律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李文秀不仅仅是一个角色,更是每一个人的缩影。她的成长之路充满了坎坷和挫折,重要的是不能轻视自己。即使你在社会上并不起眼,但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你依然拥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纵使你眼下的学业坎坷,职场波折,生活不尽如人意,但仍要坚信:你依然是一个拥有无限价值的人。

这部“诗电影”,试图展现一幅超越民族、物种、身份、语言的清新自然画卷。“不通语言但通人情”的对话,悬挂着动物头骨的大树,经历游牧文明与现代文明双重洗礼、困于现实但内心仍不乏爱与力量的角色……美丽的画面隐藏在人与自然的彼此依存,淹没于“去生活,去爱,去受伤”的故事之中。一部别致的“诗电影”,在人烟稀少的偏远山村,在生机勃勃的夏牧场,还有不时挂在天边的美丽彩虹,更有那牛、羊、骆驼悠然游走,淳朴的哈萨克牧民……

三、生命永恒

生命才是《我的阿勒泰》的主题诗。只不过,吟诵这主题诗的是阿勒泰,更不是一个人。

《我的阿勒泰》的故事呈现了生命的探索过程。作为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剧中展现了女性的力量和独立。李文秀的旅程激励着每一个屏幕前的她,告诉我们无论世界多大,都要勇敢地去追,去实现自己的梦。张凤侠,更让我们眼前一亮。马伊琍饰演的张凤侠,生命活力、生活智慧都让人物很特别很动人。剧中的很多幽默也都源于她。出场就是一句“诶呦,我去”,粗粝黝黑的面孔,边嗑瓜子边聊天,哄着老年痴呆的奶奶看土块搭成的“农业频道”,女儿李文秀摔在眼前也没认出是自家姑娘……

剧中李文秀与妈妈的一段对话感动了很多人。李文秀说:“妈妈,我虽然笨手笨脚,但还是个有用的人对不对?”妈妈说:“啥叫有用?生你下来是为了服务别人的?你看看这个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有人用,它就这样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自由自在的嘛!”妈妈的话语含蓄而深刻,透露出对女儿的深切关爱与理解:“你的存在就是一种价值,不要轻视自己。”

巴太这个野性而质朴、生命力扑面而来的明亮少年,似乎更是为于适量身定做。他和文秀二人的原野之恋,别有一种都市爱情故事所不具备的自由脱俗与野性。

剧中每个人的存在就是一种价值,不需要被外界的眼光所束缚,就像大自然中的树草一样。生命在剧中埋首于大地和自然之间。从她们身上看到了千百万年前人类生存的情景,反映了生命与大地、自然之间的统一。女性身躯和母性精神的象征主义精神,创设了一个个激发勇气、极富精神的生命形象。生命象征着大地、自然,与万物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更独立、更壮阔、更普遍的生命力,同时也释放所有的价值、尊严和荣耀。

这就是《我的阿勒泰》的草原哲学,生命价值。

欣赏《我的阿勒泰》这样的作品,需要静下心来,不被喧嚣和纷扰所干扰;需要懂一点中国文化重意境的美学,不以情节剧的标准来套用更为高级的”诗电影”类型,细细品味那些大地、自然和生命之间的微妙,将阿勒泰从那种隔绝于世的生活中展露出来,进而呈现给这个世界久违的大地、自然的艺术理想和生命观念。

《我的阿勒泰》就是一部“诗电影”,节奏舒缓、故事散淡,却能让人凝神静观,不忍倍速与快进。这种美学魅力,来自于大地、自然和生命,还有生长在这片大地上的人们,他们淳朴、善良、坚韧,与大地共生,与自然和谐。我们仿佛能够通过镜头触摸到那里的风,感受到那里的阳光,听到那里的河流在吟诗!

感谢“阿勒泰”!

致敬“诗电影”!

作者简介

梁天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南通市影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南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