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的困惑和韩明的答案
文 | 王海波
张艺谋曾说过:“我总是追求不一样,跟别人不一样,跟过去的自己不一样。”近四十年的导演生涯,张艺谋用一部部作品,证明了自己“跟别人不一样”。与之相比,“跟过去的自己不一样”,就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了,但张艺谋一直在努力,并且交出的成绩单还很亮眼,这一点,甲辰龙年春节档的《第二十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二十条》是张艺谋继《秋菊打官司》之后,又一部涉猎普法题材的电影。与他之前作品的传奇性相比,《秋菊打官司》的纪实性令人印象深刻,它用“传统的手法完成现代的艺术追求”,为张艺谋赢得了第4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金狮奖。时隔三十年,《第二十条》的镜头再次聚焦普法题材,张艺谋能玩出什么新花样呢?
“我就是要个说法,怎么把人给抓走了呢?”自《秋菊打官司》上映以来,“秋菊的困惑”早已超越了文艺范畴,成为了一个法律文本。那么,“秋菊的困惑”今天有答案了吗?带着这个追问,再看《第二十条》,就特别有触动,某种意义上,《第二十条》中的张贵生,就是今天的秋菊,二者的差别在于,“秋菊的困惑”源于法与情的错位,而张贵生的上访执于当与过的判罚,前者引发是否有法可依的讨论,后者激活了《刑法》沉睡的第二十条。
编剧刘恒说,在讨论《秋菊打官司》剧本改编时,“最外在最肤浅同时又是具有一定社会性的层面:一个民告官的故事,或者说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与基层官僚主义作斗争的故事。”到了《第二十条》,在王永强这条故事线中,人物关系对调了一下,变成了官告民。民告官,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可谓是老生常谈,屡见不鲜,张艺谋的高明之处在于,把法与情的冲突,形象化成了“秋菊的困惑”,至于官告民,就比较稀罕了,这已经足够吸睛,张艺谋的高明之处在于,把王永强妻子郝秀萍设定为哑巴,所有的屈辱、愤怒和呐喊,只能藏在心里,就像茶壶煮饺子,有嘴说不出,因为说不出,反而更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作为一个法律文本,很多学者从《秋菊打官司》中不同的角色立场,从法学等不同维度,进行了很多富有创见的讨论,比如有人从李公安的视角展开分析,“揭示在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自然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和政治共同体不同的秩序与权力结构的冲撞”。与《秋菊打官司》中的李公安相对应,《第二十条》则塑造了检察官韩明这样一个角色。如何看李公安和韩明?从职业来看,二人一个公安、一个检察官,身份差异不是关键,重要的是角色设定,李公安的角色只有一个层次,就是职业属性,扎根基层办案子,而韩明的角色至少有多个层次,比如职业属性,要办案,又如家庭属性,为儿子,再如职场属性,谋调动。一句话,相较于李公安,韩明是丰满的,更是现实的,当这样一个人从心底说出“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这样掷地有声的话语时,我们才会觉得振聋发聩。
有基于此,张艺谋的《第二十条》之于《秋菊打官司》的创新一目了然,完全可以看作是《秋菊打官司》的加强版,韩明、王永强、张贵生三条故事线有机交织在一起,呈现了一个更立体、更复杂也更当下的中国,引发了强烈的共情、共鸣和共振,也带动了影片票房的逆跌和上扬。值得注意的是,从《秋菊打官司》到《第二十条》,时间的河流蜿蜒走过三十年,折射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和文明的进步。
过去三十年,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的三十年,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三十年,也是中国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的三十年。从《秋菊打官司》到《第二十条》,一个非常直观的印象是,秋菊们生活的农村,已经变成了韩明们奋斗的城市,从农村到城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蕴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密码。
与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是中国的法治化进程。党的十五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实现了从法制到法治的飞跃,过去三十年,也是法治大踏步走进老百姓生活的三十年。从《秋菊打官司》到《第二十条》,张艺谋讨论的问题悄然间已从有法可依,升级到了有法必依,秋菊的困惑和韩明的答案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生成的生动注脚。
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关键在人。这一点,《秋菊打官司》和《第二十条》进行了非常有意思的角色安排。秋菊开始挺着个大肚子,后来生了个儿子,关于秋菊的这个儿子,我们不妨这样认为,到了《第二十条》,他长成了王永强与郝秀萍的女儿娟娟,长成了张贵生的女儿丫丫,长成了张主任的儿子张科,长成了韩明和李茂娟的儿子韩雨辰。娟娟的失语,丫丫的坚持,张科的霸凌,韩雨辰的见义勇为,构成一组意象,而娟娟生于康村,丫丫和张科生于城市,韩雨辰从县城来到城市,又构成一组意象,四个孩子,二组意象,则又构成了一幅新时代少年儿童的群像。他们是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创造者,对他们的塑造,尤其是韩雨辰和丫丫对于他们父亲的影响,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这是每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公平正义的希望,也是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希望。
秋菊的困惑曾是我们共同的困惑,韩明的答案是我们期待的答案。借用韩明的话“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我们看的也不仅仅是电影,而是“别人的人生”,是包括自己在内的中国人的人生。或许这才是张艺谋想要表达的,或许这才是《秋菊打官司》和《第二十条》的追求所在,或许再过三十年,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演进的大背景下,这样的表达、这样的追求,所蕴藏的价值才会更加凸显。
作者简介
王海波,江苏广电总台影视频道总监,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