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协会动态
肖剑锋 | 你可识得郑板桥
来源:江苏文艺评论   2023年09月21日16:48
父亲曾经从扬州带回家一把折扇,正面印有四个大字“难得糊涂”,落款是“板桥”,四个大字当时我只认识个“糊”字。从此,在我的心目中,提到郑板桥就想到扬州,提到扬州便想到郑板桥。再后来,知道了“扬州八怪”,更加觉得郑板桥与扬州密不可分。

父亲曾经从扬州带回家一把折扇,正面印有四个大字“难得糊涂”,落款是“板桥”,四个大字当时我只认识个“糊”字。从此,在我的心目中,提到郑板桥就想到扬州,提到扬州便想到郑板桥。再后来,知道了“扬州八怪”,更加觉得郑板桥与扬州密不可分。

七夕节的晚上,我细细地看了扬剧《郑板桥》。一开场,“郑板桥”一袭青衫,面容清癯,坐在桥头,口唱道情,缓缓而下。这一刻仿佛郑板桥从画卷中走出,从历史长河中走来,踱回他梦中的扬州。扬剧《郑板桥》主要讲述了郑板桥中年、晚年客居扬州以及在山东任知县时的故事,篇幅不算很长,却在一幕幕中展现了郑板桥最重要的意气。

板桥对五娘的意气。板桥初遇饶五娘,一见钟情。五娘倾慕板桥,为板桥勇闯县衙献上板桥的自荐信,后又苦守板桥五年。板桥中进士,回扬州娶五娘。从此五娘伴随板桥一路赴山东,又回扬州。板桥与五娘不离不弃,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板桥对百姓的意气。县令卢抱孙夜访板桥,问板桥为何要参加科举。板桥答道:“只为看花听曲,是一身一家之事;忧国忧民,方是天地万物之事。”县令深夜问心迹,板桥盼县令助自己赶考,板桥当说的是心声,表的是心意。板桥意气当先,帮助家贫而贩私盐的王三免除盐商张从的惩罚。及至板桥山东为官,遇大灾,“百姓卖儿卖女、吞沙咽土”,板桥束手无策,“上书朝廷,请开仓赈灾”,无奈旨意迟迟不到,板桥决断“开仓放粮!”这是为了百姓,甘冒风险,轻则丢官,重则掉脑袋。板桥有诗云:“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文如其人,人如其诗。板桥爱护百姓,有担当,负责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板桥生平最爱画兰、竹、石,画为心声,兰之高洁、竹之挺拔、石之坚硬,恰恰都是板桥的人生写照和人格反映。

板桥对扬州的意气。板桥告老还乡离开山东,与五娘直奔扬州。扬州不是板桥的出生地,但是板桥“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扬州的风景、扬州的旧友、扬州的生活,牵挂在板桥的心头,“借人片瓦”板桥也要在扬州安家。他振一振衣裳,捋一捋胡须,挥一挥毛笔,在扬州的大街小巷留下了无数的传奇故事,写下了众多的诗词,创作了大量的书画作品。他与共称“扬州八怪”的好友们诗歌唱和,挥毫泼墨,瘦西湖畔听风,五亭桥上赏月。板桥与扬州,扬州与板桥,水乳交融。

郑板桥在扬州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扬剧是扬州极具代表性的地方戏剧。扬剧中反复吟唱的板桥道情便是郑板桥所创作,用扬剧来演绎郑板桥,表现郑板桥这一脱离俗世、名传至今的文化符号,可谓相得益彰、珠联璧合。扬剧《郑板桥》让我们在舞台上看到了“郑板桥”,满足了我们对郑板桥的种种想象,那便是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守正恶邪的文人。我们需要这样的人,我们需要看到这样的人,我们需要学习这样的人。他不需要我们仰视他,他不需要我们祭奠他,他不需要我们膜拜他。他希望我们成为“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萦绕在灯光迷离的舞台上,终将永流传在扬州城中,也将随着劲烈的风四散开去。

作者简介

肖剑锋,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扬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供职于扬州市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