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锐评
微短评【8】观越剧《织造府》有感
来源:江苏文艺网   2025年04月25日17:16
作为南京越剧团“金陵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织造府》以独特的诗性叙事完成了对《红楼梦》母题的现代性转译。全剧以曹雪芹“入书寻梦”为起,在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辩证中构建起一座贯通古今的美学桥梁,展现出传统戏曲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

张霄

中国戏曲学院

艺术管理与文化交流系硕士研究生

作为南京越剧团“金陵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织造府》以独特的诗性叙事完成了对《红楼梦》母题的现代性转译。全剧以曹雪芹“入书寻梦”为起,在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辩证中构建起一座贯通古今的美学桥梁,展现出传统戏曲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

一、“间离”与“沉浸”的共生美学

剧作以曹雪芹重返织造府为切口,创造性地引入“作者闯入文本”的叙事策略。当黑衣的曹雪芹穿越为锦衣的贾宝玉时,布莱希特式的间离效果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式的情感沉浸形成奇妙共振。这种双重时空既是剧作家对“创作焦虑”的隐喻式表达,更暗合接受美学中“隐含作者”与“理想读者”的对话关系。导演翁国生通过黑白服饰的视觉符号、多媒体投影的时空切割,将这种哲学思辨转化为可感知的舞台语言,使观众在疏离与共情间不断切换获得对经典文本的再解读空间。

二、四季意象下的命运交响

剧作以春、夏、秋、冬为叙事单元,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时空同构”推向极致。春之葬花与冬之泪尽形成生命轮回的闭环,夏之品茗与秋之夜宴则暗藏盛衰无常的隐喻。这种结构不仅呼应了《周易》“变易”哲学,更通过“乐景写哀”的意境营造,将人物命运与自然节律深度咬合。当妙玉的茶盏泛着盛夏流光却倒映出金玉良缘的虚妄;中秋夜宴的击鼓传花在满月清辉中骤然转向家族衰微的叹息,四季已超越时间刻度,成为人物精神世界的拓扑图谱。

三、角色重塑中的现代性突围

编剧罗周对经典人物的解构重构,彰显出戏曲现代性的重要维度。薛宝钗挣脱“藏愚守拙”的刻板印象,在“三问”交锋中迸发出觉醒的锋芒;林黛玉临终的自我剖白,将小性乖张升华为对生命质地的反思。剥离了礼教社会的认知滤镜,还原人物本真的情感肌理。李晓旭的跨行当表演更赋予角色双重性,中年曹雪芹的踉跄步态与贾宝玉的倜傥身形形成镜像对照,在“扮演与被扮演”的维度中揭示创作主体与文学角色的永恒纠缠。

四、舞台诗学的综合实验

导演翁国生构建的“意境红楼”,实现了戏曲写意美学与当代视觉语法的有机融合。铁艺亭台勾勒出流动的叙事空间,多媒体投影将稻香村的暖、栊翠庵的寒转化为情感色谱。特别是在【冬·泪尽】场次中,素月清辉下的扁舟对话以极简主义舞台构造出“空白美”的深邃意境。当十二金钗的素纱在风雪中幻化为流动的墨痕,传统戏曲的“虚拟性”原则与当代装置艺术形成跨时空对话,印证了格洛托夫斯基“质朴戏剧”理论中“演员与观众”的本质关系。

结语:经典转译的范式意义

《织造府》的创作实践,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现代转型提供了颇具启示性的范式。剧作通过“作者-文本”的元叙事视角,将《红楼梦》的创作过程本身转化为审美对象;在虚实相生的美学架构中,既保持了越剧柔婉抒情的本体特征,又注入现代戏剧的思辨品格。当曹雪芹最终走入漫天风雪,与十二金钗共舞于“白茫茫大地”,这个极具符号性的场景,不仅完成了对“创作执念”的终极超越,更昭示着传统艺术在当代剧场中破茧重生的可能——经典的重述不在于复刻记忆,而在于开启永恒未完成的审美对话。

王薇

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硕士研究生

越剧《织造府》改编自《红楼梦》,编剧运用“梦境”的方式让曹雪芹化身贾宝玉进入自己书中的世界。当曹雪芹入梦成为贾宝玉,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转换,这也是一种灵魂的交融。经历春夏秋冬四季,巧妙地让曹雪芹与笔下人物相遇。入梦前的曹雪芹身穿黑色麻质服装,是一位历经沧桑的创作者。化身贾宝玉后的曹雪芹身穿象牙白色服装,成为书中“痴绝”的主人公。入梦前后一黑一白,对比强烈。春日葬花,夏日品茗,秋日夜宴,冬日泪尽,曹公在这四季的流转中,见证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也仿佛在与自己的创作心路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对话。

越剧《织造府》是唯美的、诗意的。

整体设计舞台美术虚实相生,将传统戏曲舞台的写意风格与现代舞台科技相结合,构造出诗意化的表演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在舞台前方有两座拱桥,拉近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当十二金钗走过拱桥面对观众亮相时,剧中人走向了观众,走进了我们。舞台上假山石以简单的线条勾勒,平面的线条代替了立体的造型,营造出一种简约写意的美,整个舞台更加有韵味。亭廊等传统建筑的元素,则是通过巧妙的布局与灵活的变换,实现场景的转换。此外,在舞台的前、中、后有三幅投影画幕,与灯光相互配合,投影内容根据季节变化,与写意化的布景虚实相生,舞台的视觉效果呈现通透感与唯美感。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十二金钗手持风筝那一幕,风筝像是命运的象征,十二金钗手中的风筝与剧情开始的风筝相呼应,暗示着她们的命运如同风筝般被无形的线牵引,摇摆不定。虽然剧中没有直接展现十二金钗的内心独白,但她们手中的风筝,幕后的背影无声地诉说着各自的命运与情感。

越剧《织造府》以它独特的艺术视角、精湛的表演和唯美的舞台设计,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红楼幻梦。越剧《织造府》构建了一座桥梁,连接了文学经典与现代舞台艺术,用独特的视角解读《红楼梦》,让更多的人得以走进《红楼梦》的世界,感受它独特的魅力,也使这部文学巨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陈亮亮

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硕士研究生

越剧《织造府》以曹雪芹魂穿《红楼梦》为线索,通过春、夏、秋、冬四季篇章,串联起曹雪芹与林黛玉、薛宝钗、贾母等人物的虚实对话,探讨《红楼梦》未竟之谜与文学的永恒价值,从剧情到舞台呈现,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织造府》的剧情设计巧妙,编剧以曹雪芹迟迟不能定稿《红楼梦》后四十回为切入点,展开一场穿越之旅。曹雪芹重访旧地,魂穿梦回书中世界,与红楼人物共品悲欢。

舞美设计以干净、唯美、写意为核心理念,为观众打造出一个如梦似幻的红楼世界。舞台选取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如廊、挂落、栏杆,为了表现大观园中的亭台楼阁,用线描方式提取成平面线条,弱化立体感,充满诗意与艺术感。大量多媒体投影的运用是舞美的一大亮点,构建起曹雪芹穿书后奇妙瑰丽的虚幻景观,与演员表演相结合,实现多时空、多层次写意诗韵的舞台结构,完成剧本中多处场景空间和人物心理空间的瞬间切换和叠加,让观众仿佛跟随曹雪芹一同踏入那个似真似幻的红楼世界。

《织造府》的服装设计颇费心思,现实生活部分注重写实,入梦之后则偏唯美梦幻。曹雪芹初登场时身着单薄黑衣,突出其落魄、孤寂;入梦后穿越成贾宝玉,一身极致的白色服装,与黑色服装对比鲜明,也和舞台上其他人物色彩拉开距离,凸显其穿越者身份。十二金钗及其他人物的服装也各具特色。她们的服装款式提炼到最精炼的传统戏曲服饰版型,结合当下审美体现身材曲线。每个人物的头饰和服装都根据年龄、身份、性格精心设计,小丫鬟、大丫头、小姐、太太、老太太形成不同层次,即便众多人物同时出现在舞台上也特点鲜明,让观众一眼便能通过服装了解人物身份与性格。

越剧《织造府》在剧情、舞美、服装等方面都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是一次对经典名著的大胆诠释,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与思想的双重盛宴,让人们在越韵悠扬中,重新品味《红楼梦》的深刻内涵,感受文学与戏曲交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