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锐评
韩郁涛 | 《世说新语·谢公故事》
—— 当下新编昆剧折子戏的高峰之作
来源: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2025年04月21日10:59
当代新编昆剧《世说新语·谢公故事》是原创昆剧系列折子戏《世说新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世说新语》为蓝本,完成了一次跨时代与艺术范畴的二次创作。不同于母本小说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该系列作品不仅实现了与原著的古今对照,更通过成熟的戏曲创作手法,结合中国古典戏曲的舞台特性,成功将小说中隐含的叙事特征转化为舞台上的直观呈现,将堪称“魏晋风流”文化母题之始的人物群像,通过鲜活的戏剧艺术形象,展呈于氍毹之上,是当代新编昆剧折子戏的高光作品,具备可演可传的特质,对当下昆剧新编戏的创作与发展路径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世说新语·谢公故事》

—— 当下新编昆剧折子戏的高峰之作

文 | 韩郁涛

当代新编昆剧《世说新语·谢公故事》是原创昆剧系列折子戏《世说新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世说新语》为蓝本,完成了一次跨时代与艺术范畴的二次创作。不同于母本小说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该系列作品不仅实现了与原著的古今对照,更通过成熟的戏曲创作手法,结合中国古典戏曲的舞台特性,成功将小说中隐含的叙事特征转化为舞台上的直观呈现,将堪称“魏晋风流”文化母题之始的人物群像,通过鲜活的戏剧艺术形象,展呈于氍毹之上,是当代新编昆剧折子戏的高光作品,具备可演可传的特质,对当下昆剧新编戏的创作与发展路径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4月16日,是罗周编剧作品晋京展演系列之《世说新语·谢公故事》的公演日,作为一部五年前且多次在北京及全国各地巡演的作品,此次的演出现场依旧座无虚席,达到了一部经典骨子老戏专场演出的效果。该系列以谢安为人物主线,共有《候门》《举将》《破局》《梦鸡》四折,展现了谢安从东山再起到宿命所归的人生缩影,前三折的故事主体源自小说的“不能为性命忍俄顷”“郗超与谢玄不善”“小儿辈大破贼”,第四折取材自《晋书·谢安传》。从上述《世说新语》的原文来看,戏剧元素并不充分,即使编剧罗周以此为中心,参阅补益了《世说新语》的其他章节与《晋书》部分内容,要完成戏剧的改编,依旧具有极高的难度。

一、解构与重构——从小说到戏剧的改编

《候门》在原文中寥寥数语,重在凸显谢安的隐忍与王坦之的率直,有冲突却缺乏戏剧性。究其根源,在于角力的另一方郗超被完全隐去,无法与王、谢呈现出直观的戏剧矛盾。编剧罗周巧妙地将这一“隐秘的角落”生动复盘了出来,反将原文中的王、谢二人隐于幕后,由郗府家丁长生转述二人行径,郗府俨然成了政治博弈的修罗场。编剧用敏锐的职业眼光发掘了更具戏剧冲突与二次创作空间的腹地,更熟稔地使用中国传统戏剧中常用的“三番四转”技巧,将王、谢二人所面临的“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背后险境以及最终的幸免于难,按照戏剧起承转合的方式,有层次、有深度、有情怀地表现了出来。

如果说《候门》是谢安与郗超之间的暗中博弈,那《举将》则是二人的短兵相接。在大敌当前的危急时刻,个人的政治成见已微不足道,二人以家国为重,不约而同地在密折中举荐谢玄为将。如果以常规的叙事角度将故事延展下去,此刻目的一致、政见相同的二人势必会以“世纪大和解”的方式作为收束,戏剧性则会荡然无存。此出得以以戏剧的方式呈现,得益于罗周对故事叙事的解构与重塑。以“激将”来“举将”,鉴证了谢安的品格,打消了宫中的猜忌。

《破局》是整台《世说新语》中最具看点的一出,故事主体是小说中颇负盛名的段子“小儿辈大破贼”。在编剧罗周笔下,她所塑造的郗超为演员与观众提供了不同视角的解读空间。有不少观众认为,此处的郗超或为一缕游魂,扬州病逝的郗嘉宾为了结心中遗愿,特游荡至谢府门前,深夜与谢安完成了他在世间的最后一盘棋。亦有不少观众解读为,此刻的谢安乃自弈,而郗超正是其心中所想所思之人。面对一直锋芒毕露、咄咄逼人却又镇定自若、鲜少有失的郗超,谢安期望看到他的惴惴不安与慌乱,于是眼前这为探询战果而不惜三番让子、坐立不安的对弈者,或许正是谢安想象出来的“郗超”。剧中,郗超因心系百姓安危屡次让子求解,坐卧难安,表现出了急切之下内心的坦荡赤诚,人物鲜活可爱,使人忘却了他曾是桓温麾下的入幕之宾,劝说主上谋反的乱臣贼子,是编剧对戏剧人物性格的深层次塑造与去脸谱化。与郗超的心急如焚相比,对角戏的另一方谢安则是为棋局获胜百般耍赖。这样的人物设定,有利于渲染舞台气氛,增强诙谐性,同时又衬托出人物处事不惊、镇定自若的大将风度,褒扬又不失真实可爱。

《梦鸡》演绎的是谢安最终的归宿。一位力阻桓温篡权,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肱股之臣,亦难逃封建王朝臣子功高震主,兔死狗烹的命运。编剧在《梦鸡》中采用了中国古典戏曲中擅用的托梦显魂的叙事手法,以展现人物宿命论式的结局。谢安的一生充满传奇,挚友与政敌皆是魏晋顶流,何人入梦与其共同完成其此生的回顾则成了编剧所要思考的问题。《幽明录》《晋书·谢安传》虽载谢安曾梦乘桓温之舆行十六里,遇白鸡之事,却更多偏向于宿命故事的演绎,有戏剧元素而无戏剧冲突。如果按小说的叙事结构改编,则成了独角戏,舞台效果难免会闷场。罗周巧妙地安排了桓温来担纲谢安的对手戏,两人插科叙事,推进戏剧节奏,既活跃了舞台氛围,同时又表现出了不论是桓温抑或是谢安,当初权势熏天也罢,位极人臣也罢,皆不过过眼云烟,接替桓温相位的谢安最终走向了和桓温一样的结局,而在人生尽头处迎接他的,恰是政敌,恰是前任,进一步深化了小说史书中宿命论的嗟叹。

二、由案头至场上——从制曲到捏戏

本系列作品从戏剧结构而言,以“谢安故事”为主题,采取谢安与桓温、郗超间政治斗争为明线的双线互进方式,二者互为表里,完整展呈出了东晋两大阵营的政坛博弈,以及在个人政治理想以不同方式幻灭后的黯淡收场。在人物行当的安排上,四折戏主要应工的行当有小官生、净、大官生、正旦、丑。整体上,四折戏以大官生、小官生、净为主,与选材“谢公故事”有着重要关联。此外,小说《世说新语》原本关于女性的故事就极为有限,作为魏晋时期标杆人物的风流宰相谢安又占据了半壁江山,出现这样的脚色分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四折戏南北曲数量基本平衡,北曲略多于南曲,亦与戏剧题材相关。

四折戏中,一首一尾的《候门》《梦鸡》采用北曲套曲,前者选择了北曲正宫,是郗超(小官生)与桓温(净)的对子戏,后者则选用了罕见的【正宫·九转货郎儿】,为谢安(大官生)与桓温(净)的对子戏。昆剧中的北曲,是元杂剧中的常见宫调曲牌昆化之后的结果,主体上保留了元代北曲慷慨雄壮的特征。《侯门》用【北正宫】套曲表现郗超筹谋大事时的果敢与刚毅,以及对桓温的步步紧逼,节奏恰到好处。【九转货郎儿】是北曲极为特殊的一套曲牌,创立之初即表现货郎沿街叫卖之景,现今常演的《货郎旦·女弹》《长生殿·弹词》所用此套曲皆有此意,用以表达不同的场景与情绪,有极强的叙事性特征。《梦鸡》中的谢安,已是晚年落魄归家之态,用【九转货郎儿】的音乐形式叙述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颇具新意。

中间两折中的《举将》是谢安(大官生)、褚蒜子(正旦)、郗超(小官生)之间的鼎足戏,曲牌选取了【双调·新水令】南北合套,谢安主唱北曲,褚蒜子、郗超唱南曲,符合剧情核心人物唱北曲,余者为南曲的套曲属性用法。【双调·新水令】南北合套的特征是刚柔相济,南北兼顾,长于叙事抒情,用于此折,充分展现了谢安面对褚蒜子、郗超二人诘问时的应对自如。《破局》是全剧唯一以南曲套曲形式演绎的一折,选用了【南仙吕宫】。此出为了凸显谢安镇定自若的大将风度与郗超的心急如焚,编剧在曲牌演唱的分配上,略侧重于郗超,谢安则有更多舞台吃重的表演,一唱一演表现出两人性格与行事的差异性。

《世说新语·谢公故事》从“案头”到“舞台”,得益于罗周的创作与江苏省昆剧院全体人员的创造。该剧的艺术创造有幸得到了昆剧表演艺术家石小梅、赵坚、徐云秀与著名编剧张弘的深入指导。他们曾深得昆剧前辈艺术名家的真传,这种真传,不只在表演艺术的直接承续,更在创作方法上对“捏戏”传统的延展。“捏戏”是在保留传统戏精髓的基础上,对当下新编戏创排的科学指导方法,是江苏省昆剧院代际传承的根本。他们在演唱上,遵守“中州韵”的传统;在美学上,谨遵戏曲传统“一桌二椅”的写意风格,将舞台的表演空间留给演员;在表演上,遵循着戏曲传统精神,去自觉地调动传统技艺,同时也去创造新的戏曲形式。在这种“新编如旧”的艺术思想指导下,让我们看到了古朴且昆味十足的《世说新语》。这样的作品,是可以传演下去的,是当下昆剧新编戏领域交出的一份高分答卷,亦必然在昆剧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留下时代的烙迹。

作者简介

韩郁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