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中国曲协、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联主办,“紫金文化奖章”获得者、苏州评弹表演艺术家盛小云领衔的江苏文艺名家晋京、“百戏中华”国家大剧院非遗戏曲——《盛世云霓》盛小云舞台艺术展演系列活动于3月1日至2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成功举办。3月3日,《盛世云霓》盛小云苏州评弹艺术研讨会在中国文联中国文艺家之家举行。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展演系列活动以及评弹艺术的传承发展等各抒己见,从剧本改编、舞台表演、评弹艺术的守正创新、青年演员的培养等多个角度,认为从长篇书目的创作演出到与学生同台演出打造传承队伍,从评弹艺术的国际传播到文本的现代化改编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为评弹这门古老说唱艺术注入强大的时代活力,展现了“盛小云作为评弹艺术家的艺术自觉”。
现摘录部分与会专家、艺术家的发言,以飨读者。
陆军
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
我最初认识盛小云同志是在1995年,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在省文联小剧场为盛小云举办了一场苏州评弹《啼笑因缘》专场演出。前来邀请的同志介绍道:“盛小云是一位苏州评弹新秀,她表演的《啼笑因缘》,一个人饰演三个角色。”大家听了觉得很新奇,联想到有一位演员在京剧《沙家浜·智斗》一场中演唱了阿庆嫂、刁德一、胡传魁三个角色。京剧可以“一唱三”,评弹也可以“一起三”?到底啥样?但是,对于苏州评弹有所了解的人,就不以为然。苏州评弹演员不要说一个人饰演三个角色,一个人还可以表现千军万马。带着各种想法的人们来到小剧场。一个苏州姑娘,端坐在书台上,落落大方,一袭旗袍,一把三弦,说开场就开场。两个小时的演出,樊家树、沈凤喜、何丽娜、刘司令、常熟王妈,真是生旦净末丑,各种角色从她的说噱弹唱之中生动地立了起来。自此,江苏重要节庆活动,甚至全国性重大文艺演出都会邀请盛小云,如央视的春晚、元宵晚会都有她的身影。
濮存昕
中国剧协主席、话剧表演艺术家
评弹不同于其他的戏剧门类,它不仅仅是弹唱好听,评说也非常好听。它娓娓道来、亲近交心的态度和别的艺术不大一样,这种态度是我想学的。当代艺术家要担起表达当代的责任,盛小云创作的《永远的怀念》是主旋律作品,但是她讲到了人情。《武松·叔嫂初逢》,她反串武松,叙事有声、有色、有情,还有戏曲的手眼身法步,但仍然是说书人的规矩,跳进跳出,有演绎有评说。但是真正触动我们情感的还是她根据“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事迹创作的《永远的怀念》。这是一个非常不好写的作品,因为题材是当代的。但是盛小云能够深入到人的内心、性格的特质,抓住让人非常愿意去了解的情境、处境,切入点非常好。
夏潮
中国评协主席
盛小云对苏州评弹、对中国曲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和担当,是不自觉表现出来的,因为她有热爱、有信仰,评弹就是她的生命。在今天,她写当代题材的苏州弹词,于是有了中篇《永远的怀念》;她与今天的生活相适应、与现代审美相协调,于是有了重新改编的《啼笑因缘》。像盛小云这样的一批艺术家,对提高民族审美非常重要。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挑战下,艺术对人性、对人类精神的温度、深度、锐度的理解,是人工智能现阶段还达不到的,我们应该有信心地坚守文艺的审美理想、保持文艺的独特价值,对苏州评弹等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黄群
中国曲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
艺术的历史就是创新的历史,艺术的传承发展就是要守正创新。那么如何创新?不仅是创编新的书目,还应该是对传统书目再打磨、再提高的过程。本次《盛世云霓》盛小云舞台艺术展演系列活动正是创新的最佳体现形式。
龚琳娜
著名歌唱家
在大家的发言中,很多人提到了盛小云老师的为人,称赞她人品正直、德艺双馨。她的学生们也分享了盛老师对他们的教诲,尤其是她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们不断提升文化素养,注重做人做事的品格。这些教导不仅对学生的艺术成长至关重要,也深深影响着他们的为人处世。当然,盛小云在声腔艺术上的造诣更是令人钦佩。她的演唱艺术不仅展现了深厚的功底,也深深感染了我,让我感受到评弹艺术的独特魅力。
潘讯
江苏省委宣传部讲师团副团长
盛小云和她的表演艺术,是苏州评弹的标杆,是中华曲艺的代表,是传统艺术的名片。她的《娜事xin说》是对传统长篇《啼笑因缘》的创新创造、迭代传承。从文本到表演,都蕴含着盛小云的匠心与创意。她的团队别出心裁,所着力呈现的是书中人物的心灵世界,他们将心灵戏剧性聚焦到这场爱情悲喜剧中最深情、最痴迷、最纠结的何丽娜身上,推演出很多合乎情理的故事情节和细致微妙的心理刻画,揭示出何丽娜美丽痴情的外表下,更富魅力的性格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