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锐评
王宁 | 与河水一起流淌的——观电视剧《北上》有感
来源: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2025年03月13日15:26
近日,由著名作家徐则臣“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等平台热播。

与河水一起流淌的

——观电视剧《北上》有感

文 | 王宁

近日,由著名作家徐则臣“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等平台热播。该剧由中央电视台、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爱奇艺、启蒙影业、江苏文投等多家单位出品,一级导演、曾经执导《假日暖洋洋》等作品的优秀导演姚晓峰执导,曾参与《红高粱》编剧的著名编剧赵冬苓操刀改编。制片人、摄影指导、美术指导、造型指导等也均为大咖级专家。演员方面,由白鹿、欧豪、翟子路、高至霆、李宛妲、刘恒甫领衔主演,胡军、李乃文、岳旸、齐欢、刘葳蕤、童蕾、徐凌、刘敏、朱铁、褚栓忠等特别主演,更有老戏骨萨日娜、王学圻加盟。整体看,参与该剧制作的均为各界翘楚,可谓少长咸集,群贤毕至。目前电视剧播出近半,已经获得观众广泛关注,好评如潮。

表面看,该剧聚焦运河边花街几户人家的日常生活,属于典型的“运河叙事”。但实际上,剧中的运河已经超越了空间和地理概念,具有文化符号和精神寄托的多重意涵。

一、从空间叙事到精神建构

对于中华民族而言,运河其实是一个久远的大梦:大运河最早的雏形邗沟发轫于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开疆拓土的野心。之后,历代帝王前赴后继,将原本一个仅属局域的“偏狭之梦”硬生生做成了一个沟通南北的千年大梦。与另外两条受自自然的母亲河黄河、长江相比,人工开凿的大运河更像是国人针对“地倾东南”格局之缺陷最美丽的“补丁”:一江一河横穿东西,大运河则纵贯南北。由此,东南地区的财赋借助运河这个巨大的输管,源源不断地供给北方的权力中心。这条原本意在扩张版图、强化集权、稳固统治的大河,至此也与财富和权力密切联系在一起,寄托着上自帝王、下到庶民的一代又一代梦想。

古人曾说,河上熙熙往来的百舟千帆,不过是名利两字。水流可以被阻断,梦想却从来不曾泯灭。在此意义上,运河其实已经不属于简单的地理景观,从吴王、隋炀帝,到商帮的行商、士民的游学、游宦、游幕,这条河中一直流淌的,是代代相继、生生不息的梦想,是朝着美好、幸福生活的梦想。

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领略《北上》当中运河的多重意涵:表面看,这似乎只是一个寻常街巷;实际上,在几户人家、一方烟火的背后,作品却着力构造一个类似教堂的精神空域。作品刻意描摹的,既不是流淌的岁月,也不是温暖的烟火,而是一幅幅精神影像,打开的是一帧帧厚重的精神影集:爱与忠诚、青春与梦想、责任与义务、感恩与回报、欺诈与背叛、守成与进取。运河只是皮相,精神才是指归。

二、出走的“我“与”他者“之爱

在一个安土重迁、相对封闭的文化环境里,流动和游走无疑有着特殊意义。当年下关东、走西口的先民,都曾怀着美好的憧憬与梦想。基于此,《北上》特意采用了“出走”的叙事策略:马思艺的诞生其实就是一个关于“出走”的故事。而以花街作为原点,谢老大的跑船是出走,只不过是为了生活的游走。罗之梅重回演艺的选择则类乎“娜拉”的出走,充满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意味。而少年时期的谢望和曾经给谢老大许诺,将来要奔赴大海,开万吨巨轮;谢望和休学之后的北上中关村之行,无疑就是冲着梦想的出行;大华子的模特之路与马思艺的伴随,乃至于梁海泓为了开大货车学习驾照,都是朝着梦想的“出发”。

电视剧还通过复沓和互文方式进一步细化了“出走”的叙事策略:谢老大、梁海泓、罗之梅、夏茂田,属于中年人的出走;谢望和、大华子的出走是少年的出走;河水可以断流,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却生生不息。《北上》当中的出走叙事正是通过时空转换,展现了人物在流动当中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这种叙事策略不仅突破了“含驴量”很高的“乡土叙事”的局限,更在流动当中展现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和价值追求,形成了一本多帧、多幅的精神图卷。

爱和慈悲是作品刻意折射出的另一缕光辉。剧中的花街被塑造成一个爱的部落,弱者总是被“他人“关爱,得到来自身边的呵护,像阳光落在身上一样自然。正如列维纳斯所言,真正的伦理关系在于对他者的责任和关怀。《北上》正是通过“他”者之爱,重构了一个令人追怀的伦理世界。电视剧伊始,几个孩子对新来的混血姑娘马思艺就毫无理由地百般呵护,少年谢老大对派出所民警也“突如其来”地予以资助,加之周宴临对妻子罗之梅的成全,梁海泓、李燕、刘玉玲对马奶奶无微不至的照顾,谢望和、邵星池、周海阔对大华子妹妹一般的呵护,都告诉我们花街更像一个多姓氏的家庭,是“团”在一起的一家人。

更为可贵的是,作品写出了超越爱这一层面人与人之间难得的成全。正像谢老大对派出所民警、谢望和对马思艺所表达的:你的前程里,有着我的期望。其实,比爱更深沉的是慈悲。爱,需要理由,但慈悲不。

三、细碎的力量

电视剧与戏剧和电影不同,戏剧和电影由于篇幅有限,因而必须在有限的篇幅内展开故事,解决问题,完成冲突,塑造形象。电视剧则可以借助篇幅的优势,利用电视剧的叙事长度,通过琐碎的铺排和细微的叙写,以静水深流的方式,来完成人物的细致塑造和情感的缓缓抒发。这方面,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电视剧改编者对于原作叙述方式的创造性发挥。第五集开始,在完成了初期必要的不得已的稍显琐碎的铺排和交代之后,《北上》的叙述节奏显然缓慢了下来,整个戏剧也平和了下来。表面看,这时的花街各家都有鸡飞狗跳,故事进展并未迟延。但细细考察可以发现,这时的电视剧当中,近景甚至特写镜头却逐渐多了起来,电视剧通过镜头的切换,开始聚焦人情人性的深处和细部,着力于人情人性的细微刻画,同时也赋予平和更磅礴、更深刻的力量。

基于此,作品充分拉长细化了在电影和戏剧当中难得的抒情段落,借助老戏骨的娴熟演技和个人优长,打造出了一个个丝滑、深情的段落。“最母亲”的萨日娜,眼睛散发出观音一般的光辉,她喃喃的话语像溪水一样流淌,复合着小提琴的如泣如诉,分明形成了一种浸润,无形当中消融了观众和屏幕之间的距离。

宋人云:“好花看到半开时”。眼下,《北上》演出近半,已然“乱花渐欲迷人眼”了。相信接下来的《北上》会继续绽放,带给我们更多的美丽和惊喜。

作者简介

王宁,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江苏戏曲研究中心主任、苏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