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1-2日,由中国曲协、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联主办,“紫金文化奖章”获得者、苏州评弹表演艺术家盛小云领衔的江苏文艺名家晋京、“百戏中华”国家大剧院非遗戏曲——《盛世云霓》盛小云舞台艺术展演系列活动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拉开帷幕。江苏省曲协、省评协邀请曲艺名家、评论家撰写评论,并将陆续推出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永无止境的艺术情缘
文 | 金丽生
我与盛小云的第一次合作还是三十年前参加江苏省首届曲艺节。时任领导要求老带新,建议我和她说《秦宫月》选回“父子相认”。对她的艺术表现我一直很看好,但是对她能否胜任这一回难度较大的历史书,我心中无底。谁知初次见面,她就满怀信心地说:“我能行!”
按常理,与老师辈合作排练时,青年演员会比较拘谨,会完全按照老师的意图和要求进行。出乎我意料的是,小云年纪虽轻却已养成了思考问题的习惯。她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对书中人物处理、语言表述均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如为了突出秦始皇刚毅的性格,把念白由中州韵改成普通话,并吸取话剧的声腔和表演,使人物的舞台形象更有新意。她还认真修改了书中人物的唱词,特别是最后的秦始皇大段唱功。该部分内容跨度很大,秦始皇从大怒要杀丞相吕不韦,到不杀,直至向吕不韦下跪认其为父,思想转变极其复杂,是很有难度且关键的唱段,唱不好会使全书功亏一篑。
但是小云丝毫没有畏难情绪,在唱腔的设计、节奏的变化、情感的层次上下了不少功夫。运用起慢弹慢唱、快弹慢唱、紧弹紧唱等多种手段,唱得松紧自如、节奏有序、刚柔并济、声情并茂,在比赛现场产生了轰动的效应,并荣获优秀表演奖。一位出道不久的青年演员就能这样严谨、刻苦、用心地对待艺术,为她今后的成功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真正与盛小云接触频繁是在1997年初,我担任苏州市评弹团分管艺术和业务的副团长后,由于工作需要,我与小云经常合作演出,参加了很多重大演出活动,获得了广泛好评。
在合作的众多书(曲)目中,印象最深的是《武松》选段演出。在排练和演出中,我对她在艺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有了更清楚的了解。比如,她对潘金莲这一角色的理解和把握。我曾看过她与杨聪合作演出的《挑帘》,发现她对潘金莲的表演很有独到之处,于是把《叔嫂初逢》推荐给她,她没有停留在背台词,用传统书表演旦角的一般程式去套书中角色,而是用严谨的态度对书中人物的每一个细节,仔细揣摩,反复推敲。她多次观看杨振雄老师的演出录像,虚心向陈毓麟老师请教,研究潘金莲的出身、经历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地位,分析她误入歧途的历史原因,最后对她重新定位。
她反对把潘金莲演成一个放荡的淫妇。一个十七八岁如花似玉、孤立无援的弱女子受豪门迫害嫁给一个丑陋不堪的武大郎,成为封建婚姻的牺牲品,这本身就不公平,她心有怨气也很自然。当潘金莲看到英俊威武的武松时,兄弟俩强烈的反差使她对武松产生爱慕之情,内心怨恨油然而生,也合乎逻辑。小云经过认真梳理,理解了人物思想脉络,把握住了人物心理特征,在舞台上把潘金莲这个角色演得惟妙惟肖,又恰如其分。她没有受脚本的束缚,在大段演唱中加了几段心理独白,强化了人物的矛盾心情,使听者感觉细腻有趣,加强了现场效果。
在《大郎做亲》一书中,她紧紧抓住了潘金莲心情的两次大起大落,书的开头表现少女的纯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她发现丈夫是一个比自己大十多岁的丑男时,顿时感到痛苦和绝望,在进退无门时又突然发现丈夫是一个忠厚善良的老实人,在绝望中又看到了希望,继而逐步发展到愿意嫁给他。短短的二十几分钟,人物的心情大起大落、变化多端,使这回书说得扣人心弦、回味无穷。
在《出差》这回书中也有类似的感情起伏。武松接上司命令要出差数月,特赶回家中与兄长道别,金莲见武松回家,误以为武松对她回心转意,不禁大喜,前一天在酒桌上的怨和气瞬间烟消云散,她对武松还抱有一丝幻想。谁知武松与大郎话别之时,言辞犀利,指桑骂槐,声声句句刺痛金莲,使金莲恼羞成怒,破口大骂,此时的她已从抱有幻想到彻底绝望。小云在演唱时随着人物冲突的发展,把潘金莲曲折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得非常到位和完美。
使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戏叔》这回书,虽然潘金莲对武松的爱慕之情不被人们认可,但是人的情欲又不可抗拒。小云在这回书中,把握住了表演尺度,她既要表达金莲对武松的爱慕之情,甚至按耐不住挑逗他,但又绝不能有过分的言行,更不能给人以淫荡之感。小云认为要说好这回书既不能完全遵循封建道德观念,也不能都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既不能说潘金莲是对的,也不能把她说得一无是处,还要适当地让观众能体谅潘金莲的苦衷。然而要做到这一点,那就全靠演员的表演功力,小云做到了。
二十多年来,盛小云创作了一大批经典作品。从中篇《禁烟记》《八一风暴》《金钱与爱情》《雨过天青》《大脚皇后》《风雨黄昏》《雷雨》《绣神》以及《遇凤》《初进将军府》《访关》《跳舞厅》《霸王别姬》《坐宫》,到《英雄谱》《姑苏水巷》《佛缘》《茉莉情》《苏州小娘娪》《垓下歌》《看今朝》等作品,她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演唱了一曲曲天籁之音,从一个小有名气的青年演员成长为业内外一致公认的评弹艺术家,这真是不易!但是她并没有止步,还在继续攀登艺术高峰。从近年来演出的系列中篇《娜事Xin说》到自编自演的中篇弹词《永远的怀念》,她的艺术道路越走越宽广,艺术才能越来越升华。在此,祝愿她向更高的目标奋进,为评弹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简介
金丽生,苏州市文联艺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一级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