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锐评
唐力行 | 守正创新与盛小云的《啼笑因缘》
来源: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2025年03月07日11:24
3月1-2日,由中国曲协、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联主办,“紫金文化奖章”获得者、苏州评弹表演艺术家盛小云领衔的江苏文艺名家晋京、“百戏中华”国家大剧院非遗戏曲——《盛世云霓》盛小云舞台艺术展演系列活动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拉开帷幕。江苏省曲协、省评协邀请曲艺名家、评论家撰写评论,并将陆续推出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编者按:3月1-2日,由中国曲协、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联主办,“紫金文化奖章”获得者、苏州评弹表演艺术家盛小云领衔的江苏文艺名家晋京、“百戏中华”国家大剧院非遗戏曲——《盛世云霓》盛小云舞台艺术展演系列活动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拉开帷幕。江苏省曲协、省评协邀请曲艺名家、评论家撰写评论,并将陆续推出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守正创新与盛小云的《啼笑因缘》

文 | 唐力行

一部好的长篇书目会造就几代名家。自20世纪30年代至今,近百年来长篇弹词《啼笑因缘》名家辈出,盛小云是苏州弹词《啼笑因缘》传承序列中的第三代传承人,要充分评价盛小云对《啼笑因缘》的贡献,就要把她放到书目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观察。

1930年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啼笑因缘》在上海《新闻报·快活林》上逐日连载,一时洛阳纸贵,吸引了无数读者。次年,由上海三友书社出版了《啼笑因缘》的单行本。弹词艺人朱耀祥迅速捕获了商机,请朱兰庵将小说《啼笑姻缘》改变成长篇弹词,后由陆澹庵编续唱词。朱氏与赵稼秋拼档首次演出于上海萝春阁书场,开创了苏州弹词说现代书的先声,对苏州弹词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朱赵档特色是移植了文明戏的元素,增加了乡谈。这在当时书坛上尚属少见,颇受欢迎,遂成为当时上海三大弹词响档之一。

1935年姚荫梅在陆澹庵编撰的苏州弹词本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和书情特点在江浙码头边演边改,反复磨砺。十年后进入上海,在沧洲书场开说。姚氏有“巧嘴”之誉,语言生动、说表亲切自然、引人入胜。由于其在细节处理上与朱赵档有所不同,最盛时姚氏在上海两家顶级书场新老沧洲同时开书,此后即长期走红。

朱耀祥和姚荫梅在演说长篇弹词《啼笑因缘》时都创出了属于自己的流派曲调。朱耀祥的祥调,节奏明快,旋律下行,既可叙事,又可抒情。姚荫梅的姚调,吐字清晰、婉转亲切,富有幽默感。祥调与姚调都合于《啼笑因缘》的书性,是弹词艺人在长期演出实践中,结合自身条件,逐渐形成并得到听众认可的流派曲调。一部《啼笑因缘》产生了两种弹词曲调,而整个苏州弹词曲调也仅26种。

《啼笑因缘》的故事受到江南广大评弹听众的欢迎和热捧,这是一部缠绵悱恻讲现代男女情感的书,描绘了北平就学的杭州学子樊家树与天桥大鼓女艺人沈凤喜之间的恋爱悲剧。故事中,大家闺秀何丽娜对樊家树热烈追求,卖艺为生的关寿峰之女秀姑默默暗恋樊家树,使整个故事呈现了丰富的感情色彩。同时,军阀刘德柱霸占沈凤喜的恶行,以及关氏父女除强扶弱的正义之举,都深深吸引着读者与听众。第一代艺人在从小说到评弹演绎的过程中基本保持了原作的风貌。

张恨水对一男三女的爱情故事,留足了悬念。《啼笑因缘》出版后,广大读者强烈要求作者撰写续集,交待主人公的命运。张恨水写了一篇《作完<啼笑因缘>后的说话》,指出为了“不愿它自我成之,自我毁之”之故,“所以归结一句话,我是不能续,不必续,也不敢续”。小说留给读者想象回味的空间合理、高明。但是三年后,张恨水又做了续集,续集另辟蹊径。因为日寇举兵占领山海关,攻占热河,向各长城口攻击。作者将续集写成了抗战小说,关寿峰与秀姑摇身一变成为了抗日战士,故事以他们为主角展开。第二、三代《啼笑因缘》的传承者,为满足听客的强烈愿望,拓展市场,开始了对《啼笑因缘》的改编和续写。评弹与小说不同,评弹是活的,说书人在台上,面对听客。他们会在与听客不断的交流中,对书情作出适时的改编。尤其是评弹听客喜欢的是大团圆喜庆的结局。三位女主角,关秀姑的结局已然有了结果,另外两位的命运,当是听客最关心的,小说也为评弹的续写留下了很大余地。到目前为止,苏州弹词对《啼笑因缘》改编续写用力最深的是蒋云仙和盛小云。蒋云仙《欢喜姻缘》中,已经为沈凤喜规划了大团圆的结局。而盛小云则安排了何丽娜大团圆的结局。

蒋云仙是《啼笑因缘》第二代传承者的代表。她立足于沈凤喜是“可怜的”,构思敷衍出了《啼笑因缘》的后段,即《欢喜姻缘》,这是她的独创,也颇受关心三个女人命运的听客乃至北方听客的欢迎,扩大了评弹的影响力。

《啼笑因缘》的第三代传人盛小云出生于评弹世家,自小研习弹词,既得益于家学,又受益于评弹学校的现代教育,为演说长篇弹词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因喜爱《啼笑因缘》,遂投入蒋氏门下,跟师2年,习说此书。她吸取姚、蒋书艺的精华,扬长避短,开辟出了新的路子。如果说张恨水以抗战为主题,续写了关秀姑的故事;蒋云仙改变了沈凤喜和王妈的人设,写出了续编《欢喜姻缘》。那么,盛小云则另辟蹊径,抓住了出身名门,开朗随性,为了追求真爱而敢于抛开一切的真性情何丽娜。盛小云认为:“这个有戏好唱,有书好说!”从2014年开始,盛小云邀请徐檬丹、傅菊蓉、胡磊蕾等评弹作家加盟,历时七年,量身定制了《娜事Xin说》,其中《北洋春》《送花会》《梦咖啡》《吉祥胡同》等都是原创书回。2021年起,盛小云领衔在上海、苏州、无锡等地演出《娜事Xin说》,4集,每集3回,共12回。盛小云充分认识到,自己与蒋老师的艺术特质不一样,面对的时代不一样,面对的听客也不一样,她在演出中塑造了属于自己的书台形象,赢得了听众的高度好评。

总体说来,我对盛小云有以下评价:

一、盛小云是一位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艺术家。她的老师蒋云仙曾多次谈到她的勤奋,“别的人是学生怕先生,我是怕了她这个学生。”盛小云爱读书、善思考。“我父亲写的《别梦依稀:我的评弹生涯》,我主编的《评弹与江南社会研究丛书》,以及有五百多万字的《中国苏州评弹社会史料集成》《光前裕后:一百个苏州评弹人的口述历史》,她都认真阅读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盛小云说书就有书卷气,这使得她成长为真正的艺术家。

二、她把说好书作为至高无上的追求。盛小云在表演中打破传统流派的局限,强调“发挥自身特质而非模仿流派”。她以甜润的嗓音、清丽的台风、紧凑的节奏,使作品老少咸宜,创造了小云Xin说的风格,这是一个说书人说噱弹唱演全面素养的凝聚与表达,深得听众的喜爱。

三、盛小云艺德高尚,善于团结同道,合作共赢。《娜事Xin说》得到沪苏两地当代名家高博文、施斌、吴新伯、吴伟东和陈侃等的倾力支持,强强联合,精诚合作,为广大听众献出了一台评弹盛宴。

四、盛小云身体力行,坚持演出长篇,坚守评弹艺术的本体。她认为长篇是苏州评弹的根。四集十二回的《娜事Xin说》,本身就是一部新长篇。但是,盛小云又在乡音书苑演说《啼笑因缘》18回的长篇中嵌入了二回新的《娜事Xin说》。她打算将《娜事Xin说》逐渐嵌入,交融成一部《啼笑因缘》的新长篇。这是一位艺术家需要终身奋斗的目标。盛小云身居领导职务,其重视、坚守长篇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她认为“守正创新,首先要彰显艺术自身的固有特色,按艺术自身的规律发展,然后放开手脚,融入时代语汇,融入观众。”陈云要求的“出人出书走正路”,在盛小云身上得到了很好体现。

在评弹艺术的传承上,学好一部长篇至关重要。一个演员也许一辈子就说一部长篇,他的名字也就与这部长篇联系在了一起。说好一部长篇,不仅打下了坚实的说噱弹唱基础。在市场竞争下,评弹艺人能不被市场淘汰,成长为响档、大响档,长篇书目就能打上他的印记。当然,长篇书目也因一代代艺人的传承而不断完善,成为传统精华。从这个意义上说,优秀的评弹书目是活的、流动的。

《啼笑因缘》的传承可以说是现代书目传承的一个典范。由朱耀祥、姚荫梅传蒋云仙,蒋云仙传盛小云,如今盛小云又带出陆佳麒、谢岚,口口相传,代代接续。从四代人来看,随着时代的变迁,每一代人都在说书风格、认识书情、丰富书目的过程中作出了贡献。盛小云在长篇《啼笑因缘》的书目史上,“开辟新的路子”“说出自己的味道”,厥功至伟。同时,她也就有了自己的历史定位。

作者简介

唐力行,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