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遥
江苏省摄协名誉主席,曾任江苏省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摄协主席、秘书长等职。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艺术类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美国纽约摄影学会荣誉会士,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兼职教授。
从事摄影创作和协会工作40多年,有100多幅作品在国家和国际摄影展览和比赛中入选或获奖,其中摄影作品《希望》《船台兄弟》分别荣获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铜奖和优秀作品奖;作品《古镇秋色》获美国纽约国际摄影展银牌奖,作品《乱云飞渡》获中国上海国际影展铜奖,有50多篇摄影论文在全国摄影报刊上发表,出版《经典摄影艺术鉴赏》、《风光摄影解构》、《现代家庭摄影指南》、《特殊环境摄影50例》、《家庭摄影必读》、《秋季摄影》、《风光摄影艺术·天地映像》等7部摄影专著,曾多次担任全国性摄影展览和比赛评委,1999年荣获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颁发的中国摄影最高奖——第四届中国摄影金像奖;2006年,纪念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50周年,被中国摄协授予“中国突出贡献摄影家”荣誉称号;2010年被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江苏省优秀宣传思想工作者”荣誉称号。
我的“风景”观
沈 遥
从事摄影创作多年,涉足过不少题材,但我最喜爱的还是风光摄影,它的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变、美的表达和印象之深刻,是其它摄影样式所不及的。就风光摄影的种类及其特点而言:山川风光,具有自然辽阔、气势磅礴的特点,使观者有荡气回肠的感受;而田园风光则甜美而抒情,体现出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以纪实手法反映地形物态的地貌风光,在突出地表的肌理和质感的同时,注意光影的运用和画面的构成,使其具有资料和审美的双重价值;城市风光则是以城市建筑和设施为拍摄对象,它注重表现建筑的艺术、文化的内涵和社会发展的时代气息,它是人造的风景,所以更多体现出人文色彩和现代文明的智慧;而名胜古迹风光,虽与城市风光的特点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它更注重再现景胜的历史痕迹和古朴风貌,它是用摄影的语言来诠释古代文明的外形与内涵,给观者感受到一种跨越历史的空间感;当然,较为轻松和赏心悦目的还是小品风光,它所拍摄的对象,可以涉及到上面提及的所有内容,但根本的区别在于小品风光是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表现大自然中相对小巧、局部甚或微观的景物,以一种独特的视觉形式,表现大自然中的美,通过镜头的变化和对物象的处理,给人以视觉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风光小品更象一篇美文,为观者展示的是一个精美的视觉空间。
摄影是讲求美的,如果说纪实类和人物类摄影的美是通过物象中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美表达出来的,那么风光摄影的美则更多地是通过景物外部形态的形式美来体现。因此,风光摄影应该更多地注重对形式美感的追求和探索,从而在多种环境、天气和光线条件下寻找能够构成美的景物,将大自然的美景以及摄影家对于美的感受体现在照片中,奉献给读者,使风光摄影成为大自然与读者之间传递美的使者。
大自然是相对静止的,也是不断变化的,摄影家往往就是在相对静态的风景中不断寻觅变化着的景色,而在对不断变化着的景色的观察中选择和捕捉精彩的瞬间。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下,由不同的摄影家去拍摄,便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究其原因,在于一个“变”字,光影在变,天气和气候在变,摄影家的观察角度和审美趣味也在变,因此,一些有成就的风光摄影家在拍摄实践中,始终都在追求一个“变”字,只有在不断地变化中,才能捕捉到新的美的景致,找到新的感觉,取得新的突破。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风光摄影家面对大自然,除了表现美和创造美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对大自然进行真实的记录。一个风光摄影家如果能用相机记录下一个真实的自然,一个美的自然或者已经遭到自然力或人为毁损的自然,那都是十分有意义的,这些记录真实自然的照片可以唤起人们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热情,引起人类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关注,增强生存环境的危机意识,所以风光摄影家可以在更为广阔的领域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风光摄影离不开大自然,摄影家需要不断地深入和观察大自然,熟悉景色变化的规律,需要注意发现和感受自然风光所体现出的意境和蕴含的美。同一处风景,由于摄影家们审美情趣的差异,感受自然美的程度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有时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创作的热情、技巧的运用和拍摄的效果,所以摄影家不能仅仅满足于深入大自然,还要善于从中发现美和感受自然美的意境和内涵,要用心灵与大自然进行交流,在反复的交流和碰撞中可以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对美的鉴赏水平,使摄影家的审美情趣得到升华。
拍摄风光照片与文学创作一样,应该“有感而发”,只有当你感觉和发现它的美的时候,才有可能拍出好的照片。对同一处风景,不可人云亦云,你拍我也拍,应该有自己的发现和感受,要以审美的眼光去观察它,发现其中的美,哪怕是一个局部的美也好。这对摄影家来说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只有那些让你心仪的风景,那些色彩、形态或是光影效果独特的风景,才是应该拍摄的,而且很有可能取得成功。
一位风光摄影家,首先要热爱大自然。山水草木,云霞雨露,对这些看似静态的无情之物,若能带着情感去观察和欣赏,它们或许就能变为表情达意的有情之物,从中可以体会到与景交流的乐趣,养成这样一种与自然交流和对话的习惯,你会由衷地去爱山、爱水,热爱自然风光中那些美好的东西,这种热爱之情会与日俱增,只要保持住这样一种状态,保持住对大自然的爱,摄影创作的激情就会长盛不衰,艺术之树才能常绿。
拍摄风光的过程其实也是摄影家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修炼道德,感悟人生的过程。凡是到过西藏或那些高旷辽阔地域创作的摄影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彷佛自己的心胸如同风景中的蓝天和大地一样开阔了许多,对于生活中的事理的认识似乎也超脱了许多。我想,现在众多“苦行僧”式的风光摄影人,跋山涉水、不辞辛苦,大概为的就是寻求这样一种感受,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或许这就是风光摄影的魅力所在。我觉得风光摄影家不仅要成为一个摄影技术方面的专家,一个富有经验的旅行者,更需要成为一个善于思考,富于情感的思想者。
现在从事风光摄影的人越来越多,走出都市,投身到纷繁多姿、气象万千的大自然之中,拥抱自然,抒发情怀,为天地写照,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大海、日出、晚霞,小桥、流水、人家,都市的繁华,山乡的清丽,这一切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在寻觅自然美的过程中,吸取灵气,扩展胸襟,陶冶情操,获取美的享受。
拍摄风光照片,是我性情所致,因为向往大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徜徉、观赏,若有所思,喜欢那种静谧、甜美、富有诗意的景色,拍摄时我常常生出一些想法和体会,其中有些是关于创作思想的,有些是关于拍摄方法的,有些则是心灵感悟的,这些在实践中产生和积累的思绪、方法和感悟,又常常影响着自己的摄影创作,经年累月,周而复始,思想与实践并肩而行,便生成出趋于理性的想法和观点,加以梳理,遂成文字,便是我对于风光摄影艺术的见解与阐释,此文权作我的“风景”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