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7日,中国职工文化体育协会会长李守镇,全总宣教部副部长刘小琴,中国职工文化体育协会副会长、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主席郑晓华,中国职工文化体育协会秘书长李宏,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瑞田等,到北京会议中心拜访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李守镇向孙晓云介绍了由全总宣传教育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中国职工文化体育协会承办的“百年·百书·百位劳模心声”书法大展,以及中国职工文化体育协会近期的工作。在三个小时的交谈中,李守镇与孙晓云就当代书法家的国家情怀,劳模精神与时代担当,进行了讨论。涉及的问题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 劳模最终是一种修炼
李守镇在与孙晓云的交谈中,开门见山,谈到当代书法家如何发扬劳模精神,孙晓云说,我是一名劳模,始终以劳模的心态对待书法,以干活儿为荣耀,以干活儿为光荣,以干活儿为快乐,人的智慧和聪明、快乐与充实都是从劳动中得来的。孙晓云还意味深长地对李守镇说,劳模最终是一种修炼。
“送万福·进万家”书法公益活动是李守镇在全国总工会担任党组成员和宣教部部长时策划并决定开展的全国性书法公益活动,由全国总工会宣教部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职工文化体育协会主办,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承办。李守镇与孙晓云愉快地回忆起“送万福·进万家”书法公益活动在广大职工群众之中产生的积极影响,孙晓云书写“福”的场景,以及收到“福”字的职工群众的喜悦神情,历历在目。孙晓云表示,我们是党和国家培养的书法家,我们的创作必须想到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喜欢,就是我们的创作动力。孙晓云一直为“送万福·进万家”书法公益活动书写春联,印制数万套,发往全国各地,得到了职工群众的热烈欢迎。孙晓云多次参加“送万福·进万家”书法公益活动,亲临一线,为职工群众书福纳春。
李守镇向孙晓云介绍,“送万福·进万家”书法公益活动,在十一年的时间内,在北京启动,全国响应,举办了五千多场,受益职工群众超过一亿。“送万福·进万家”书法公益活动,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职工群众的关心和祝福,也是广大书法家联系职工群众的纽带。此项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也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孙晓云说,组织和参加公益性为人民群众写春联、送福字自己坚持了三十多年,不管是全国总工会倡导的,还是其它部门举办的,书法家们都要积极参与,以我们的笔,向全社会和职工群众表达爱心。
孙晓云是当代重要的书法家,技法娴熟,感觉细腻,内涵丰富,深得观众和读者的喜欢。她强调匠心的重要性,她认为,书法家的匠心与其它界别的匠心是一样的,匠心独运,说到了关键之处。这里是让书法家们产生灵感,感到震撼的过程。沉浸于其中,我们会有一种成就感,会有心灵的慰藉。李守镇表示赞成,他从许多劳模的成长历程讲起,深入浅出地说明一个人干好一件事的条件,那就是细心、执着、勤奋、精致,像孙晓云所讲的那样,以劳模的心态对待书法,心里才会踏实。
二、 劳模精神在书法创作中的体现
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一百周年,为展现一百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工会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伟业中的重要贡献,宣传劳模先进人物及感人事迹,李守镇介绍了《书写荣光》“百年·百书·百位劳模心声”书法系列活动。这是一件具有政治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书法、篆刻的融合,得到了有关领导和部门的支持。李守镇向孙晓云详细介绍了“百年·百书·百位劳模心声”书法大展的策展背景和组织架构。当了解到中国书法家协会将担任展览的主办单位之一,孙晓云频频点头,表示肯定。他对李守镇说,自己也是全国劳动模范,对这个展览有特殊感情,一定会积极参与。于是,她回忆了自己在农村插队,在部队服役的经过。她告诉李守镇,一个人要会劳动,热爱劳动。写字与其它工作一样,都要动脑,想办法,要专注、勤奋。没有这种工作态度,什么事情也干不好。李守镇深有同感,他也在部队当过兵,也在工厂当过工人,就是因为工作勤奋,开动脑筋,取得了成绩,逐步走上了领导岗位。
两位年龄相仿,人生经历相同的人,回忆起各自的青年时代,一致认为,劳模精神就是时代精神,劳模精神是促进中国崛起的重要因素。李守镇又向孙晓云介绍了全国劳模许振超,这位出生于1950年的全国劳动模范,被誉为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他所在的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之一。许振超参加工作以来,以“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精神,立足本职,务实创新,先后六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记录,遂有了“振超效率”“振超精神”的流传。2024年9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许振超“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
的确如此,全国劳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书法界唯一一位全国劳动模范,孙晓云十分珍惜党和国家给与的这份荣誉,她向李守镇表示,全国总工会是“职工之家”,每一位劳模都要自觉地树立起为国家、为社会的奉献精神。她坦诚表示,自己对劳动的热爱,表现在方方面面,比如干家务,做饭、做衣服,不管你的本职工作是什么,劳动是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选择。同时,要以敬畏之心,对待本职工作。比如说自己是书法家,那就要把写字的事情做好,甚至对写字的工具也要有透彻的了解。孙晓云写了一本《书法有法》,这本书深得读者喜欢,一版再版,需求旺盛。在书中,孙晓云所谈都是自己书法学习和创作的实际经验,没有晦涩难懂的概念,也没有故作高深的惊人语言,孙晓云结合自己的临帖与创作实践,以质朴的语言,谈到执笔,谈到一幅好字是如何写出来的,谈到一名书法家应该具备的修养和品德。于此,她又谈到“外卖诗人”王计兵,这位江苏人一边送外卖,一边写诗,他的诗有生活气息,体现了一名劳动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赞美。孙晓云对王计兵在一次座谈会上所讲的一句话记忆犹新——“我虽然是一条小溪,在静静地流,也可能干涸,但是无论流到哪里都会奔向大海”,孙晓云说,王计兵的话讲得真好,有诗意。李守镇告诉孙晓云,王计兵是在工人中涌现出来的诗人,中国职工文化体育协会一直关注他的成长,并推选他担任我们协会“诗词分会”的副会长,还邀请评论家为他的诗歌创作撰写了评论。李守镇说,这样的艺术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孙晓云对王计兵在诗歌创作中所取得的成绩非常赞赏,她说,自己常常会被一个人专心干工作的场面感动,他结合自己的写字,觉得那种心无旁骛的书写,很幸福,很愉悦,在不知不觉中可以享受到劳动的成果。
三、书法创作的时代担当
生产劳动与艺术劳动有共同性,都要追求高质量、高品位、高风尚。许振超这样的劳模,是植根于生活大地上的能工巧匠,孙晓云作为当代优秀的书法家,是以毛笔为工具,书写新时代的优秀工匠。殊途同归,每每提及那些为国家做出重要贡献的劳模,孙晓云就会发出由衷的感慨。她一再表示,我被评选为全国劳模,很光荣,做为一名劳模,就要以身作则,起到劳模的作用。当话题转到“百年·百书·百位劳模心声”书法大展时,孙晓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李守镇告诉她,“百年·百书·百位劳模心声”书法大展,主要目的就是要推动书法艺术和劳模事迹、劳模心声结合,使劳动者的闪光事迹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走向书法艺术主舞台;用书法艺术弘扬“三个精神”,用“三个精神”赋能传统艺术,唱响时代主旋律,谱写新时代劳动者的铿锵心声和时代华章。谈到展览的具体细节,李守镇介绍道,展览的关键词是,100年以来的100名著名劳动模范,提炼其有时代影响的先进事迹、名言警句,作为书法家的创作文本;邀请100位全国知名书法家,书写劳模事迹和名言警句,既是向全国劳模致敬,同时献给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百年华诞。对于这个主题性的展览,孙晓云饶有兴趣,在与李守镇的交流中,对这个有独特的政治内涵、社会意义、艺术价值的展览予以高度评价。
李守镇对孙晓云说,全总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徐留平对“百年·百书·百位劳模心声”书法大展很重视,他认为,这是宣传劳模的一个举措,希望通过展览,宣传好劳模,同时,也宣传好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李守镇说,自己一直做宣传工作,接触的人很多,对艺术家们比较了解,我们要把有正义感,有理想的艺术家团结起来,讲好中国工人的故事、讲好劳动模范的故事,讲好时代的精神和贡献。孙晓云说,想起自己是一名劳模,心就踏实,我以劳模的心态对待书法,也会以劳模的精神来讴歌劳模。劳模们就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我们都应该做勤劳勇敢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