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协会动态
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作者作品选登
来源:中国书法家协会   2024年10月21日09:10
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共评选出69位获奖及入选作者。其中,金奖2名(书法创作方向1名,理论研究方向1名);银奖7名(书法创作方向5名,理论研究方向2名);铜奖8名(书法创作方向6名,理论研究方向2名);入选52名(书法创作方向43名,理论研究方向9名)。现将获奖作者作品选登如下。

近日,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入选名单揭晓,共评选出69位获奖及入选作者。江苏以获奖、入展13人,再次保持第一优势。其中获奖2人,1人获最高奖金奖,1人获理论铜奖;入选11人,创作方向8人,理论方向3人。成功的背后,凝聚着不为人知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优秀作品,听听他们的创作故事。

书法创作方向金奖·宇文家林

宇文家林,1966年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江苏省书法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江苏省文化宣传系统“五个一批”人才,江苏省首批紫金文化艺术英才。首届中国书法三名工程50家之一。书法作品入国展20余次。其中获奖12次,包括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二等奖,翁同和奖书法提名展翁同和奖,林散之奖书法提名展林散之奖,全国首届行书展一等奖,首届全国扇面书法展金奖等。

作品照片

创作感言

看到第八届兰亭奖征稿启事的时候,我就有了投稿的想法。这想法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从2009年获得第三届兰亭奖艺术奖二等奖后就再未投稿。自那以后,日常基本上处于“䃼课”和学习的状态。这一状态延续了14年多,这次积极参加也是想看看学习的效果如何。二是,我从小就喜爱写字,这一写就写了40多年。今年我58周岁,再过两年面临退休,这次投稿若上,也算是给自己“喜爱写字”这么多年的一份礼物。经过反复的梳理对比,我选择了3件手卷作为投稿的作品。其中的一件主要参评作品为《宋人咏镇江诗三首》手卷,壬寅岁夏月所书。当时我入选“2022江苏省优秀美术家”,其中有我的一个展览空间,这件手卷也展于其中。作为镇江人书写镇江诗,感觉到特别的惬意。笔随心走,一点一画间,缘着诗意的节奏。在书写的同时,注重行草相间、墨色丰富、节奏变幻,又统一于整体之中的技巧运用,更添加了手卷的烟云之气和整体耐看性。另一件小字草书《于右任诗七首》手卷,是去年应“标准草书社”主办的以于右任诗词为主题的一个展览所书写的。作品通篇能反映书写时的一些想法。还有一件中等字大小的草书《前人咏镇江诗三首》手卷,是今年七月上旬的一天所写,当时天气炎热,酷暑难耐。择八尺整纸横裁一分为四,一挥而就,虽未达到很理想的状态,但总体尚可。总而言之,我的三件手卷追求自然的书写、书写的自然。

理论研究方向铜奖·朱琪

朱琪,1980年生。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兼职研究生导师,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博士。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南京市“五个一批”人才。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汉画学会会员。《中国篆刻》编委。长期致力于中国玺印篆刻与金石书画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及省级项目多项,参与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故宫博物院科研项目等学术工作。蝉联第七、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铜奖(理论研究方向)。著有《真水无香:蒋仁与清代浙派篆刻研究》《新出明代文人印章辑存与研究》等多本学术著作。

作品照片

创作感言

一不小心,这些年在书法篆刻创作与研究领域的耕耘,也算小有收获。这是我的第七本书,书的论题很小,内容却可观。“篆刻”与“文人篆刻”并非一回事情,“文人篆刻”更多强调的是篆刻家的学识层级与社会身份,或者说是篆刻的文化性。当然,有时这种界线很模糊,古代更加如此,因为彼时“文”“艺”多不分驰,“文苑、儒林、艺术,恐君难以分身”。文人、学者、艺术家,这三重身份往往集中于一体,这也为篆刻史研究提供了多重的维度。以篆刻学这样一个冷门的学科而言,搭建研究殿堂的基础构件还有很多缺失,这也造成在建筑时的各种左支右绌与顾此失彼。今天篆刻史研究的主要层面依然是文人篆刻,学科的发展,需要做的还很多,其中至关重要的一是填坑填空,二是另辟蹊径。本书的用意无疑属于前者,但在某些篇章的细节处,读者应能窥见对后者的隐约指向。虽然作者脑海中已经存在了某种蓝图,但无疑需要更多有志有识之士的加入才能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写作的原点在十余年前,多年间学术兴趣的游移,造成本书内容具有相当大的研究跨度,好在写作中所用到的一些材料、方法以及得出的某些结论,今天看来还没有完全过时。现在将它们整理总结出来,应当有其价值与意义。

书法创作方向入选·朱安刚

朱安刚,民革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民革江苏省中山书画院常务理事,江苏省2021年度十佳青年书法家,江苏省第十届文代会代表,江苏省书法院特聘书法家,徐州市铜山区政协委员,铜山区书协副主席。书法作品入国展10余次,曾入选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三体入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入选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进京展等。

作品照片

创作感言

兰亭是书法人向往的圣地,兰亭奖则是书法人心中最高的荣誉殿堂。曾经在2021年入选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多年在创作投稿方面,用纸不会太刻意,好纸普通纸都会拿来尝试使用,并非草率之举,而是学习书法之初,经济收入拮据,所以多次用毛边纸进行创作,而且数次在全国入展获奖取得小成。近年我在使用毛笔上也是尽量选择性价比高而且适合自己手感的毛笔。第八届兰亭奖三幅作品以三支不同毛笔创作,以求不同效果。首先创作小字行书一条屏,原以为行书是强项书体,未想到写了一百多遍才算达到预想的效果,第二幅大字楷书,内容形式已经确定好,创作一天有几十张之多,后来发现与第十三届国展作品中有众多相似之处,所以临时换书体及内容,以“二王”小草为第二幅创作作品。开始用兼毫笔书写数遍,略显线条生硬,少韵味,乏神采。过几日再以小羊毫进行创作,不但有二王之笔且有篆籀之意,距离截稿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第三幅作品仍未完成,一天晚上从外面小酌回来,立即裁纸数张,以小羊毫创作章草,心运手挥,气韵生动,枯润相间,错落有致,收放自如,欹正相生。可谓一气呵成!第二天早上起来,想要再创作一幅,就没了昨天晚上的状态了!

书法创作方向入选·汪能江

汪能江,1977年1月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国书协会员,江苏省书协理事。书法作品9次入国展。曾获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提名奖,第四届全国扇面书法展优秀奖(最高奖),首届王安石奖书法篆刻展优秀奖(最高奖),纪念老子诞辰2578周年全国书法篆刻展一等奖,三晋杯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篆刻展二等奖等。

作品照片

创作感言

魏晋以降,李唐以江左风流初统书坛,淳化中,赵宋以秘阁所藏汇刻上石,化身万千,至此,帖学既成,后世书者莫不以帖学为宗,或外事造化,夏云奇峰入于胸次,或传袭古法,铸铁为限退笔成冢,或效风雅,放浪形骸于尺素,或记时事,秉笔直书于汗青,代有佳作,各具风骚。至于明清,阁帖翻刻,以讹传讹,笔法不传,更加文网峻密,书为稻粱,学人遂寄兴金石,钩沉辑佚,所涉广及音韵、训诂、名物、制度,以为正经补史,阮伯元、包慎伯出入经籍,经世致用之余,以复兴中原古法为任,更有南海康氏托古开新,标领风气,碑帖书学,双峰并峙。究其始终,莫不溯本求源,纪功记言,更文质彬彬,发乎情止乎礼。余素以读书、作画为日常,喜稽古论艺之文,近年耽于米元章书学,每读前贤论公,会意之处,偶得效颦之句。甲辰酷暑,自鲁西南写生十余日,观五莲松涛、九仙烟云、马耳奇石、桃源村落,得稿十余,归来尚觉胸中生气郁勃,忽欲书,以前人笔记及吾日常偶记,信笔书录,余学书卅余载所悟之晋人风流、唐人法度、宋人奇思,明清意态,一时汹涌,不可阻遏,竟注于毫端,虽文辞疏鄙,然皆有所稽案,私以为不恶,故自名为风来堂卮言,遂装成三册。就教于大方之家。

书法创作方向入选·张挥

张挥,原名张辉,1977年7月生于江苏淮安。斋号风荷堂,淮阴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协新文艺群体委员会委员。书法作品入国展25次,其中5次入展中国书法兰亭奖。

作品照片

创作感言

我自幼学书,有幸得到诸师指导,敬畏经典,研习晋唐帖学书风,从二王到董其昌,从空海到良宽,四十年来心追手摹。清者,清为上品,惟愿观者见我书作,能有一泓秋水余清气之感。雅者,能得雅者自会不俗,多见闻,书常伴,拓胸襟,境由心造,文雅之气自现。静者,焚香品茗,磨墨展纸,指有余闲 ,逸气横出,可追虚灵之气。悠然可得,松弛闲适,体悟古人翰墨之精妙处。我以为只有技道双修,心性自然流淌,才能达于妙境。略作数语,呈我学书之理想,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书法创作方向入选·陆晨辉

陆晨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院特聘书法家、江苏省政协书画室特聘书法家、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苏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州市书协副秘书长、苏州市政协书画室特聘书法家、苏州市青联委员、南京印社理事。首批江苏省紫金文化艺术优秀青年、首批姑苏宣传文化青年拔尖人才。

作品照片

创作感言

此次参展的作品以工稳印为主,文字方面参以明清流派的篆法,同时在边款的内容上加入了一些我近年来学习书法篆刻的一些心得体会,算是让作品多了一些情感表达。在工稳印领域,成名成家享有大名者,往往胜在篆法,篆法的高低又决定了其格调的高低。技法重要,完美的技法是对传统的敬畏和膜拜,同时技法又没那么重要,拘泥于技法,则是对探索和出新的极度不尊重。

书法创作方向入选·周易

周易,号澄心阁主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书法院特聘书法家,安徽省书法院特聘书法家,昆山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昆山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方正字库(行书杨凝式《韭花帖》)书写者。曾获首届全国“冯友兰杯”书法作品展二等奖,第二届“砚都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展二等奖,2022年书法报社“上林杯”书法报·书法海选全国作品展铜奖等。入国展20余次,包括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两体入展,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进京展。

作品照片

创作感言

吾习书卅载,始则迷茫彷徨,然未改执着之爱。初时乱书,后渐有序,中有十载荒废。及见《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方悟书道之径。思之,“二王”非具象之物,实乃精神气度也。故当怀敬畏之心,溯其本源,方可得清泉之润。今逢“第八届兰亭奖”征稿,乃精心备三作。其一,为主评之作,行书二屏条,书明袁宏道《虎丘》之文。效《韭花帖》之风,昔常以“二王”书风为主,自二零一九年求变以破己,于杨凝式、智永处汲取养分。欲取《韭花帖》之萧散雅逸意境与智永之沉静厚重、内敛圆浑气象而呈之。以陈年绢纸,磨墨书就。章法布局,字距行距拉开,字之欹正、大小、疏密、纵敛,错落有致,萧散开阔,任其自然,文与章法相映成趣。其二,为册页,选《松雪斋题跋》,以“二王”逸笔草草之小行书之。笔调舒缓,娓娓道来。力求用笔简洁明快,线条爽利匀净,显优雅从容之态。其三,为楷书二条屏,书赵孟頫《兰亭十三跋》。以褚楷温醇遒逸之笔,述赵子昂书学之精髓。吾所求者,“法古求变,创新能典”,坚守取法传统、用笔为上之信念。书具天然诗性,线条、结构、气息、意境皆蕴诗性之表达。愿作品如诗,起承转合间,表高尚生命品格,使赏者感心灵共鸣与生命风采。前路漫漫,虽择《韭花帖》之幽径独行,孤寂却可静心以充实自我。

书法创作方向入选·赵立志

赵立志,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院特聘书法家,宿迁市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主任。

作品照片

创作感言

本着祝枝山“学书应先破却工夫,随人脚踵,而后能不随人后”的习书理念,从《瘗鹤铭》《杨淮表记》等摩崖类入手,再到宋明诸家作品中来回穿梭,进行了多次实践后才开始创作。条幅和中堂二件作品,尽管有很多毛病,但书写起来还比较顺手,第三幅作品是对联,上联写的还比较轻松,下联则费了很大的功夫,反复揣摩创作,气息上仍衔接不了上联。三件作品均为大字,大字对用笔,结构以及才情的要求都很高,终因入古不深,悟性不济,难臻化境,未能展现出与人不同、与己不同的个性面目。

书法创作方向入选·秦健

秦健,1978年5月出生,中国书法家协会协会会员,常熟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常熟市文化博览中心副主任。书法作品入国展16次,包括全国第八届兰亭奖,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进京展等。

作品照片

创作感言

我的创作始终贯穿着临摹与归零,从最初的粗略模仿,到深入探索笔法、结字、气息。继而归零,周而复始。我认为写字是一种生活,是一段向自然之美致敬的旅程,也是书法本体带给我甘苦自知的探索。我沉醉于杨凝式的典雅古朴、八大山人的安静婉转、谢无量的清雅奇秀、怀素小草的绵柔激荡,以及董其昌的清正高远……从入职翁同龢纪念馆之后,我开始更加注重书写的自然与留白、线质的古朴与厚重,这一点点的变化也悄悄改变了我的书写风格。自然,是艺术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在虞山翁氏旧宅中漫步,一面墙、一片瓦、一声鸟鸣……这些自然的美好,无不影响我的笔端,我发现那些看似平常的留白,恰如音乐中的休止符,它们传递着无穷的节奏与美感,与脚下青砖小路的起起伏伏如此相似。我深信,书法不仅仅是书写的展示,它更是一种情感的沟通,一种精神的共鸣。我体会到自然万物的艺术魅力,也更深刻地感受到,只有心与自然相通,笔下才能真正写出那份心灵的宁静与远见。书法之路才刚刚开始,继续热爱并努力吧!

书法创作方向入选·黄明

黄明,本名黄象明。1976年7月生于江苏泰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顾问。江苏省青联常委,东南大学中国书法院副秘书长。致力于通过多书写方式,表现古典美学与当代心灵的人文观照。有主题创作《南石头记》、《触》等。有多篇论文散见于核心期刊。曾获首届林散之奖提名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提名奖,第三届全军书法篆刻展优秀作品奖,全国武警部队文艺书法一等奖等。书法作品入国展10余次,其中3次入展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2次入展全国书法篆刻展。

作品照片

创作感言

在我的心目中,永和九年的那一场盛会,具有着深远美学影响与哲学揭示。掐指一算,已经十五年没有投稿。面对八届兰亭奖,我很想借此机会通过作品表达近些年的实践与思考,换句话说就是要证明一下自己,结果无问东西。这次投稿的三件作品一件草书、一件楷书、一件行书,其中主件为草书。我的习书道路早期以二王书风为主,后来广涉的过程中,逐渐归傍颜真卿。如果说羲之《兰亭序》是“润含春雨”的宇间竹笛,那《祭侄文稿》震徹心灵的苍凉追索则是“干裂秋风”的沉音大琴。美的多元与选择提示我,个人要解开当下展览的流弊,必须避开流派、风格、章法、结构等方面的同质竞争。因而在这次创作中,选用唐风草书来表达唐代的一段书法历史《颜真卿述张长史十二意》,考虑到这件文本字数较多,倘若用纯色纸张易造成单调,但若过度拼接,则花哨晃眼,这也是中书协十分排斥的,恐引起评委不适。经过慎重考虑,我选择在同色调下的渐变纸张,一方面赋予文本章节空间背景,另一方面拓展从涨墨向枯墨过渡,营造比较大的虚实对比,以此衬托唐风笔法与文本意象的形、影、神交互情节。对我而言,这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尝试,因此也比较兴奋。在某次酒醒,无人打扰的假日完成创作底稿后,乘兴接续写了第二遍,水墨交融中听纸面沙沙如春蚕食叶,不觉天近黎明。午醒,迷迷糊糊校对,又发现有多处漏字,此时已情怠手阑,遂在几处补上。庆幸入展的同时,现在想来,亦感汗颜。对于生活,总是想多拿到一些,得到之后却总会丢失一些。对于创作,也是一样。

理论研究方向入选·方小壮

方小壮,1965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出版著作《曾鲸〈严用晦像〉长卷考评》《林卷阿与〈豳风图〉》《〈印典〉校注》,发表论文《〈汉晋印章图谱〉版本考》《“倒薤”“悬针”辨》《〈宋诸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手卷〉考析》《“八面出锋”考》《释达受的“金石禅”》《黄易仕履考》等。学术成果获“全国第七届书学讨论会”二等奖。

作品照片

创作感言

本成果是以浙派宗师——丁敬及其继起者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张燕昌、董洵、释达受为主要对象的清代流派印章艺术史研究,全方位展现浙派印风在清中叶后一个半世纪时空中波澜壮阔的发展消长。上下两编,从选题到写作、编撰,积十七年滴水穿石之功而完成初稿,于2017年获“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后期资助项目”立项,又经过七年打磨而成书出版,总字数160万字,随文附有插图1500余幅。

理论研究方向入选·金学智

金学智,1932年7月生,江苏常州人,至今定居江苏苏州。196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1990年任教授,1994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作家协会、风景园林协会顾问。六十余年来上下求索,率先探究中国书法美学、中国园林美学等诸多门类艺术及其融通规律,为构建中国特色艺术美学不懈努力。出版著作有《书法美学谈》《书概评注》等二十余部,发表论文有《王维诗中的绘画美》《孙过庭书艺、书论及籍贯行考状》等二百余篇。

作品照片

创作感言

《书学众艺融通论》为本人六十年来以书法为重中之重的文章结集。本书以书法为中心轴、主导线,广及印章、绘画、雕刻、建筑、诗文、音乐、舞蹈、戏曲、摄影等诸多门类艺术,启导读者赏美品韵,含英咀华,游艺研究,探赜发微,寻绎其艺术融通规律。书中文章,不论长短深浅,无不首先立足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但也以异域理论为镜鉴,为的是真正彻底解决问题。现举数例如下:1990-1991年,在《书法美的多质性探讨与历史流程描述》《形式·符号·主体》两文中,在全国范围内率先破解中国书法的性质之谜,并居高临下地解决了有关问题;2013年,在《试说“吴门书道”》一文中,论证了“书道”不是日本的专利品,而是地道的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特色的产物,从而让“吴门书道馆”名正言顺地挂牌;2022年,在《孙过庭书艺、书论及籍贯行状考》一文中,解决了孙过庭及其《书谱》自唐太宗以来一千余年的众多有关悬案……本书采用艺术亲缘论、艺术比较论、交叉嫁接论,博综众艺,既见入位之思,更见出位之思,力求构建中国特色艺术美学体系,然而离开这个目标的实现还很遥远。本人数十年来的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只能见出我一颗赤子之心和一腔学术情怀而已。但是,历届书协及其兰亭奖理论奖评委,对我这个八九十岁的耄耋老人,仍能予以青睐,让我一生三获兰亭奖,让我不胜汗颜之至!

理论研究方向入选·程渤

程渤,淮阴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作品照片

创作感言

《元明清三代刻帖研究》是我研究元代书法的第二本书,因为元代刻帖篇幅有限,所以扩展为元明清三代。此书构思已久,我对刻帖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二十多年前读硕期间,就曾以刻帖研究作为自己的学位论文,此后一直关注并持续收集刻帖的相关资料。第八届兰亭奖理论方向共评选出十四项获奖及入选作品,感慨此数年间佳作频出、高手如云,我这本小书能够入选实属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