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书法评论
衡正安 | 论书法超艺术的文化性思考
——以文化大家柳诒徵书法为例
2023年10月30日09:40
书法是纯粹的我国传统文化、一种审美现象,从传统的美学思想来看,中国书法是从技,直接到道的文化跃迁,所谓“技进乎道”,并没有现代意义上艺术的概念,即便有某些美学思想、创作形式与现代意义上的艺术相合,但也是非现代的、非系统的,所传世的很多书法作品也没有现代意义上创作的概念。当然,首先要声明的是,这种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并不一定是书法发展的必然,更不一定是书法发展的未来和福音。本文以柳诒徵书法为例,提出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阐明其思辨的学理依据和逻辑关系。

书法是纯粹的我国传统文化、一种审美现象,从传统的美学思想来看,中国书法是从技,直接到道的文化跃迁,所谓“技进乎道”,并没有现代意义上艺术的概念,即便有某些美学思想、创作形式与现代意义上的艺术相合,但也是非现代的、非系统的,所传世的很多书法作品也没有现代意义上创作的概念。当然,首先要声明的是,这种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并不一定是书法发展的必然,更不一定是书法发展的未来和福音。本文以柳诒徵书法为例,提出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阐明其思辨的学理依据和逻辑关系。

一是作为法的书法。所谓书法这里是指书写汉字的方法,其核心是书法的笔法,属于技法范畴。书法,作为有着至少3500年历史的文字功能和1500余年的审美自觉现象,经过数代传统文人的实践和总结,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技法系统。所以,书法最基础的部分是技法,有了技法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书法,没有了技法谈不上书法,当然只有技法也不是真正的书法。技法很重要,是基础是条件,没有技术的书法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一般的文字符号。

二是作为艺术的书法。书法称为艺术只是近百年的事,是翻译而来的舶来品。在中国传统书法史中书法一般称为书、书札、尺牍、书契、书翰、翰墨等,若书法之经典也称之为法书,没有书法艺术这一称谓。中国古代的“六艺”,其中有书,这个书不单是指书写还包括文学等,更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书法称为艺术不仅是新的称谓,更是要按照现代艺术的基本属性看待,如情感属性、审美属性、商品属性,虽然从现在的书法属性来看,是基本相合的,但是,如果从传统意义上来看,由于书法与文字紧紧相连,很大部分的书法的目的与情感、审美以及商品都没有太多的关系,所以,书法称之为艺术是现代意义上的。目前,书法界出现的诸多问题、困惑和矛盾,其很大的因为是将书法称之为艺术带来的。

三是作为文化的书法。文化这一概念非常丰富,也非常复杂。这里的文化,主要是指书法所表现出来的,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中国文化思想精神,是一种文化的最核心部分。其世界观、社会观、宇宙观,以及人生的终结关怀,都能在书法的点画中有着深刻地体现。此外,因为书法与文字有着天然的联系,所以,书法不仅有实用和审美功能,很大部分具有历史、文献、考古等文化价值,这是其它审美现象所不具备的,显然,这里的文化价值不属于现代意义上的艺术范畴。

书法的技术、艺术和文化,有着传统和现代不同的内涵,至今并没有理顺其中的关系,书坛的诸多矛盾和困扰,是混淆了三者的关系所致。有的将书法的技巧看着书法的全部,强调书法的书写和可识性;有的将现代艺术的概念完全等同于传统书法的概念,用现代的美学思想改造书法;有的特别强调了书法的文化属性,而忽视了它的技术的支撑和艺术的表达形式。

毫无疑问,书法的基础是写字,不过这里的写字不是一般的写字,是要有一定法度的规范,讲究笔法、字法、章法等。然而,复杂的是有些就是一般的写字,也被后人或书法史称为书法或书法艺术,这是因为在中国的美学思想里,技进乎道思想是基本的核心审美思想,其中没有现代意义上艺术的位置。虽然,这种现象在其它艺术门类中也存在,但矛盾并不突出,而书法是一种实用文字,其中没有艺术的链接,而是直接从技到道,那么判断起来就非常困难,所以很多矛盾、冲突,由此产生。

柳诒徵(1880—1956),字翼谋,号劬堂,江苏镇江人,曾任民国时期国立图书馆馆长。近现代史学大家,文化大家,著有《中国文化史》《国史要义》《柳诒徵史学论文集》《国学图书馆总目》等,其中《中国文化史》最为著名。在史学上与陈垣齐名,有北陈南柳之称。

先生在治学之余,耽于翰墨,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皆有所涉猎,并有不俗的成就。从面世的书法来看,篆书有金文、小篆,功力深厚,书风婉转流畅、追求金石之气;隶书,取法汉隶,对石门颂、礼器等名碑均有深入的临写,体势开张、笔画厚重古朴;楷书,面貌多样以魏碑用力最深,也旁及二王、颜真卿楷书,流畅并敦厚。值得关注的是其日常书写的行书,最为成熟、典型,水平也最高,多存于日记、手札之中,不但自然朴质、天真烂漫,而且碑帖结合,表现出典型的时代书风,与晚清民国时期的赵之谦,何绍基,黄宾虹和鲁迅等手札书风一脉相承。总之,其书法以碑建其骨,以帖饰其形,既骨力洞达又典雅蕴藉,更见金石之厚重,帖派之遒劲,正所谓文质彬彬而后君子。对于书法理论,先生有《京口书人述》,文虽不长主要记述其家乡镇江(古称京口)历代善书者,但表现出先生对书史的稔熟和书学之洞见。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柳诒徵作为一个传统文化人,是以自己的学术立身于世的,但是作为文人的余事书法,也同样表现出娴熟的书法技法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特别是他的日记,即非创作作品,更能代表其书法所达到的高度,但与我们所说的当代艺术性有着很大的差异,也就是说书法在这些传统文人手下,是从技直接到道的过程,并没有现代意义上艺术创作的概念,或者说有但并没有那么自觉。书法这种从技直接到道的超艺术的过程,是不是给我们带来诸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