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曲艺家协会>曲艺热评
言禹墨 | 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略论胡磊蕾对评弹文学的开拓意义
来源:江苏省曲艺家协会   2024年08月07日14:31
继2016年中国曲艺牡丹奖组委会举办的胡磊蕾作品专场演出之后,时隔八年,她的个人作品集《积香成蕾——胡磊蕾曲艺作品文集》也付梓成书,这是她个人艺术成就的一次总结,也是评弹界的一大盛事。

继2016年中国曲艺牡丹奖组委会举办的胡磊蕾作品专场演出之后,时隔八年,她的个人作品集《积香成蕾——胡磊蕾曲艺作品文集》也付梓成书,这是她个人艺术成就的一次总结,也是评弹界的一大盛事。

苏州评弹的文本创作分两类群体,一类是演员自编自演,一类是专业作者的创作,二者各有擅场。胡磊蕾是评弹演员出身,后来又入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大学深造,转型为专业作家,在她身上既有一线舞台经验,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可称得上是一位复合型人才。十几年来,她佳作频出,获奖连连,包揽了评弹所能取得的最高荣誉,我们青年编剧尊称她为“评弹一姐”。

进入新世纪以来,评弹这门传统艺术受到各种新媒介、新样式的冲击,如何让评弹适应当下社会,是摆在所有从业人员面前的一个课题。现在都说“创新”,但创新谈何容易,就苏州评弹而言,可考据的历史有二百多年,留下书目三百多种,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也是一个沉重的包袱,任何敢跨过雷池半步的,都将面临很大的非议和压力。胡磊蕾作为新时代评弹创作的领军人物,她背负传统,小心摸索,踽踽前行,在守住评弹本体的前提下走出了一条转型之路。个人觉得相较于传统评弹,以下几方面是她具有开拓性意义的成就:

一是抬升了评弹唱篇的文学性、音乐性。评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美在唱腔,也美在唱词。过去艺人对唱词的要求是“通俗雅驯”,但流传下来的很多书目由于缺少文人的加工,往往是通俗有余,韵味不足,充满了陈词滥调,文学性很低。胡磊蕾从小熟读唐诗宋词,有扎实的古文功底,这使得她的唱词字句精工,用典巧妙,有江南水乡的娟秀之美,令人读罢齿颊留香。同时这些优美的文字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舞台上的历练让她非常注重唱词的音乐性,她突破了传统五字句、七字句的固定句式,吸收了现代诗、流行歌词的写法,唱词句式灵活多变,音随意转。这点在她与盛小云等表演艺术家的合作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最重要的一点,她的唱篇设置紧紧围绕剧情和人物,是剧中人到了情感喷发之处,言之不足,不得不唱。而当下还有很多弹词作品是到了时间点,演员有十几、二十分钟没亮嗓了,得安排个唱篇唱一下,这种为唱而唱是非常机械、乏味的,无助于剧情推进。

二是拓展了评弹中篇的谋篇布局。近年来,由于评奖机制的影响和听众生活节奏的变化,中篇越发成为评弹的主流样式。从长篇到中篇,不只是篇幅的变化,更是从选题、结构、节奏等诸多方面对文本提出了新的要求。当理论界还在为长篇和中篇孰为正宗争议不断时,胡磊蕾已经悄然走在了实践的前沿。她的获奖作品多为中篇,从中可以看出她基本舍弃了那种由长篇延续下来的从头到尾娓娓道来的传统线性叙事,尤其在处理一些人物传记题材时,采用一种块状结构,大跨度地攫取传主几个重要的人生时段,进行浓墨重彩的书写,从而在有限的篇幅内展现传主完整、丰富的一生。她在高校接受过系统的戏剧理论学习,显然是汲取了现代戏剧的结构方式。此外,她在评弹作品里还运用了戏剧的转场、电影的蒙太奇等手法,这都是为了贴近当下观众审美习惯所做出的有益尝试。

三是给评弹注入了现代性的思维和价值观。评弹作为一门传唱于市井茶坊的民间艺术,带有很多根植于农业社会的前现代思维烙印,比如用道德的标准划分人物,黑白分明,二元对立,这些已难以被当代听众接受。胡磊蕾在创作伊始就自觉地追求以当代审美激活传统曲艺的生命力,她参与创作的中篇弹词《雷雨》,在曹禺原作的基础上,抽丝剥茧般地揭开了蘩漪、周萍等人内心深处的煎熬,树立了一个经典现代化的范本,被南京大学吕效平教授誉为“炙烤灵魂”的作品。她之后的创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历史名人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受名人故里的委约,有很强的打造地方文化名片的诉求。但她没有陷入该类题材常有的树碑立传、歌功颂德的窠臼,而是坚持从人性出发,透过名人的光环发掘出他们内在的七情六欲,写出了他们的迷惘、抗争和成长,令人信服地展现出他们由凡人成圣的过程。对主人公的矛盾对立面,也没有简单地加以丑化,而是写出了他们的时代局限、理念分歧、性格缺陷。作为一位女性作者,胡磊蕾还非常善于描摹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细腻情感,《绣神》里张謇和沈寿那种超越于爱情之上的知遇之情,《徐悲鸿》里徐悲鸿和蒋碧薇一对怨侣的意难平,《梅兰芳》里梅兰芳和齐如山两个戏痴的相爱相杀,在作者细致入微的笔触下,让人读后慨叹不已,欲说还休。

说完胡磊蕾创作上的成就,作为同行,我还要谈一下她这本作品集出版的意义。我们常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但在当下的环境里,剧本往往被视为舞台成品的施工图纸,等作品搬上舞台后,剧本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其实剧本自有其独立的文学价值,这次在胡磊蕾的剧本集里,我就看到了一些舞台演出中没有的内容,这些内容在排演中或许是出于时长和舞台节奏的考虑被删掉了,但是就剧本的阅读观感来说,补上这些文字,使得剧情更丰厚、人物更立体、作者的个人表达更充分。也许这块内容在甲演员手上视同鸡肋,在乙演员手上就是一块富矿,能敷演出一段名篇,这在评弹史上并不鲜见。我觉得这就是出版评弹曲本的意义,一个作品的寿命并不随着舞台演出的落幕而结束,它以白纸黑字的形式保存下来,等着一代又一代发演员去解读、去演绎,一遍拆洗一遍新,不断焕发新生。

胡磊蕾作品集的出版,不仅是对她个人成就的肯定,也代表了业内对曲艺文本和作者的重视,我们这些文字工作者都与有荣焉。一门古老的艺术发展到今天,能够在厚实的基础上再建有寸功,就很了不起。胡磊蕾在百尺竿头再进一步,把评弹文学又推进了一点点,我们若能接着她再推动一点点,评弹的艺术长河便能一直有源头活水注入,奔流不息。

作者简介

言禹墨,一级编剧,常州市文化艺术研究所创作部主任。江苏省首批“紫金文化艺术”优青,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常州市突出贡献人才。主要从事戏剧、曲艺类剧本创作和研究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