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以其独特的针法、工艺、材料、审美取向,成为我国四大名绣之一。作为国家级非遗(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在传统刺绣的基础上,继承和创新了苏绣的独特技艺,在徐志慧等众多苏州刺绣老艺人的言传身教、精心呵护和各级政府的关怀下,所率领的苏绣团队正逐步形成自己的刺绣艺术语言,以“姚绣”之新形象成为新时代,苏州、江苏乃至全国刺绣的一张亮丽的名片。绣出了一屏屏精美绝伦的艺术精品,奏响了人生华美的艺术篇章,为当代艺术界特别是年轻艺术家树立了榜样,给我们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刺绣,起源于何时、何地已无从考证,但从最早的有关刺绣的文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两千年前的春秋时期刺绣在上层社会,已经广为流行,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泰伯奔吴,文身段发”的典故,可以得到佐证。苏州的刺绣起源于吴江,经过历代绣工的努力已形成可观的规模,目前苏绣小镇仅两万人口,有8000绣娘,整个苏州有绣娘超过10万。姚建萍出生在苏州镇湖,在世代养桑蚕,家家架绣棚、户户习巧针的刺绣氛围陶染下,她8岁拿起绣针至今已经在刺绣事业上耕耘了五十个春秋,取得了令人仰慕的艺术成就。她不仅是苏绣第三代传人,而且还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荣获过多项国内、国际大奖。作品不仅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还远播海外,特别是对国外政要画像的绣品,得到了国际友人的好评和喜爱,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播、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苏绣,在其独特的针法、手法和丰富的色彩搭配,有着精、细、雅、洁的审美特质,广受人们的喜爱。早期的刺绣主要模仿绘画,能和绘画一样表现出高远、平远和深远的艺术画面,以其深浅、明暗、远近等变化,产生出绣品的立体效果,往往会被形容为像画一样的逼真。其实我们仔细的研究可以发现,如果只具有绘画的艺术效果,作为苏绣是不足为奇的甚至是可以替代的。在刺绣的经典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其他艺术所没有的审美特征,则是在原有的画面上多了一层亮度、质感和丝滑的审美效果,一种富贵、祥和、平安的气质,这主要是在刺绣的独特工艺之外,有两个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自然属性。一是劈丝工艺。是将本来就非常细的蚕丝,劈成28股、64股、甚至352股,有的劈出来的丝线连眼睛都不容易看见,接近人眼所能看到的极限,在上千种色阶的组合下,色彩的变化更加丰富,丝线的轻重过渡更加自然,更接近于事物的原貌;二是来自于丝绸天然的蛋白质纤维属性。这种属性具有独特的光质感和生命感,所以,当我们在欣赏一屏屏绣品时有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正如刺绣的歇后语:锦上添花。这两点是刺绣的唯一性、不可代替性,也是其能独立成科的重要原因。
我们认为,姚建萍的刺绣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艺术上的审美享受,她几十年的奋斗历程和不断探索的艺术精神更加可贵,对当下艺术界特别是青年艺术家更有启发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工匠精神。当前提倡工匠精神尤为重要。我们说艺术界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主要原因之一,是缺少传统意义上的工匠精神。所谓传统工匠精神不能把它理解为简单的技术和技巧的掌握,这是现代意义上的匠人层面。传统的工匠精神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不仅要有技术和技巧,还要有综合素质和社会历练,是师傅的耳提面命、手把手的传递,以及长期耐得住寂寞,从而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和成就。姚先生从小跟随母亲学习刺绣,8岁时就表现出一定的天赋,后来在刺绣老前辈的带领下、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刺绣风格,有“姚绣”之誉。无数个日日夜夜,无数次面对失败,无数次冷眼相待,锻炼了她的心智和韧性。一件成功的刺绣作品,仅仅是打底子就需要五六个小时,有一定分量的绣品往往需要几亿针甚至十几亿针,有时一个人、一个团队整天整月地说不上几句话。这是何等的场景,在喧嚣的当下形成怎样的对比,这是生命无法承受之轻啊!《英国女王》那件绣品,其中女王的眼神就用了五万针;为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所绣的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局部)》,仅2.5个平方,就用了十年的时间,姚建萍的刺绣团队共化了14亿多针,耗时18个月,这是一个怎样的耐力和伟大的工匠精神。我查过,一个人正常的语速,每秒数三个数,数到一亿,不吃不喝需要一年的时间,就仅仅这一点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真正表现出绣娘的寂寞和不易,也以刺绣这个侧面,典型地反映出中华女性吃苦耐劳的伟大精神。在浮躁的当下,我们的艺术家多么需要这样的精神啊!
苏绣作品《英国女王》
苏绣作品《千里江山图(局部)》
二是绣随时代。我们看到,姚先生不是仅仅只呆在绣宅,而是大胆地走出绣房,将刺绣走出苏州、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姚先生不仅是非遗传承人,而且4次获得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成立了苏州姚建萍刺绣艺术馆,在多个国家举办过个人苏绣展,绣品被诸多国内外艺术机构收藏,两次将绣品搭载火箭遨游太空,受到英国女王邀请走进白金汉宫与女王喝下午茶,使女王对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强烈的喜爱。姚建萍的刺绣在与时俱进的理念中,紧随时代,一直指向两个方向,在创作姚绣艺术精品的同时,精心打造创立姚绣品牌,走向市场、普惠大众、服务人民。近年来她的团队致力于文创产品,除有刺绣腕表蝶衣系列之外,还创造性地开发出刺绣+热门游戏+典藏版汽车+时装等,走进人民大众刺绣才更有生命力。她们还和互联网结合建立网站、制作视频、将刺绣融入到广大社会之中,扎根于人民的生活之中,汇聚到新时代的洪流之中。
苏绣服饰《缘此青绿》
苏绣服饰《锦舞呈祥》
三是创立“姚绣”。我们可以看到姚建萍在创新上始终树立“艺术刺绣”的思想,这和传统刺绣在观念上最大的不同,也是刺绣从传统民间工艺走向现代艺术的重要转变。其中“融针绣”是其最核心的艺术语言。这种绣法是在传统的针法如平针、乱针、仿针、施针等综合针法的融合下,创立了“姚绣”的针法语言,将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的审美理念相融合,使绣品的光影过渡更加自然、色彩更加丰富,增强了绣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苏绣作品《起航》
苏绣作品《丝绸之路——西出长安》
苏绣作品《荷光掠影系列》(局部)
代表作有《起航》《西出长安》《江南如此多娇》《闲庭花开》《荷光掠影系列》等;此外,在艺术刺绣理念的指导下,对题材的时代性、主题性、文化内涵、现代设计工艺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将苏绣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高度。
中国的四大刺绣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而苏绣以其独特的刺绣工艺、文化内涵和富庶的江南水土,使苏绣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品格,在当下一枝独秀,名扬四海。苏绣的一根银针绣富了一方人,绣美了一座城,而姚建萍却绣成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姚绣艺术语言,绣出了一屏屏唯美的绣品,绣出了一屏屏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作者系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一级美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