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电影家协会>艺术语言学会
《战疫前线救援日记》(十二)
2020年12月11日16:29
驰援湖北,白衣天使是最美逆行者,而后方亲人们的支持,给了他们无穷的动力。《战疫前线救援日记》选取前方医护工作者的工作日志和后方亲人们的家书等,通过江苏省艺术语言学会老师们的讲述,致敬奔波在战疫第一线的平凡英雄!

书法创作/书法家 江苏省艺术语言学会会员 邰劲老师

驰援湖北,白衣天使是最美逆行者,而后方亲人们的支持,给了他们无穷的动力。《战疫前线救援日记》选取前方医护工作者的工作日志和后方亲人们的家书等,通过江苏省艺术语言学会老师们的讲述,致敬奔波在战疫第一线的平凡英雄!

本期日记:《离别时刻》

口述:无锡援鄂医疗队队长 无锡人民医院ICU副主任兼心肺ICU主任许红阳

记录:交汇点记者王宏伟

讲述人:江苏省艺术语言学会 世宁

老人日记来自江苏省艺术语言学会

今天一早,微信上就收到了一封感谢信,是1床的赵阿公发来的。他和住2床的老伴罗阿姨一起住进重症病房,经过18天的治疗已经痊愈,今天要出院了。

信中老人写道:“18天来,真的辛苦你们了。疫情无情人有情,时时刻刻都能感到你们的关怀和温心……”他们还专门感谢了团队的其他医生和护士:张健春、吴艳、张燕、张园英、朱红、常江、郁丹、王玉意……老人特别提到一个细节,护理人员“未见到人先闻声‘阿公,吃晚饭了’,听到特别温馨。”

赵阿公,72岁;罗阿姨,68岁。他们一起进了重症病房,又牵手走出重症病房,真为他们高兴。

我查了下记录,两位老人是11日凌晨4点24分入院的。头天傍晚,我们进入医院接管重症病区,一下子涌入一批病人。当时我们在短短10分钟内就收了32位病人,此前当地的床位太稀缺了,武汉一地的医疗资源根本无法应对这么大的疫情,很多病人得不到及时救治,还好各地医疗队从四面八方星夜兼程驰援武汉,缓解了这种情况。

赵、罗两位老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入院的,之前求医过程的艰难和焦虑可以想象。我第二天查房时,看到赵阿公情绪非常紧张,一下子就明白了症结在哪里。病历显示他有安装心脏支架的病史,他说自己的心脏不好,用抗凝药会牙齿出血。我首先安慰他们的情绪,然后调整了用药方案,并告诉团队成员多关注老人的心情。

收到感谢信后没多久,同事又传来一条视频,是老人录的感谢视频,声情并茂地夸我们无锡救援队。他在视频里特别提到一个细节,他出院前想把胡子刮一刮,头天晚上跟护士一说,第二天护士就给他送去了剃须刀。这样的小事,看似和紧张的重症医疗关系不大,但这样的仔细、贴心,最能让患者舒缓、安心,心病还须心药医。

两位老人入院后,医疗队的同事发现赵阿公晚上睡不着,罗阿姨倒是很放松。大家轮流和赵阿公聊天,慢慢才了解到,原来那些天阿公已经拼尽全力照顾罗阿姨。两人被感染后,他带着她去医院,等候门诊,有时候遇到重症病人,他会搂着她,用手挡住她的眼睛,不让她看那些悲惨的景象。那些天他们见到、听到、经历了疫情带来人类的巨大恐惧和伤痛,他在努力地保护着阿婆,可是没有谁真的像钢铁一样坚强。

他的紧张和失眠,是一种经历创伤后的应激反应,这种表面的胆怯和紧张后,源自是他对妻子深沉的爱,这是一个很棒的男人,他让妻子感到有依靠,是她心理上的强大靠山。

那么,既然两位进了我们无锡医疗队的病区,剩下的事就交给我们吧。

转眼已是18天,二位老人要出院了,他们向见到的每位医护人员道谢,跟他们合影,那是逃脱病魔、死里逃生后特有的幸福感。而医疗队送给他们一人一只苹果,祝他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平平安安。

两位老人办完出院手续,去隔离点继续隔离14天。离开之后,赵阿公给给负责护理工作的副队长张燕发了一条微信,那是他的出院日记,题目就叫《活着真好》。

活着真好

活着真好,这是我和死神擦肩而过的切身体会。

2020年2月11号,我和老伴在政府的关怀下,住进了同济医院光谷分院。

在千万人群中,我是一颗无名小草,一场空前疫情几乎将我连根拔起。这段时间真难,在医院看病,总会看到有人倒下。医疗资源已经承受不起那么多的病人,医院到处都是带着被子睡在地上、走廊、大厅里的病人,到处是垃圾无人清理,恐惧绝望吞噬着每个人的心。

虽然我满眼看到的都是伤痛,但心中却有强烈的求生欲望,这欲望是我心中唯一的火,这火是穿透恐惧黑暗的一道光。坚强,再坚强,我告诉自己一定要站住,绝对不能倒下!

排队打针,我闭上眼晴,心里默默地哼着歌,想着别的事情,不让病情牵着我的心走;听到响声,人群骚动,我知道有人倒下了,我不睁眼去看,顽强的坚持着;我删除了手机里安排后事和告知家人各类密码的留言,我要活下去,不言弃,不放弃。

每天在儿子的接送下看病吃药打针9天,终于盼来了政府应收尽收的爱民好政策,我和老伴感到温暖,迎来了希望,我心中又添了一份活下去的信心。在江苏无锡援汉医疗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我和老伴病情明显好转,虽然中途有反复,曾发热达38.4度,但是我心里坦然,一点都不慌。

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宽大的护目镜,我看不清你是谁,但我知道你是冲锋在疫情一线的英雄,你是一名逆行者,你是勇士,你每天与死神顽强拼搏,只为让更多的人活下来,有你们在,我坚信不疑自己一定能走出这里。

2月18号星期二,医生亲切地对我说:“你各项指标基本上正常了,停药吧,过两天做核酸检查”。我一下子轻松很多,终于盼来了黎明前的曙光,是我的祖国让我获得了第二次新生,泪流难控,虽然这时我体质很弱,但是为了能早点从这里走出去,我坚持每天下床锻炼身体,在希望中努力着,在看到光明的日子里奋斗着。

感谢我的祖国让我获得了新生。感谢政府尽收尽治的爱民政策。感谢让更多人好起来的一线医护人员。感谢援汉的医护人员,是你们离开自己的亲人,离开父母儿女,为武汉人民撑起一片天。

愿你们保重自己,平安来武汉,平平安安回家,你安好我无恙,武汉人民不会忘记你们。你们是武汉人民的亲人。

深鞠一躬,谢谢你!

赵阿公于武汉光谷同济医院

2020年2月28日

虽然常年从事重症救护,见过很多生离死别,但读完这篇日记眼前还是模糊了。这是一篇凝聚着苦难与希望,绝境与新生的日记,记录了一个生命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心路历程,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份史料。我一直都为自己的职业而骄傲,医者就是要解除痛苦,挽救生命,从这位老人的文字里,我再一次确信“医生”这两个字的崇高。

同时,我也从来没像现在这样,身处驰援一线的滚滚洪流中,深深感受到一个人和他的国家是如此地密不可分,深深感受到“国泰民安”这四个字那穿越时空的祈盼。

傍晚时分,在工作群里又看到一条视频,31床的贾阿姨27日出院时,跟医疗队的护士卢芸道别,感谢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那么的情真意切。这是对我们的最大褒奖!

武汉,我们会一直和你在一起,直到天清气朗,春暖花开,直到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呼吸。

本期讲述人:

世宁

江苏省艺术语言学会会员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广播新闻部节目制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