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艺术语言学会顾问、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刘灿铭是城门挂春联活动的老朋友了。岁末在“城门挂春联,南京开门红”活动现场见到他,他为标营门书写了春联:“喜万里春风,化雨润金陵,催开柳眼:籍六朝文笔,濡霞书福字,挂上月牙”。鼠年新年刚过再见刘老师,已是在“江苏省文艺界捐赠70幅作品致敬‘白衣勇士’”捐赠现场,新冠疫情让每张戴着口罩的脸变得肃穆庄重。记者了解到,在这个疫情袭来的春节,从大年初六开始,刘灿铭所在的江苏省书协反应迅速,已征集到1800多件抗疫主题书法作品,陆续刊登在书协微信公众号上。
疫情之下,征集2000件书法作品赠送赴鄂“白衣勇士”
自去年从南京书画院调去江苏省书协,刘灿铭便马不停蹄地忙了起来。
随后的新年,因为新冠肺炎的来袭,改变了每个人庆祝佳节的方式。对于刘灿铭和许多书法家来说,每日宅在家,有了更多时间练字,但更多时候还是在为湖北疫情捏把汗。“虽然不能像医护人员那样去前线出力,但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做点什么?”他们想。于是,从大年初六开始,省书协积极响应省文联号召,在微信公众号上刊登了向江苏书法界征集抗疫主题书法的文字。他们写道:“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将举行‘万众一心抗击疫情’主题书法作品征集活动,号召全省书法工作者创作以‘抗击新冠肺炎’为主题的书法作品,以书法的艺术形式为抗击疫情贡献江苏书法界的力量!”
刘灿铭书写毛泽东的《送瘟神》七律
征集发出后,投稿的速度和数量远超想象:一张张饱含深情的作品图片从江苏各地涌来,仅一天时间,书协便收到300多件书法来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等一批书协领导率先投稿,刘灿铭也写下“一方有难,八方有爱”八个遒劲大字,左边配以“心系武汉抗疫一线,万众一心抗击疫情,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三排小字表达心声。为鼓励来稿,江苏省书协决定选出优秀作品在微信公众号上分批推出。
刘灿铭的朋友圈,记录了每一批刊登的优秀作品。翻看这些作品,笔笔墨墨中饱含的书法家们对抗疫前线的支持和对白衣勇士的敬爱让人动容。刘灿铭告诉记者,截至昨天,省书协共收到1820幅抗疫主题书法,同时,他们正在省内中国书协会员中征集2000件书法作品捐赠给赴鄂一线的白衣勇士。而在上周向南京医院捐赠的70件书画作品中,江苏省书协拿出了35件,其中孙晓云一人捐了7幅。“我是党员我先上。听从党和国家的召唤,我义不容辞。虽然不能去抗疫第一线,但我想用这种方式表达我对抗疫的支持。”刘灿铭说,在疫情结束后江苏省书协还将举行“同心战疫”主题作品展,将从省会员及以上会员所有投稿作品中选出100件左右的精品参展。
刘灿铭书法“战瘟神,送福泽”
他的书写:用艺术回归童真,向传统中要“新”
职务之外的刘灿铭,最鲜明的身份是书写者、书法家。艺术评论家曹洋曾评论他:“刘灿铭先生与千年前的经生一样做着相同的事——写经。”是的,书法家刘灿铭从传统书法汲取大量营养之后,选择敦煌经书为取材母体,逐渐修炼出了如今的书法面貌。
因此,“在书法的百花园中,刘灿铭以写经体为载体,写就了清雅之外的另一类——古朴、纯净、自在、不合时流审美形态。它退去装饰,尽显天趣,它的每一个点画,都像孩童的眼睛,仿佛在说:瞧,我在这里;听,请倾听我的世界;这就是我全部的秘密”。
字如其人,与其他任何艺术形式一样,书法到最后写的都是书者自身对艺术和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写的是书者本人。从这个角度看,便不难理解书法家刘灿铭为什么总能给人带来淳善温和的感觉了,这是他对这个世界的表达,书写上如此,待人接物也是这般。
不过,从写经体中来的刘灿铭仍然认为,他的书法还是要继续创新的,因为只有创新,书法才能在不同时代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那么,新从哪儿来呢?“有两方面,一个是有中生有,向传统挖得越深,新的发现越多,出新也越快;第二个是将传统元素进行新的排列组合,在笔下呈现全新的面貌。”他说。
刘灿铭书写的抗疫书法
从敦煌之旅的研究到向海外传播中华书法文化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哪一种创新,都要从传统里来,折射在当下的书写。秉持这一理念,刘灿铭从2015年开始进行他的“丝路心迹”书法展,深挖他取材的母体——敦煌文化。
2015年,他自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开始,经平凉、天水、兰州、西宁、武威、张掖、酒泉至敦煌,共九站,进行了“丝路心迹”写经书法巡展;2017年,他以突出现场动态书写过程的方式,再次从敦煌出发,重走玄奘之路,途经新疆吐鲁番、乌鲁木齐、库车,最终到达阿克苏。
如果说前面两次是以研究为主的话,而近两年进行的海外书法行,则更多是刘灿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前年在斯里兰卡,他举行了“丝路心迹——刘灿铭书法海外行第一站”。在当地开讲座、办展览、现场展示中国书法,邀请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当地人了解中国书法。去年,他又在马来西亚举行书法海外行第二站,依然是用种种方式与当地华人交流书写心得。
这无疑扩大了中国书法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力。就拿马来西亚的交流之旅来说,马来西亚没有书法的官方机构,那里的书写者有各自的谋生职业,其书写全凭一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这是值得肯定之处,但也正因为缺乏权威比赛的历练竞争,他们对中国书法的理解也有一定欠缺。“我就把我们对书法文化理解的精华,把中国当下书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跟他们作一个讲解交流,让当地人和海外华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神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感受”。
每一次的海外出行,刘灿铭都受到了当地的热情欢迎,这肯定受惠于中国传统文化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传播,而在国内传统文化也同样更加深入人心。刘灿铭拿今年的城门挂春联活动举例,“今年,人们似乎感觉为十二大城门挂上春联已不再是一项轰轰烈烈的创新了,这也是最有意思的一点,也只有当城门挂上春联就像每年过年给自家大门贴春联、年三十吃饺子一样日常,才说明了这个弘扬传统文化项目已经深入了人心。当传统文化成为身边日常,人们不再对它感到奇怪,而是觉得自然而然,就该这样,这才应该是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