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1日,由中国影协、上海市文联指导,上海影协、江苏省影协、浙江省影协、安徽省影协共同主办的2025“影戏元本”——长三角影协致敬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创研活动暨第16期长三角电影编剧高级研修班在上海开班。中国影协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薛长绪,上海影协主席、导演郑大圣出席并讲话。
浙江省影协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吴晨,安徽省影视协秘书长殷大文,江苏省影协驻会干部田青,上戏电影学院院长厉震林,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胡晓军,指导老师代表、上海影协常务理事吴天戈导演等出席,来自沪苏浙皖等地的优秀青年编剧、史论研究学者和指导老师代表等近6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上海影协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晓军主持开班式。
长三角电影编剧高级研修班是由长三角电影发展联盟成员单位共同发起,旨在培养长三角地区编剧人才的一项常态化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15期,培训青年编剧800余人。活动在沪苏浙皖四地轮流举办,2025年由上海市轮值。今年的活动适逢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培训班以“影戏元本”为主题,通过学习和活动提高认识、加强凝聚;邀请专家授课指导提高学员的编剧能力和剧作水准,同时也为从事电影史研究的年轻学者提供交流平台。

薛长绪在讲话中指出,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电影重要的发源地,始终涌动着电影创作的澎湃活力。长三角电影编剧高级研修班是培育电影人才的重要平台,也逐渐成为中国电影编剧人才培养一张靓丽的名片,在人才培养、作品孵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人才梯队逐渐壮大,以“师资共享、选题共研、成果共用”整合资源,挖掘展现地域文化魅力,丰富了“中国故事”表达。新时代的电影人,肩负着记录时代、传递真情、引领审美的重要使命,面对观众迭代、技术革命、竞争加剧等行业挑战,大家应当主动识变、应变和求变,聚焦时代精神的提炼,让故事更有思想深度;聚焦观众的情感共鸣,让故事更有情感温度;聚焦艺术创新的突破,让故事更有活力张力。立足时代坐标,坚守艺术初心,以高质量的内容筑牢行业发展的根基,守住电影的独特魅力与价值。

郑大圣在致辞中为大家阐释了活动的题目“影戏元本”,以及设置史论组议题的缘由。他讲到,130年前,世界电影发生;120年前,中国人将这舶来的人类文明史上初代“虚拟现实”的幻术称作“电光影戏”,这在无意中为中国电影植入了基因,即“元·本”,元始、元气与根本、本质——国人希翼在黑匣子的一方白布上看“戏”。
剧作为“一戏之本”虽是老生常谈,自电影诞生以来,主流电影的叙事法度却也依然遵循着古典戏剧的营造法式。所有电影成片的毛病,都可以追溯到剧作;情节的任何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人物的问题。所以,我们总是会反复回到剧作,反复回到对人的体察,这也是电影的“元本”。
本期编剧研修班还设置了史论组,议题从回溯早期影史到前瞻未来已来的智媒时代。在郑大圣看来,在2025年创作剧本,不可不考辨电影史,尤其是中国电影史的演进规律;而史论治学,也以能够理解创作为上佳。没有史论意识的写作难免盲打误撞、渐行渐偏,而不能共情创作的皓首穷经,则难免面壁附会。将剧本创作与史学研究相结合,目的是为大家提供一个互相打开新视野、启发新思路的机会。

开班仪式后,中国影协第十届副主席、上海影协第八届主席任仲伦为学员做了以“时代主流&个性创作的双向奔赴”为主题的开班讲座。本次研修班将持续至10月25日,主办方将邀请电影界专家学者和知名编剧开设专题讲座、剧本围读、电影沙龙,安排专业导师进行小组辅导交流、现场教学和实地调研。此外,研修班后续还将在电影学术期刊上择优刊登优秀剧本及史论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