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主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电影艺术》杂志社、华影嘉视(北京)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纪录电影《山河为证》研讨会在京举行。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白轶民,中央新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姚永晖,《山河为证》总导演于鹏等主创,以及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李忠杰,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邓光辉,中宣部电影局艺术处处长钟明岚,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等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山河为证》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点影片,全景式展现了中国人民14年抗战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教育意义和国际传播意义。
《山河为证》总导演于鹏
于鹏表示,《山河为证》承载着重现中国近代史上最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记录的重大使命,试图用最深沉、朴素的爱国主义为观众奉献客观、真实、公允的历史全貌。影片在104分钟内全景式展现14年抗战,通过两条主线构建叙事框架:一是围绕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从战略防御到全面反攻,呈现清晰的历史逻辑;二是借助全球史观视角,展现个人与国家、国家与世界、世界与人类的关系,深刻诠释东方主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影片虽归属历史文献纪录电影,但首先是电影作品,需要具备故事性和艺术性。创作团队摘取当事人回忆录进行第一人称旁白,采用影视演员配音增强情绪带动,并运用AI动画技术呈现历史人物,让历史真正活起来。这部影片的创作过程对每个参与者都是精神升华,因为这段历史本身就足够壮烈和感人。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李忠杰
李忠杰高度评价《山河为证》具有五大鲜明特点:第一,影片真实性无可辩驳,运用大量原始影像复盘历史,为观众回顾真实历史、反思经验教训提供了坚实基础。第二,它以全景性视角,开创性地完整展现了14年抗战历程,宏观呈现了国内国际背景的全局,并突出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的主线。第三,精准呈现历史,片中的历史细节与旁白介绍都准确严谨、分寸得体、科学客观。第四,在艺术表达上,融合日记、照片、漫画、动静结合的画面语言及现实采访等多种手段,丰富生动、感染力强。第五,影片凭借宏大场面与精良制作营造出强烈的震撼效果,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战争的惨烈与传承抗战精神,结尾升华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发人深省,令影片的整体效果非常成功。
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邓光辉
邓光辉认为,《山河为证》赓续中国电影爱国主义传统,以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宏阔的历史认知实现了艺术真实、历史真实的统一,揭示了正义必胜、人民必胜、中华民族必胜的历史逻辑,彰显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和东方主战场的重要作用,以激荡的现实回响充分表达了民族复兴的信心决心。这些精神力量的传承,能够引领观众对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于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的历史责任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使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中宣部电影局艺术处处长钟明岚
钟明岚代表中宣部电影局向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点电影《山河为证》的上映表示热烈的祝贺,称赞《山河为证》作为一部纪录电影,主题鲜明、史料翔实、脉络清晰、气势壮阔、情感饱满,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做出了电影人的贡献。随着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持续推动,形成高潮,相信《山河为证》定能契合广大观众的观影热点与情感热度,并以纪录电影独特的审美品格带来新的历史视角与观影体验。
中国影协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
尹鸿表示,《山河为证》体现了电影行业对重大历史责任的担当,具有四个突出特点。第一,全景式抗战史诗的呈现,在时间线上完整展现14年抗战全过程,在空间上涵盖敌后战场、正面战场以及各国际战场,实现了故事片难以完成的宏大叙事。第二,体现了准确的历史唯物主义智慧,既按历史真实呈现抗日战争全景,又鲜明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面抗战的中流砥柱力量,用大量、充分的史实而非仅仅依靠口头语言表达历史观。第三,艺术处理上实现点线面的有机融合,既有历史主线,也有全面呈现,特别是挖掘了许多观众不熟悉但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新细节史料。第四,有意识地让历史影像被激活,大量使用AI技术重新活化历史文献和图片,使影片更加鲜明生动,具有现场感和临场性。影片在保持信息密度的同时,艺术节奏控制得当,是一部具有很高艺术水准的作品。建议国际传播时突出影片的史料与文献陈述,能取得更好效果。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研究员饶曙光
饶曙光表示,《山河为证》作为主流纪录大片,体现了电影界在重要历史时刻的责任担当,聚集了全国优质资源和力量,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影片具有四个突出特点:其一,叙事更宏观,将14年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机融合,体现了全球视角和中国视野的平衡统一,体现了创作构思的深度与广度;其二,史料更丰富,搜集了大量过去不太熟悉的珍贵史料,如东北抗联周保中日记、美军卡尔逊观察记录等,丰富了对历史的理解角度;其三,表述更客观,大量运用当事人日记、书信等第一手资料,增强了真实感和说服力;其四,个案呈现更有共情力,如“王家川报名参军”“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等故事特别感人。影片通过客观真实的史料呈现和艺术化处理,既展现了中国为人类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巨大贡献,也体现了创作团队的思考深度和艺术表达创新,希望能为更多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所看到,产生更大的传播影响力。
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大校研究员李涛
李涛表示,《山河为证》避免了概念化、模板化操作,成功解决了纪录片创作的最大难题,具有六个方面的突出成就。其一,政治性把握非常准确,把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关系、全民族抗战精神、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都讲清楚了。其二,全景式讲述14年抗战,用104分钟完整呈现从1931年到1945年的历史,线性叙事清晰,让不懂历史的观众都能明白。其三,史实真实性强,运用了美国、日本、苏联等多方权威史料,整体非常翔实,在史实层面可称得上优秀。其四,细节性讲述丰富,运用大量鲜为人知的真实细节,用人来叙事、以具有亲和力的方式讲故事,增强了感染力。其五,技术化处理先进,大量运用AI技术让平面照片动起来、活起来,让英雄形象更加鲜活,更适合年轻人接受。其六,国际化视角突出,将中国抗战置于世界格局中,体现了东方主战场的重要地位,理直气壮地说明了二战后国际格局是中国人民用巨大代价换来的历史事实。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纪录片导演张同道
张同道表示,《山河为证》在抗战题材纪录片已有丰富积累的基础上实现了重要突破,具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中国故事与国际坐标相结合,在国际坐标里讲中国故事,既不把中国升高到主宰全球的位置,又准确传达了中国与世界的关联。第二,完成了宏大叙事与细节表达结合的创作冒险,在保持宏大叙事传统的同时,巧妙融入细节化、情境化叙事,如平山团、八十二烈士等故事段落特别感人,体现了在既有形制上的创新探索。第三,激活历史、启迪当下,通过国际叙事提供丰富启发,传达了人类需要合作而非对抗的理性声音,体现了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影片几乎运用了纪录片能用的所有手段,文献资料层面尤为突出,材料丰富且真实可信。希望本片在传播方面能够找到新的路径,结合新媒体和短视频方式进行二次解读,让优秀作品真正抵达观众。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顾亚奇
顾亚奇表示,在流媒体时代,《山河为证》再次证明了专业生产的难以超越性和纪录电影形态的不可替代价值,具有教科书般的权威性。影片巧妙运用编年体清晰立体地展现了抗日战争这一人类重大事件,线中有点,以线带面,由面及体,构成了人类反法西斯战争的整体叙事。本片以科学史观全面深刻地阐释了中国精神,体现了整体史观和人民史观,处理好了领袖、英雄与人民的关系,最终从人民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艺术层面上,本片以娴熟精湛的视听语言成就了史诗品质,史料挖掘用得足、用得好、用得巧,视角处理上较少使用第三人称采访,而大多采用多元的第一视角,增强了叙事灵活性。技术层面上,本片对各种技术的运用克制而恰当,情感表达理性而有力。影片可以增加一些写意性元素,增强影片的史诗感,同时在强调战争胜利必然性的同时,也应进一步强化战争的惨烈性,让观众更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建议在营销推广中抓住时间节点和重点人群,特别是针对大中小学生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
首都电影院副总经理于超
于超表示,对于军事历史爱好者而言,《山河为证》让人印象深刻。从“九一八”开始全景展现14年抗战纪实的电影很少见,主创团队能够完整呈现这段历史并具有自己的特点实属不易。影片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提供了讲述抗战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的理论工具,结合国际形势背景的叙述方式恰逢其时。影片注重感同身受,通过客观技术与情绪表达的有效结合,真实地讲历史而非编故事,体现了纪录片的最大优势。从市场推广角度,建议加强团体业务推介,组织专门的影片展示,让有组织能力的机构提前了解;准备资料素材,深度挖掘影片文化价值;开展新媒体知识点解读,历史相关内容在当前环境下仍有很大传播价值;强调体验式营销,通过影片连接有组织能力的影院和有观影意愿的观众,形成更好的传播效应。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研究员、《电影艺术》主编谭政
谭政表示,《山河为证》是一部呈现民族苦难历史和英勇抗争历史的厚重作品,也是当下纪录片创作的重要文本,有三个突出特点。首先是全球性视野。影片采取平和的全球史观在全球反法西斯战争语境中讲述抗战故事。视野决定格局,进而决定文本呈现的高度,这是文化语境不断成熟和电影工业不断发展的结果;其次是艺术形态的自由创新。影片基于历史真实图像加以大量AI技术处理后产生的视觉冲击力,开创了纪录片表现的新形态。第三是全球传播意义,影片不仅展现东方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更要让全球了解这一贡献。建议在传播策略上,要通过国际自媒体平台等方式向西方世界传播真实历史。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白轶民
白轶民表示,各位专家的发言既充分肯定了影片的创作成果,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令人深受启发和感动,也让大家对创作团队产生了更高的敬意。《山河为证》虽然在创作层面得到了认可,但下一步如何让更多观众认可,如何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仍是发行方面临的重大任务。作为出品方,将认真吸收今天专家们的真知灼见,与发行团队共同努力,确保这部承载重要历史使命的作品能够发挥应有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