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电影家协会>协会动态
梁天明 | 在历史长河中打捞百味人生
——电视连续剧《北上》的叙事艺术
来源:江苏省电影家协会   2025年03月18日10:59
在大运河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倒映着千年历史的光影。《北上》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将这条承载中华文明血脉的黄金水道,转化为一部流动的史诗。这条贯通南北的黄金水道,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壮举,以其人类历史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使用最繁忙著称于世,201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电视连续剧《北上》突破传统的叙事套路,在历史与现实的双向叙事中,编织出一幅纵横交错的时空图景。剧中通过年轻人的成长历程,展现了时代变迁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重塑了观众对年代剧的审美期待,更在影像时空中构建起人生百味的文化记忆,让观众在个体命运中感受到时代的脉搏。

在大运河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倒映着千年历史的光影。《北上》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将这条承载中华文明血脉的黄金水道,转化为一部流动的史诗。这条贯通南北的黄金水道,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壮举,以其人类历史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使用最繁忙著称于世,201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电视连续剧《北上》突破传统的叙事套路,在历史与现实的双向叙事中,编织出一幅纵横交错的时空图景。剧中通过年轻人的成长历程,展现了时代变迁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重塑了观众对年代剧的审美期待,更在影像时空中构建起人生百味的文化记忆,让观众在个体命运中感受到时代的脉搏。

一、结构:多线并置与时空交错

电视剧《北上》改编自徐则臣的同名茅盾文学奖作品,在叙事艺术上具有独特的创新,成为国产年代剧的一部佳作。

《北上》采取了多线叙事结构,将不同时间、空间的故事线索交织在一起。以京杭大运河为背景,聚焦于运河沿岸六个家庭三代人的命运交织,通过祖辈、父辈和少年们的生活轨迹展开故事。这种三代同框的叙事方式,不仅构建起时间的连贯性,增加了故事的复杂性和层次感。祖辈们坚守传统技艺,父辈在时代洪流中拼搏奋斗,而年轻一代则追求创新与自由。这种叙事结构拓宽了年代剧的叙事,宛如一部立体的家族史诗。

以“船老大”谢天成为代表的老一辈运河人,身上自有运河的奔涌和韧劲,面对千年不改的河道,在追求幸福生活的同时,坚守着传统与尊严。这种“守”与“变”的辩证关系,在下一辈的运河人身上转化为更具张力的时代命题。夏凤华的敢想敢拼、谢望和的聪明自信、邵星池的活泼洒脱、马思艺的坚韧内省……在时代的浪潮中,都会走出属于自己的无悔青春。

《北上》成功塑造了性格鲜明、层次丰富的人物群像,通过多方面的角色构建,使观众能够深入了解他们的性格、动机和成长历程,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背景故事和性格特点,这种细致入微的人物塑造使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剧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包括亲情、爱情和友情等,这些关系不仅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展示角色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生活境遇中的变化,体现了人性的坚韧。这种多线并置与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使观众看到了角色在困境中不断突破自我、追求梦想的过程,更构成了一个充满烟火气的时代群像。

二、意象:流动视角与诗意表达

《北上》在意象上采用了流动视角和诗意表达的叙事形式。剧中以流动的视角,展现了运河沿岸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变迁。这种视角的转换不仅丰富了故事的层次,也使观众能够从不同角度感受运河文化的魅力。运河作为贯穿全剧的核心意象,不仅是地理上的存在,更象征着历史、文化和生活的交融。运河的兴衰与人物命运紧密相连,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通过运河这一象征,传达出对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

同时,该剧的叙事语言具有极高的诗意。导演通过蒙太奇手法,将运河边的古朴景致与北京的都市景象巧妙切换,构建起独特的时空架构。剧中多次出现的运河镜头,不仅展现了运河的自然之美,更成为人物内心情感的外化。当现代货轮与古代漕船在镜头中完成时空转换,诉说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嬗变与传承。这种视角的流动超越了简单的隐喻层面,构建起物质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

运河不仅是故事的背景,更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剧中以大量长镜头捕捉运河,强化了诗意表达。少年们在运河边嬉戏玩耍,以及他们最终在运河非遗传承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情节,都使运河成为文化的精神图腾。这种意象的表达,使运河文化在剧中得到了生动的呈现。水纹的漩涡暗流,常常预示着剧情的转折;雨滴在青石板上的涟漪,则成为人物情感外化的视觉。这种流动叙事视角打破了单向叙事,让记忆如同运河之水,在时空中自由回旋,这种视听升华为一种诗意。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对市集喧闹声的渐强渐弱,强调流动叙事的节奏感。传统手艺的声响,织机节奏、打铁韵律、摇橹号子,这些声音元素成为激活历史记忆的又一诗意呈现。深刻的主题和鲜活的人物塑造,不仅展现了时代变迁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更通过运河文化,让观众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

三、节奏:张弛有度与情感共鸣

《北上》在叙事节奏上张弛有度,通过快慢镜头的切换和情节的起伏,营造出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戏剧张力。剧中既有少年们童年嬉戏的轻松场景,也有父辈们面对困境时的挣扎与无奈,这种张弛有度的节奏把握,让观众始终保持高度的情感投入。

剧中人物形象丰满立体,观众可以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夏凤华敢想敢拼,具有坚韧的性格,代表了运河边年轻人的奋斗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谢望和聪明自信,具有商业头脑,体现了年轻人的创新精神和对事业的追求。邵星池活泼洒脱,具有艺术天赋,展示了运河边年轻人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对艺术的热爱。周海阔稳重踏实,具有实干精神。马思艺坚韧内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剧中在表现这些人物时张弛有度。《北上》通过对小人物生活的细致描绘,让观众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同时,重大历史事件的穿插不仅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还使剧中的矛盾冲突更加丰富多样,包括人物内心的挣扎、家庭矛盾、社会压力等多个层面。这些冲突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北上》在叙事上的另一大创新是将原著跨越百年的史诗性叙事转化为平民化的叙事范式,其故事不仅是个人的成长史,更是时代变迁的缩影。剧中对邻里间守望相助的描写,让观众感受到生活的复杂与人性的温暖,使观众在思考人性时,获得更深的情感体验。剧中展现的淮扬菜、竹雕、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变迁,不仅丰富了全剧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在现代化浪潮中,本土文化如何坚守与重构,不仅展现了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还通过艺术表达,让观众感受到运河文化的现实温度。

结语

《北上》通过其独特的叙事艺术,将历史、文化、人性等多重元素巧妙融合,为观众呈现了一部富有深度和广度的年代大戏。从叙事结构、人物塑造、意像节奏到主题表达,每个方面都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准。这种对时代与个人关系的思考,使观众对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观众不仅能够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在角色的成长和故事的发展中汲取力量,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简介:梁天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电影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