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下午,市文联2025文艺大讲堂第一讲在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开讲,本次讲座也是“相约钟书房 书香满锡城”2025年百名作家进基层“悦”读活动之一。
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著名作家丁捷就文学经典与现实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的文学盛宴。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曦、市作协主席黑陶、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张春梅出席活动,我市文艺爱好者、江南大学师生等200余人到场参加讲座。讲座一开始,丁捷便抛出问题,让在座的听众们产生思考:“在如今这样一个信息消费的时代,文学已经显得没那么重要了,但是不是我们真的不需要文学了?”随后,他从引发、印证、阅历和解码四个方面向大家表达了他的看法和观点。
在引发部分,丁捷老师结合个人创作与生活实践的多重体验,引出对历史现实与文艺的关系的思考。在这个部分,他讲述了自己进入文学创作领域的契机和缘由,以及支边新疆的人生选择对他创作生涯的重要帮助。种种拥抱现实,融入时代的行动对他创作《亢奋》《依偎》等作品具有很大的帮助,他借此呼吁和提醒创作者们融入时代,面对现实的重要性。
在印证部分,他带领听众回顾了19世纪中叶以来欧洲文艺里所呈现的欧洲近代社会状况,并与同时代中国社会现实相对应,证明了文学经典比任何一本历史书都更多地表现了它所处的具体时代。
在阅历部分,他又回到中国社会自古而今的文艺名著里的“文艺现实”与“历史现实”中来,列举多本文学经典,说明文学反映现实的重要性。
在解码部分,他再次回到自己的创作经历中来,重点讲述了新时代以来自己响应国家政策而进行的文艺创作,《追问》《初心》和《撕裂》等作品便是对自己过去创作生涯肯定的一种“回响”,而文化自信、文以载道是文艺家的现实主义创作法宝,是文艺家的初心和使命,并且提到了当前十分热门的AI创作问题,他告知大家“创作的过程远比创作的成果更加重要,而创作的体验是AI永远无法替代的”,鼓励所有的文艺创作者找到自己写作的动力,表示了自己对他们的殷切期盼。
丁捷说:“今天所有的经典,都曾是昨天的流行。想要成为明天的经典,必须拥抱今天的现实。历史是概括的现实,文学是具体的真实。”丁捷通过拥抱现实,使自身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意义,通过拥抱经典,为作品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赋予作品独特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次大讲堂由市文联、江南大学人文学院主办,市作协、市文研院、江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