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点亮青春,名家引领成长。4月30日下午,著名文学评论家、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受邀走进高淳区湖滨高级中学,以《文学——我们的精神故乡》为题,为该校近800名学生带来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人文温度的主题讲座。本场讲座系南京市作协“文学与‘宁’同行”系列活动之一。高淳区教育局副局长谷文华,高淳区文联二级调研员唐佩秋,高淳区湖滨高中党总支书记芮必银、校长孔小军、副校长郭根明等出席活动,高淳区湖滨高中高一年级近800名学生聆听了讲座。
聚焦四个主题,解码文学魅力
汪政的讲座围绕四个核心主题展开。讲座伊始,他从“当代中国文学的全域性南京板块”切入,通过梳理南京作家群体的创作脉络,揭示了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在文学版图中的独特地位。南京文学既承载地域文化基因,又兼具开放包容的现代性,成为观察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窗口。
谈及“作为百科全书的文学”,汪政阐释了文学在传递社会经验、塑造价值体系、唤醒情感共鸣、传承语言艺术方面的多维功能。谈及方言写作时,他特别指出高淳方言的独特性,方言不仅是语言化石,更是打开地域精神密码的钥匙,就像在《白鹿原》里听到秦腔,在《繁花》里遇见沪语。他呼吁在座的青少年学子珍视高淳方言,传承文字背后的文化基因。
创新教育视角,激活文学生活
面对新时代教育变革,汪政提出“以文学作为方法”的教学新范式。他结合新课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要求,建议师生突破学科边界,启发师生通过文学视角解读现实。他认为,文学能培养人的共情能力与批判思维,为应对复杂世界提供独特工具。
在“文学与生活”篇章,汪政倡导让文学回归生活现场,他鼓励师生通过日常写作建立生命档案,用文学思维提升沟通能力,更以“文章立身”的古训寄语学子:“当我们学会用文学眼光观察世界,用诗性思维处理问题,平凡的日子就会闪耀智慧的光芒。”
文学赋能校园,共筑精神家园
“文学是心灵的故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它始终为我们提供精神的栖居地。”讲座现场,汪政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生动趣味,深深吸引了听课的800名师生。湖滨高中副校长郭根明在最后对汪政的授课表达了感谢,“汪老师的授课既有理论高度又接校园地气,为新课标背景下的人文教育提供了创新思路。我们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继续打造‘书香校园’特色品牌,让文学真正成为滋养青春的精神家园。”
南京市作协“文学与‘宁’同行”系列活动的持续开展旨在推动文学走进基层,让经典与大众对话。此次讲座不仅深化了师生对文学价值的理解,更在校园播撒了热爱文学、守护精神故乡的种子,为文学之都建设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