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文艺评论进高校”系列活动在东南大学大礼堂举行,特邀南京申创世界“文学之都”特聘专家、南京学研究会会长卢海鸣教授带来《“文学之都”南京的前世今生》专题讲座,近1000名师生到场聆听。
活动伊始,卢海鸣教授便点明了南京在世界文学版图中的独特地位——2019年10月31日,南京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文学之都”,成为我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这一成就不仅是南京的骄傲,更是中国文学在世界舞台上的一次闪耀。卢海鸣教授从地理与人文的双重视角,深入剖析了南京荣膺“世界文学之都”的历史必然。他指出,南京地处北纬30度文明带,长江与秦淮河的交汇不仅造就了“龙盘虎踞”的地理格局,更孕育了绵延3100年的文化血脉。
南京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卢教授如数家珍般地介绍了其50万年的人类活动史、6000年的人类居住史、3100年的建城史和约450年的建都史。从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命范蠡修筑越城,开启南京近2500年文献记载的建城史,到成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南京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卢教授以时间为轴,详细解读了南京从六朝繁华、南唐偏安、大明一统到民国风云的文化发展脉络,展现了南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在历史的长河中,南京孕育出了众多传世名著,如萧统的《文选》、刘勰的《文心雕龙》等,这些作品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卢教授指出,步入当代,南京在文学领域依然活力四射,是一座文学之城、创作之城、传播之城、阅读之城。诸多名家在此创作,电影和影视制作活跃,出版发行单位众多,各类文化场馆和读书组织丰富,充分彰显南京的文学活力与文化影响力。此外,他还指出南京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兼容并包的博大胸襟、坚忍不拔的顽强品格、绵延不绝的文化传统、开放进取的创新精神、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等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这些精神融入城市的血脉,成为南京独特的文化标识。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对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对南京文化的热爱与探索欲望。这种热情将转化为他们学习和研究的动力,不断挖掘南京文化的深层价值,传承和弘扬南京独特的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