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展览海报
二、主办单位:南京美术馆
三、展览日期:2025年2月12日—19日
四、展览地点:南京美术馆1号展厅
五、艺术家简介
王鉴非
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版画系。江苏省美术馆水印版画材料与技术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南京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三级美术师。
六、策展人语
虽然成长于水印木刻的传统重镇,但早年就读于四川美院的王鉴非,师承的是严谨的黑白木刻技艺。2011-2014年,在重返家乡的读研之旅中,南艺版画系的开放教学促使他转向套色木刻,并积极介入技术实践,追求更具唯一性的版画语言。2021年开始,王鉴非摈弃了纸面生成的水彩草稿,改用数码板绘的方式,在绝版木刻的自由区间重新捕捉即兴的律动——那些偶然的线条、渗透的色彩被数字的笔刷凝固,又再次转化为刀锋的节奏。
距大卫·霍克尼首次使用ipad作画已过去了多年,数码媒介即时、快速、可编辑的特性极大地拓展了艺术表达的维度。王鉴非的工作方法也揭示了这样的可能:传统木刻的自然美感与数字化的媒介语言,最终通过绝版的套色叠加出了新的温度。但与其说这是一种接近绘画直接性的视觉实验,更像是一场穿梭在张扬与精确、记忆与遗忘之间的技法冲撞。数码板绘的草稿层保留着手绘笔触的松弛弹性,极具挑战的逐版递减模拟了不可逆的时空压缩,木纹间的刻痕则如光阴的褶皱,在油墨叠印中形塑着生命力的片段。而这一切的最终指向,是艺术与科技交汇时仍能传递出的敏锐情感——那些隐藏于像素与木屑之下的,不仅是率性快意的创作模式,还有拥抱新技术后的自由诗意。
陈娅
(江苏省美术馆策展人、展览策划与研究部副主任、文博副研究馆员。)
七、艺术家说
我的创作是一场媒介的对话:木刻的天然粗粝与数字技术的精确理性在此交融。受霍克尼用iPad颠覆绘画的启发,我将绝版木刻的“不可逆”与数字图层的“可编辑”置于同一时空——木纹刀痕如光阴褶皱,逐版消逝的套色凝固成记忆切片,而屏幕上的草稿层却以弹性笔触对抗消逝,在删改中重构诗意。而我试图在木纹与像素的交叠中,捕捉一种更复杂的温度。
八、部分作品
I SEE YOU NO1
150*91cm
绝版油印套色木刻
国立美术陈列馆
30*30cm
绝版油印套色木刻
琵琶湖之春
30*30cm
绝版油印套色木刻
版画青年说
111*164cm
绝版油印套色木刻
大雪玄奘寺
43*70cm
绝版油印套色木刻
九、展览现场
重叠的片段——王鉴非个人作品展于2025年2月12日在南京美术馆正式开展,共展出王鉴非艺术作品31张,该展将持续至2月19日,欢迎广大市民前来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