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也是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一周年。近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推动新时代南京文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南京“世界文学客厅”召开。
(座谈会现场)
十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文联、省作协和市委宣传部的关心指导下,市文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文艺工作的部署要求,赓续前行、奋勇争先,向着“全国一流城市文联”稳步迈进。全市文艺工作者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勠力同心、勇立潮头,取得了来之不易的累累硕果,30部作品获全国文艺最高奖,百余件作品在国内外重要展赛中取得佳绩,开展800余项展示展演品牌活动,累计服务基层群众超过150万人次。座谈会上,专家、文艺家代表齐聚一堂,回顾总结新时代南京文艺繁荣发展的历程,进一步提升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投身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自觉性,共同探讨新时代南京文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坚定文化自信,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表示,对文化自信的重视和强调,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涵。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从坚定文化自信,到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再到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张德祥认为,文艺应当引领新时代的新风气,“要创作优秀作品,彰显中国文艺的风范、作风、气派,为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建设做出文学艺术界所能够做出的、必须做出的贡献。”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人民生活是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围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进行专题发言。汪政表示,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反映人民的历史意愿,表现人民推动文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伟大力量和他们的生动实践,塑造他们的英雄形象。同时,文艺工作者要精准地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从而为他们提供精准的文化服务。他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向人民群众学习。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首创精神与丰富实践,同时也要学习他们对艺术的理解,他们对唯物主义美学的贡献。与此同时,要让人民群众走进艺术,体验艺术,参与艺术创造。
(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文艺的根本宗旨也是为人民创作。基层文联如何尊重和遵循文艺创作规律,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栖霞区文联常务副主席杜巍介绍,栖霞区文联坚持把持续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统筹协调涉及的诸多环节和领域,着力打造全链条创作机制,有效激发创作活力,全国首部家校共育题材话剧《高二,不慌!》等多部作品广受好评。在凝聚创作合力方面,栖霞区文联积极行动,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开展座谈交流、广泛走访调研等方式,主动了解文艺工作者的所思所想所盼,多措并举,紧紧围绕文艺创作各个环节,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与此同时,栖霞区文联积极营造良好的文艺氛围和文化环境,广纳人才、培育人才、善待人才,努力打造梯队建设分明、结构科学合理的文艺人才队伍。
(南京市栖霞区委宣传部二级调研员、区文联常务副主席杜巍)
打造精品力作,培育文艺人才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在世界文学之都南京,作家们用旺盛的文学热情,以多元广泛的题材、深刻内蕴的主题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奏响时代强音。前不久,青年作家向迅的作品《与父亲书》荣获了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南京是滋养文学的沃土,能够在这座文脉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文学氛围浓郁的城市写作是特别幸福的事情。”向迅表示,作为一个来江苏生活十年,来南京生活八年的文艺工作者,自己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南京市文联和市作协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这些举措培育了一批南京文艺生力军,孵化了一批文艺创作成果。”如何进一步推动南京文艺“高原”上“高峰”?他建议,可以成立南京文学院或南京文学艺术院,在全国范围内引进创作势头迅猛的青年文艺人才,充实南京文艺力量;通过名家大家传帮带,高效促进青年文艺工作者成长成才出成果;出台全国性文艺奖项配套奖励政策,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精品力作。
(《雨花》杂志社编辑部主任,第13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得主向迅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近年来,南京各艺术领域都在努力造就有影响的领军人物,文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南京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谢少承介绍,市书协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艺“宁军”。近年来,全市有200余人次在全国和省级重要书法奖项、展览中获奖、入展,优秀书法作品和理论专著的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市书协团结带领广大书法工作者将时代精神、文化内涵等融入书法创作中,使作品具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与此同时,不断推动书法精品创作,赋能文化强市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造就高水平书法人才队伍。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谢少承)
绵延历史文脉,赋能城市更新
南京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古今文明融贯一城,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承载地之一。近年来,南京市越剧团注重挖掘深厚的地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精心打造诗韵越剧“金陵三部曲”《乌衣巷》《凤凰台》《织造府》,为推动金陵文脉绵延发展做出贡献。“梅花奖”“白玉兰奖”获得者李晓旭表示,六朝古都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戏剧创作提供了不竭源泉。“金陵三部曲”的共性便是以年轻人的视角和当代价值观,对南京历史文化题材加以解读,依托传统美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许多戏迷朋友除了用购票观看的方式支持我们的作品,还会把我们的剧作中涉及的典故一一搜集,自发来到南京寻找这些故事的蛛丝马迹,更进一步了解南京、爱上南京。用越剧艺术为他们打开认识南京的另一扇窗,我无比自豪。”李晓旭说,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创作源泉,讲好南京故事、江苏故事、中国故事,以越剧艺术抒写文都南京的万千气象,是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
(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得主李晓旭)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必经阶段。在南京,文艺为城市更新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南京市新文艺群体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陈卫新结合自身工作,讲述如何“推动文艺创新,以文艺赋能城市发展”。
以乡村振兴为主旨的“响堂计划”,从多维度展现了艺术重构乡村的魅力,满足人们对于品质生活的追求。城南大板巷项目通过全方位挖掘历史文化核心价值内涵,探索了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更新路径,实现了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科巷菜场项目则通过不同的策展,使菜场成为人们生活休闲消费中的文艺策源地。南京是历史悠久的古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城市文脉,串联城市文脉的“见微知著”南京24+城市微展等活动获得广泛好评。他表示,要推动设计创新,形成人文经济发展的合力;梳理城市文脉,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的品牌;引导创意写作,赋能城市更新改造的升级。
(南京观筑历史建筑文化研究院院长,南京市新文艺群体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陈卫新)
南京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市文联主席陈勇出席座谈会并讲话。陈勇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思想引领,确保新时代文艺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服务大局,为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贡献文艺力量;要坚持守正创新,深入推动文艺工作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更好服务人民;要深化交流互鉴,以艺术方式讲好南京故事。
座谈会由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政主持,南京市文联班子成员,以及市委宣传部有关处室和市文联各部门、市各文艺家协会负责同志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