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结对展新貌
师徒携手续传承
常州市文艺人才“名师结对”拜师仪式举行
7月27日上午,常州市文艺人才“名师结对”拜师仪式在常州文庙大成殿举行。朱昌耀、朱辉、朱培尔、李啸、吴强、张克勤、林蓝、罗周、周京新、董红、戴文(按姓氏笔画排序)11位全国知名文艺大家与常州本土青年文艺家结对。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志良,常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忠玉,常州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陈跃峰,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严俊,以及全市宣传文化系统的相关领导、各文艺家协会代表出席活动。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汪忠泽主持。
本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市文联联合举办,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文化传承与发展战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以师徒结对的方式,力争通过2-3年时间,重点培养扶持一批常州本土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推出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文艺英才和名家,推动常州文艺事业走向新高度。
陈志良向慷慨授艺的各位名家大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此次拜师的青年才俊表示祝贺,并提出三点寄语:
第一、致敬大师:有传承就有希望
希望各位为青年“传真经”。做好“传、帮、带”,把艺术的心得、创作的智慧传授给各位青年高徒。
希望各位为业界“领正道”。既要把文学的智慧、笔墨的技巧、弦上的韵律、舞台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青年,更要把“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创作定力、“文章合为时而著”的时代担当、“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初心传授给青年。
希望各位为城市“赋文韵”。在传承中发挥常州崇文重教、人文荟萃的历史积淀,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的文化高峰。
第二、寄语青年:有奋斗才有价值
希望青年要沉下心来 “练本领”。以赤诚之心拜师学艺,诚心请教、潜心钻研,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长。
希望青年要放开步子“闯新路”。将现代审美和科技手段融入传统文艺,不断拓展创作边界,让传统技艺在创新中开出新的艺术之花。
希望青年要扎下根去“守初心”。带着老师教的观察方法、创作技法,走出书斋、走近人民、走入生活,用更多艺术作品回应人民期待、引领时代潮流。
第三、与大家共勉:一起干才有未来
希望各部门当好“铺路石”,让文艺创作的支撑更坚实。在作品创作、人才申报等方面提供全周期服务,让青年文化人才心无旁骛地投入到文化创新创造中。
希望各部门当好“后勤团”,让人才成长的通道更畅通。相关单位要站在为全市作贡献、为未来育人才的高度,在时间安排、绩效考核、费用报销等方面创造条件、优化政策,切实解决青年人才的后顾之忧。
希望各部门当好“宣传员”,让艺术成果的传播更响亮。要争取更多高层级的展演、赛事落户常州,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本土文艺品牌,为人才成长搭建更多的平台和舞台,精心宣传好师徒传承的感人故事,共同谱写常州文艺事业的美好篇章。
活动中,11位学徒完成拜师礼。
著名二胡演奏家朱昌耀、青年演员朱彦秋分别作为名师及徒弟代表作表态发言。
朱昌耀表示,常州自古就是历史文化名城,很荣幸这次能参与到“名师结对”这样有意义的活动中,虽然是名师带徒,但其实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对于师徒双方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他将努力担好这份职责,不辜负常州的信任和期望。
朱彦秋在发言中表示,“名师结对”给了青年文艺人才向名师大家学习的平台和机会,十分宝贵。她将格外珍惜此次学习机会,潜心钻研,力争多出精品佳作,为常州文艺事业发展发光发热。
常州市文艺人才“名师结对”计划,是新时代推动常州文艺事业走向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接下来,市文联将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携手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创设成长环境、做好宣传推介,推进“名师结对”行动深入开展并取得成效。
来源:常州文艺界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