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京口月圆 福照米山——镇江市评协进社区开展文艺讲座志愿活动
来源:镇江文联   2025年02月13日14:32
“十三上灯,十四试灯,十五正灯,十七罢灯,十八落灯”。元宵又称上元节、元夕或灯节,作为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大节”,元宵更像是一切陈旧的彻底结束和一切新生的开始。

“十三上灯,十四试灯,十五正灯,十七罢灯,十八落灯”。元宵又称上元节、元夕或灯节,作为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大节”,元宵更像是一切陈旧的彻底结束和一切新生的开始。

2月11日(正月十四)下午,镇江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京口区大市口街道米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面向社区及周边居民、学校师生共同开展了第22期“米阅”读书会网格联动日活动,通过文艺志愿服务进社区,以书香会传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喜庆热闹、文明祥和的节日氛围,同时丰富居民的节日文化生活。

读书会有书有会有主题,元宵节汤“圆”汤“团”都是为了团圆,本次活动精心安排了“《论语》智慧分享”、“镇江地域文化琐谈专题讲座”以及“品尝元宵”三个环节。

活动开始,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市政协文史馆特邀馆员、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理事、《江苏十三美》撰稿人裴伟凭借其长期的阅读积累和丰富的地域文化知识,从“风光、风雅、风采、风骨、风义、风汇、风趣、风味”八个方面一一展开,生动讲述了镇江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文化特色以及人文风情。来自米山社区的居民代表和市红旗小学东吴分校的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积极参与问答互动。裴伟的精彩讲述帮助大家领略到城市的地域风情,感受了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紧接着,主讲人裴伟以古诗词为媒介,介绍了元宵节的由来与故事,从隋炀帝放开元宵庆祝活动提振消费,到唐代朝廷元宵三天休假制度,宋太祖、宋理宗相继将元宵灯节延长到六日制,重点赏析了南宋李处全、岳珂,明代王鳌写于镇江的元夕诗词,无论是“桂魄初圆,梅腮全放,节物俱奇绝”,还是“远岫流煇星上下,曲池倒影月东西”,字里行间再现的元宵乡土风俗,以及美国女作家赛珍珠暮年记忆中“马(灯)分成两半,我绑在身上,胸前一半,背后一半,如此走来走去,就像星夜走马”,这些中国故乡元宵盛况及市井风情,把在座的居民们带入了一个又一个绚烂多彩的历史画卷之中。

讲座活动前,米山社区党委书记盛晓芳播放了《论语》推荐视频,带领居民们学习了《论语》中经典名篇与人生哲理。市中泠印社副社长汤真洪为活动题写红笺竖幅大字“京口月圆,福照米山”,为居民送上祝福,也将节日氛围拉满。市锅盖面行业协会会长单位为活动免费提供了张嫂子镇江锅盖面酱油一箱,作为参加活动的居民现场答题成功的奖品。

活动尾声,大家还一起品尝了软糯香甜的汤圆,团团圆圆,甜甜蜜蜜,共度佳节。

参加活动的居民杨阿姨说:“感谢文艺评论家协会,让我们了解到这么多家乡城市的知识,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元宵节!”社区居民、退休老干部高先生今年已85岁,每次都参加社区读书会活动,他认为这次活动特别精彩,签到人数80多人,有老有少,生动活泼,主讲人的“八风”概括抓住了名城特色,让大家更加熟悉镇江,更加热爱镇江。市民刘女士是位青年医生,她说这场别具一格的讲座是平时读书中未曾读到的,原来镇江文化就在身边,身临其境,感受氛围,让她和一起来的孩子共同成长。居民杨女士已年过七旬,她对赛珍珠笔下的镇江元宵节描写很感兴趣,感到童年如在眼前,当年的市井民俗文化印象深刻,今天的讲座触动了在场的老镇江人的记忆,让他们更加热爱家乡镇江。闻讯赶来的市民谈磊说,作为一个生活在镇江40多年的镇江人,今天带两个孩子来听裴老师讲座,一是通过这个讲座使孩子对镇江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多了解,二是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好好学习,以后建设自己美好的家乡,即使将来在外也不能忘记自己美丽的家乡。与哥哥季书卫结伴而来的镇江高职校财经系电商专业专家指导委成员季书艳说:讲座展示了主讲人深厚的知识储备、广泛的阅读背景,逻辑清晰,围绕主题展开生动比喻和形象描绘,互动性、感染力也很好,让大家了解镇江,喜欢镇江,爱上镇江,同时也更加喜欢阅读,做一个积极向上的小分子,对社会有价值的人。特地向单位请假来听讲座的老家安徽的工程师宋先生说,“镇江八风”和“元宵的故事”演讲活动形式丰富,受众广泛,精彩生动,寓教于乐,其中“镇江八风”全面精准地提炼了镇江这座城市的精髓和特色,通过此次活动,开拓了他的眼界增长了见识,加深了他对镇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了解和热爱,爱上一座城,从这次元宵文化讲座开始!

米山社区党委书记盛晓芳表示,非常感谢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和主讲人带来的精彩讲座,未来,米山社区将继续不断探索创新,秉承“以书会友、以文化人”的宗旨,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元化、更高品质的文化服务。

(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李欣悦、景纪轩摄影报道)

责编:王紫荆 张妍妍 省文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