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承办的江苏文艺名家晋京——罗周编剧作品展演系列活动将于4月13日至21日在北京举办。本次展演将通过六大剧目展演,进行跨越时空的戏剧对话,秦腔《无字碑》将于4月20日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
编剧荐语——《无字碑》:
今番写的是武则天。她之治政,上承贞观盛世,下启开元天宝,自有其重大意义,然她荼毒李氏、重用武姓,也颇被诟病。《无字碑》之题旨,若解为“权力对人性的异化”,我总觉得失之“宽泛”。她太复杂、太多元,推动她行为的,不是外在压力,而是内心诉求。善邪恶邪,则像无字碑一样,叫人难以评判。我又想:世上或许真有这么些人,很难用某个“题旨”去概括他。他们从掀天的飓浪、淋漓的血色、锐利的荆棘中行来,其“存在”本身便是“价值”、便是“意义”。武则天,无疑便在此列。
那么,选择怎样的切入点、搭建何种人物关系呢?有人写她与上官婉儿之情仇,有人写她与狄仁杰之知遇,也有人将注意力集中在武后治国上。而我想写她的“唯一性”,她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帝;我想写的,便是:身为女性,武则天怎样一步步登临帝位。
比起写她与长孙无忌上官仪等朝臣之争、她与萧淑妃王皇后之斗,我更想写的,是她与丈夫、儿子间的情感交缠。就封建帝制传承而言,拦在武则天面前的,除了早夭的长子外,最主要有四个人:李治、李贤、李显、李旦,正是她最亲近的家人!想到这里,戏剧基本结构就有了,四场主戏,分别主要对应武则天与李治(《钩心》)、与李贤(《进饼》)、与李显(《入戏》)、与李旦(《面碑》)的“交锋”,以武则天为中心向丈夫、孩子们发散,同时全剧又有一条明显的推动线,这一线索,从“无字碑”中来。
我想,《无字碑》之价值与独特性,正在于:它呼应、也尊重了武则天不肯被“盖棺定论”的选择,以相对冷峻、客观、白描般的手法来呈现主人公在登临帝位前最重要的那一年的所作所为。至于臧否感慨,就完全交给观众吧,毕竟一万个人眼中,就会有一万个武则天。
演出时间
2025年4月20日 19:30
演出地点
北京梅兰芳大剧院
《无字碑》是“江苏文艺名家晋京——罗周编剧作品展演”中唯一一部秦腔剧目,它将以秦腔的苍劲声腔重塑武则天传奇,探讨历史,书写与女性权力的复杂关系。当唐代审美气象遇见当代戏剧美学,当一代女皇武则天与秦腔邂逅,西安三意社以一出秦腔《无字碑》让唐代的传奇人物焕发“新生”。
秦腔《无字碑》自2024年10月首演以来,历经多轮打磨提升,以全新的戏曲语汇与诗意的舞台美学,成为了三意社在创新道路上的“破圈”之作,先后荣获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资助项目,2023年度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项目,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财政厅2024年度艺术创作资助项目,2023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宣传文化事业项目(文艺精品创作项目),第十届中国秦腔艺术节“特别推荐剧目”等。
罗周:
一级编剧,现任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代表作品有:昆剧《世说新语》《瞿秋白》《当年梅郎》《春江花月夜》,锡剧《一盅缘》《烛光在前》,越剧《凤凰台》《织造府》,扬剧《衣冠风流》《郑板桥》,话剧《张謇》,歌剧《桃花扇》等。作品三获曹禺戏剧文学奖、六获田汉戏剧剧本奖,并获国家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剧节优秀编剧奖等多个国家级奖项。出版专著《星月为灯——罗周编剧艺术》。获第四届江苏紫金文化奖章。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文艺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