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承办的江苏文艺名家晋京——罗周编剧作品展演系列活动将于4月13日至21日在北京举办。
经典与新作共舞,传统与现代交响。本次展演将通过六大剧目展演,进行跨越时空的戏剧对话。4月13日,作为开幕式剧目,昆剧《六道图》将登上梅兰芳大剧院,通过昆曲婉转的唱腔与写意舞台,探讨人性与命运的终极命题。扬剧《郑板桥》(4月14日,梅兰芳大剧院)聚焦清代文人郑板桥的艺术人生,以扬剧的质朴风格还原“扬州八怪”的文人风骨与民生情怀。闽剧《幻戏图》(4月17日,梅兰芳大剧院)跨界融合福建戏曲元素,以奇幻叙事揭开古代画师笔下的秘境,探索戏曲与视觉艺术的交融。昆剧《世说新语》(4月16日,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以魏晋名士风流为题材,用昆曲的雅致诠释《世说新语》中的哲学思辨与文人精神。秦腔《无字碑》(4月20日,梅兰芳大剧院),以秦腔的苍劲唱腔重塑武则天传奇,探讨历史书写与女性权力的复杂关系。《织造府》(4月21日,北京保利剧院)以江南织造府为背景,通过越剧柔美唱腔演绎人生与艺术的碰撞,展现《红楼梦》文化的瑰丽画卷。同时还将举行罗周编剧作品研讨会,届时将邀请多位国内戏剧界权威专家,围绕罗周的创作成果展开研讨,推动戏剧理论体系的深化。
编剧荐语——《六道图》:
我总觉得,这是一个奇迹、一份礼物。
小剧场昆剧《六道图》时长仅60分钟,集结了三个剧种、四朵“梅花”。全剧仅两名主要人物,石小梅以生应工,饰吴道子;李政成以末应工,饰卢罂公。76岁的石老师粉墨登台,我们惊诧地看到了一个清亮的少年,半个世纪的岁月,竟然凭空消失了!除了艺术,人间再没有第二种力量,能实现这个奇迹。石老师跨越了时间,“扬剧王子”李政成则显示了跨越剧种的勇气与才华。这一次,他给我们带来了原汁原味的昆曲表演,与石老师默契配合,完成了这部张力巨大、势均力敌的对子戏。第30届、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越剧小生李晓旭、昆剧小生施夏明,以及江苏省昆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周鑫担任检场,昆剧表演艺术家钱振荣吟念画外音。他们都是石老师的弟子,齐聚这一桌两椅、又无比宏阔的舞台,正是戏曲人代代传承、奋发谦逊、精诚共进的写真。正如马也老师之唏嘘:不想有生之年,竟看到了中国戏曲的“理想国”。
《六道图》是李老师第一部原创昆剧,也很可能是石老师最后一部作品。6年前,她已开始对收官之作的构思。我给她讲了很多个故事,最终她选择了《六道图》、吴道子。写作时,我觉得这是我给石老师的礼物,致敬她65年的艺术生涯。可首演时,台上的她唱到主曲【江儿水】,台下的我忍不住嚎啕大哭。直到这一刻,我才意识到,这是石老师给我、给我们的至高的礼物。她向茫茫天地展示了艺术家在跋涉路上的孤独、痛苦、焦灼、绝望、执着、燃烧、割舍、奉献……展示了我们必须承担的一切苦乐,甚至预言了我们必须经历的、酷烈的命运前景。为自己、为他人、为时代,登上前所未有的高峰,精疲力竭,又畅快淋漓。然后我们倒下,成为后人继续攀行的阶石。《六道图》,是每一个主创给彼此的礼物,倾尽了全力;是我们给观众的礼物,观众们的念念不忘,也是对我们的反馈;我们因《六道图》相聚,倾听众多生命震荡的风雷,这是时代给予的礼物,同样,我们也用《六道图》,献礼了这个时代。
编剧荐语——《郑板桥》:
我跟随郑板桥走过了繁华似锦的扬州,无数金箔纷纷洒落,迷离了众人之眼。我们走过纸醉金迷,它脆弱得像被美酒浸透的丝绸,而后,走入一片空茫,孤独又泰然。
板桥平生,好画竹、兰、石头,道是:“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那便由着他挥洒翰墨吧。剧中竹兰石三画,画出的,恰是他自己:那“千秋不变之人。”
沉沦、放弃是何等轻易、何等常见,胆怯、贪婪、嫉妒、好胜、傲慢……都能使人迷失生命之舵,再一经雨雪扑打,不免直堕渊底。郑板桥呢,他始终如一,荣名利禄从他身上滑落,就像微风拂过翠竹,一阵“沙沙”低吟,再不着一丝痕迹。
这便是我心中的郑板桥,我想写的板桥先生。我连缀一个个小段子写他;我以两度客居扬州之上下两本为结构写他;融合“诗书画”三绝写他;用盐商、官绅之沉浮迁变来反衬他;又不忘以俏丽的爱来温暖他、以百姓的敬慕来慰藉他……令他低入尘土,受尽苦寒,又跃然而出,好似海上升起了明月。
这是被普通、平淡人生孕育的崇高,是在坚守、清白中实现的永恒。
PART.THERR
小剧场昆剧
《六道图》
江苏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
叩问艺术真谛,窥探人性幽微
演出时间
2025年4月13日 19:30
演出地点
北京梅兰芳大剧院
小剧场昆剧《六道图》由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梅花奖、文华奖、紫金文化荣誉奖章获得者石小梅携手著名扬剧表演艺术家、梅花奖、文华奖、紫金文化奖章获得者李政成共同创作。
作品取材于“吴道子嫉妒画坛新秀皇甫轸继而买凶杀人”的唐人笔记,并基于原始素材进行重构、想象,绘写了吴道子创作惊世之作《六道图》的心路历程。剧中,石小梅与李政成共同塑造了吴道子与卢罂公这样一对独特、鲜活、复杂,看似无比残忍,实则无上快慰的师生关系。
石小梅饰吴道子
李政成饰卢罂公
参与演出:钱振荣、施夏明、周鑫、李晓旭
昆剧《六道图》宣传片
剧情简介:开元六年,吴道子于长安慈恩寺画《六道图》。风云逼人,鬼神脱壁,固非人间物。诏令《金刚经》遮之,毋以示众。
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
扬剧《郑板桥》
【演出时间】
2025年4月14日 19:30
【演出地点】
北京梅兰芳大剧院
扬剧《郑板桥》宣传片
剧情简介
郑板桥客居扬州,卖画为生。偶过郊外,邂逅五娘,一见钟情,订立婚约。后得县令卢抱孙之助,他应科高中,接上五娘,赴任山东。适逢饥荒,板桥怜恤百姓,不待旨意,擅自放粮。朝廷问责,他告老还乡,重回扬州。七十年踏遍红尘、历尽炎凉、看破盛衰,郑板桥初心不改,于水墨之上,成就千古一人……
荣誉
荣获中宣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2023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
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2023年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投入剧目、2023江苏省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巡演、2024年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剧文化节、2024江苏省戏曲名作高校巡演剧目
主演信息
郑板桥:李政成(饰)
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剧)代表性传承人;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扬州市扬剧研究所所长。
出生梨园世家,1977年(9岁)起学艺,工文武老生,师从京剧名家隗慧虎、岳小亭、周洪武,昆剧名家柯军、黄小午,扬剧名家姚恭林;京、昆、梆表演艺术家裴艳玲入室弟子。代表剧目有《白水滩》《武松杀嫂》《周瑜归天》《挑滑车》《沉江》《林冲夜奔》《汉宫惊魂》《扫松下书》《狸猫换太子》《野猪林》《红鬃烈马》《孟丽君》《真假二十四小时》《县长与老板》《衣冠风流》《史可法——不破之城》《夫妻哨》《千里江山》《郑板桥》等。曾荣获第二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10年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第二十一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榜首等奖项;“李政成扬剧生行表演艺术”获第三届张庚戏曲学术提名;领衔主演的扬剧《郑板桥》获中宣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 ”人才;被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新时代中国戏剧(生行)领军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江苏紫金文化奖章等荣誉。
在扬剧《郑板桥》中 李政成饰演郑板桥
饶五娘:彭楷仪(饰)
三级演员,工青衣。毕业于扬州文化艺术学校、中国戏曲学院 2014 级多剧种本科班。师从任惠萍、陆焕英、龚隐雷、齐爱云、尚惠敏等;扬剧名家葛瑞莲入室弟子。
擅演剧目:《郑板桥》《秦香莲》《血色浪漫》《百岁挂帅》《七巧环》《鸿雁传书》《白蛇传》《天女散花》《玉蜻蜓》《千里送京娘》等。曾获第六届、第八届江苏戏剧奖·红梅奖大赛铜奖;入选2020年江苏省舞台艺术优秀青年人才展演等。
在扬剧《郑板桥》中 彭楷仪饰演饶五娘
卢抱孙:陈 俊(饰)
一级演员,工小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毕业于扬州文化艺术学校。师从李学宽。
常演剧目有《恩仇记》《杜十娘》《梁祝》《孟丽君》《大义夫人》《狱卒平冤》《白蛇传》《史可法——不破之城》《郑板桥》等。曾获2009年江苏省优秀新剧目评比展演中表演奖,第五届、第六届江苏省戏剧节表演奖等重要奖项及荣誉。
在扬剧《郑板桥》中 陈俊饰演卢抱孙
张 从:张卓南(饰)
二级演员,工花脸。扬州市扬剧研究所副所长、党支部副书记。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毕业于扬州文化艺术学校。师从杭麟童、姚峰等老师。
常演剧目有《县长与老板》《野猪林》《秦香莲》《真假24小时》《衣冠风流》《史可法——不破之城》《郑板桥》等。曾获第三届江苏省扬剧艺术节表演奖、第五届江苏省戏剧节表演奖、2009年江苏省优秀新剧目评比展演优秀表演奖、第八届“江苏戏剧奖·小戏小品奖”“优秀表演奖”、2023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等重要奖项及荣誉。
在扬剧《郑板桥》中 张卓南饰演张从
饶刘氏:沈仁梅(饰)
二级演员,工老旦、彩旦。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毕业于扬州文化艺术学校。师从王慧琴、徐秀芳等老师。
常演剧目有《郑板桥》《珍珠塔》《五女拜寿》《孟丽君》《杜十娘》《范仲华招亲》《婆媳泪》《追鱼》《红鬃烈马》《王宝钏》《秦香莲》《鉴真》等。曾获第三届江苏戏剧奖•红梅奖大赛铜奖、第五届江苏戏剧奖•红梅奖大赛银奖、第八届“江苏戏剧奖·小戏小品奖”表演奖等重要奖项及荣誉。
在扬剧《郑板桥》中 沈仁梅饰演饶刘氏
老糊涂:王 海(饰)
一级演员、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工老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剧)代表性传承人、扬州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扬州市先进工作者。毕业于扬州文化艺术学校。师从石玉芳、姜峻峰、杭麟童等。
常演剧目有《秦香莲》《王宝钏》《五女拜寿》《莲花庵》《三娘教子》《史可法——不破之城》《鉴真》《郑板桥》等。曾获第八届“江苏戏剧奖·小戏小品奖”表演奖等重要奖项及荣誉。
在扬剧《郑板桥》中 王海饰演老糊涂
罗周:
一级编剧,现任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代表作品有:昆剧《世说新语》《瞿秋白》《当年梅郎》《春江花月夜》,锡剧《一盅缘》《烛光在前》,越剧《凤凰台》《织造府》,扬剧《衣冠风流》《郑板桥》,话剧《张謇》,歌剧《桃花扇》等。作品三获曹禺戏剧文学奖、六获田汉戏剧剧本奖,并获国家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剧节优秀编剧奖等多个国家级奖项。出版专著《星月为灯——罗周编剧艺术》。获第四届江苏紫金文化奖章。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文艺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