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下午,由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组委会主办,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苏省曲艺家协会、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南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南通大学协办的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系列活动“江苏文艺·名家讲坛”——曲艺名家走进南通大学活动举行。此次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曲艺)得主金丽生、张蕴华在南通大学报告厅,为广大师生作主题为曲“蕴”艺“生”的精彩演讲和现场演绎。
今年,恰逢南通大学组建20周年。南通大学始建于1912年,源自张謇先生创办的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和南通纺织专门学校。2004年,原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师范学院三校合并,组建新的南通大学,圆了南通人民的百年大学梦。南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吉明明在致辞中热烈欢迎两位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曲艺艺术家的到来,并指出希望以此次讲坛为契机,学校能够进一步深化文艺资源传承和创新工作,充分挖掘文艺资源多重价值,把文艺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奋力谱写通大文艺工作新篇章。
金丽生是著名苏州评弹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苏州评弹李仲康调的卓越传人。从艺60余年,继承传统,潜心钻研,改革创新,融京昆艺术为评弹表演增添羽翼,汇前辈精髓唱响中国最美声音的时代华章。他为苏州评弹融入更多文士气质,赋予传统书目当代审美格调。尊师重教,提携后辈,心中重视的是艺术传承,牵挂的是行业发展。《杨乃武》《武松》传承名家经典,《大脚皇后》开辟出苏州评弹的崭新天地。他是前辈眼中谦逊刻苦的接班人,更是中青年演员心中当之无愧的引路人。
授课的上半部分,金丽生老师介绍了苏州评弹40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说、学、弹、唱、演”各个方面,逐字介绍了苏州评弹的艺术特色和表演方法。下半部分,他分享自己学艺64年、几番几覆的艺术生涯;回忆在码头演出时,过“生活关、演出关、竞争关”的往事;讲述自己如何坚定“一定要学出头”的信念。最后,他总结“忍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挺得住痛苦,经得起折磨,顶得住压力,挡得住诱惑,丢得起面子,提得起精神,担得起责任。”这45个字鞭策自己,也与同学们共勉。
“英雄蓦地遭颠沛,不杀高俅心不甘。唷,好大的风雪也……”现场,金丽生与苏州市评弹团青年演员合作表演《林冲踏雪》中的唱段。京剧念白韵味的融入与金丽生老师全情投入地表演,使得无论在座观众是否听得懂苏州方言,都能感受到角色强烈的情感。
张蕴华是著名单弦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她自幼从艺,得前辈名家精髓,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化各家所长为一身,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单弦演唱风格,《什刹海的传说》《避雨亭》《孔子拜师》等代表作奠定了新时代京派曲艺庄重大气,幽默洒脱的审美格调。艺术上她守正创新,化时代风骨于传统艺术,为人严于律己、为业界典范;传承上她始终坚持“大曲艺”的理念,广识英才,甘为人梯,致力于培养曲艺新生力量。从艺六十余年,至今为曲艺事业倾心奉献,她是当之无愧的曲坛常青树。
讲座中,张蕴华老师从自身学艺经历出发,结合舞台艺术实践经验,简要介绍了单弦的历史、不同牌子曲的形成,对单弦乐器八角鼓的构成部分以及文化涵义做了简单的知识普及,更耐心细致、通俗易懂地演示了演奏方法。
结合影像资料大岔曲《风雪归舟》、小岔曲《似雪不露雪》、牌子曲《避雨亭》分析作品内容,最后张蕴华老师现场清唱《祥林嫂》片段,为同学们献上一场单弦视听盛宴。
整场讲堂,师生热情掌声此起彼伏,收获了一致好评。南通大学的同学们表示,这次的进校园活动很有意义,通过近距离接触和体验,对苏州评弹、单弦这两个曲种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领略了曲艺这门传统艺术的魅力,坚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两位老师对艺术执着追求、勇攀高峰的精神也对自身的艺术学习实践有很多启发和激励。
据了解,“江苏文艺·名家讲坛”是江苏省文联创办的学术品牌活动,旨在宣传普及文艺知识,提高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的文艺素养,为江苏文艺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图片:王津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