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纂: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本卷主编:殷召义
执行主编:张甫文 周伯之 崔月明
责任编辑:于晓颖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故事·江苏卷·徐州分卷》是国家重点出版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成果之一,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卷由江苏省徐州市文联、徐州市民协组织实施,自2019年5月正式启动,经过五年有步骤地实施和中国民协指导把关,这本反映徐州地区将原生态口头文学表演转化为纯文学文本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故事·江苏卷·徐州分卷》终于诞生。
在徐州市各县(市、区)搜集、采录的故事资料共1300余篇,通过反复精选,本卷共收录源于徐州或流传于徐州的民间故事624篇(包括异文),分为生活故事、幻想故事笑话和寓言等“一级四类”编排,其中,生活故事又分为七个二级类,总计73万多字。其中,有近百篇发表于《民间文学》、上海《故事会》、浙江《山海经》和江苏《乡土》等省内外权威的民间文艺期刊,有的在全国或全省民间文学作品评选中荣获大奖,还有的被列入国家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故事内容比较形象地反映了徐州地区的风土人情,表现了徐州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勇敢斗争的精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根据“忠实记录,慎重整理”的原则,本卷在编选过程中,始终坚持保存原创作品的面貌,保持徐州地区特色文化的“原汁原味”;对作品中的方言土语尽量保留,不易明白的地方加以注释,并标明讲述者、采录者以及采录的时间和地点。所选作品的采录时间,最早是在1963年,最近的于2021年初,前后相距达半个多世纪。可以说,这本《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故事·徐州分卷》,是徐州民间文学近60年来的精选本,也是研究徐州历史学、地理学、民俗学、语言学等重要珍贵的参考资料,更是在校学生课外阅读和基层干部指导发展地方经济不可多得的乡土教材。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这座大厦的顶梁柱,它根植于山野乡间,土生土长,但也需要培土和浇灌,不能任其自生自灭。因此,把那些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忠实地记录下来,公布于世,使之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也是每位民间文学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参与采编者坚守于此,深感幸莫大焉!
故事采编者张甫文(右2)在古下邳采访(图片来源于本卷本)
概述
一
徐州民间故事之所以种类繁多、丰富多彩,首先是因为这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独特。徐州及周边在上古时期为“土气舒缓”“禀性安徐”的徐丘之地,东夷族有一支先民迁此聚居,便称徐夷人,后又有徐国之称 ;后因帝尧时建大彭氏国,又有彭城别称 ;直到东汉末年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改称徐州。据先秦史籍《世本》载 :“涿鹿在彭城,黄帝都 之。”《舆地志》亦载 :“涿鹿本名彭城,黄帝初都。”均是说徐州历史悠久。徐州地处华北平原东南部、江苏省西北部 ;东襟黄海、西接中原、北连齐鲁、南屏江淮,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 ;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陇海铁 路、京沪铁路两大干线在此交会,形成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古老的地缘优势,涵养了这座城市的胸怀 ;独特的地理环境所产生的一系列民间故事,必然具有独特的地域性。
其次,是因为徐州是一个人文荟萃之地、名副其实的帝王之乡和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徐州作为西汉楚国、东汉彭城王国的治所,具有超过5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多年的建城史,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有特色、最具影响力的国都之一,全国汉文化遗存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历史上多位帝王的祖籍都在徐州,例如刘邦、刘秀、刘备、曹丕、刘裕、萧道成、 萧衍、朱全忠、李昇、朱元璋、洪秀全等,素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以最为耀眼夺目的“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遗存,极具艺术欣赏和考古价值,因此徐州亦有“东方雅典”之称。光辉灿烂的两汉文化,铸就了徐州的城市文脉,在丰富的城市文化源流中占据着极为特殊的地位。无论是蜿蜒逶迤的九里山古战场,还是大气磅礴的刘邦歌风碑、项羽戏马台,大量的文化遗产、名胜古迹,无不折射出这方水土所特有的人文精神。“有情有义”“敢作敢为”成为一代又一代徐州人天然秉承的性格,“两汉文化看徐州”成为世人共知的城市名片。所以,这里世代相 传的民间故事风格独特,突显了深厚的两汉文化底蕴和浓厚的传奇色彩。
最后,也是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总是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促使了徐州民间故事有序相传、不断发展。徐州不但是一座历史文化积淀厚重、英雄主义色彩较为浓重的城市 ;而且是一座穿越战争与和平、历经兴替与变迁、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千百年来的龙争虎斗,锤炼了这座城市的豪情。在 5000 年的历史长河中,徐州发生过许多大型战事,从春秋争霸、楚汉交兵、三国鼎足到唐末藩争、宋金交戈,从国民革命军北伐、中日徐州会战到奠定了新中国成立基石的淮海战役 , 民族独立与解放的铮铮号角在这里鸣响。连绵战火不但没有阻挡住徐州的发展,反而熔炼了城市的品格,形成了具有传奇色彩的战争文化。所以,这里孕育、传播的民间故事,其主题思想多是反映有着先人传统美德的。徐州人民是勤劳勇敢的人民,是智慧善良的人民,是不屈不挠的人民,更是与时俱进、向美向上的人民。
徐州是江苏省地级市,1986 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7 年国务院正式批复确立徐州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已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经济、科教、文化、 金融、医疗和对外贸易中心,也是国家“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长三角北翼重要中心城市、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国际新能源基地,有“中国工程机械之都”之美誉。徐州现辖 5 个区—铜山、贾汪、鼓楼、泉山、云龙,3 个县—丰县、沛县、睢宁县,2 个县级市—邳州、新沂,还有徐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 ;总面积 11765 平方千米,常住人口 901.85 万人。
近年来 , 徐州已全面进入高铁、地铁时代,更加充分发挥了联系中外经济发展的独 特优势,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21 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537.31亿元,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4217 元,多项经济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在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上位列第 41 名。徐州还先后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联合国人居奖等称号与奖项。当今的徐州,正以强富美高的崭新姿态向现代化特大城市迈进 ;她 犹如一部百读不厌的书、一道百思不解的谜,令人心驰神往。
无论是徐州的历史,还是徐州的现在与将来,无处不彰显徐文化的魅力所在。难怪中外游客游览徐州,不但因“两汉文化看徐州,名副其实”而赞叹不已,还以“徐州最美、最奇、最有味、最灵动”之语抒发对徐州的爱恋。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徐州人民自古就有勤劳淳朴、崇尚学问、不断创新的秉性和风气 ;所以,在徐州这方水土上才孕育发展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故事资源,也才有了这部《中国民间文学大系 · 故事 · 江苏卷 · 徐州分卷》(以下简称《徐州故事卷》)。
二
在徐州,民间故事俗称“侃呱”“说瞎话”,讲故事能手多被称之“侃大山”“瞎话篓子”。《徐州故事卷》记述的民间故事,是指与神话、传说并列的狭义民间故事,其种类多、内容广,反映了徐州人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徐州市民间文化的典型代表。整体故事内容,既有反映百姓生产与生活经验的故事,又有反抗地主老财剥削压迫长工的故事 ;既有孝敬老人、积德行善的故事,又有勤劳吃苦、好学敬业的故事 ;既有反映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也有歌颂追求婚姻自由的感人故事 ;还有神仙鬼怪的奇异幻想以及梦想成真的故事。无论是荒诞演绎、虚幻稀奇,还是寓意深刻、赋予哲理的故事,无一不是反映徐州地区的先人们在特定的时空里,对理想、情感、知识、审美情趣的寄托,彰显了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和地域特征。这些有着不同情愫、不同内容的民间故事,依靠奇妙的想象连接着天、地、人三界,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艺术形象 ;或滋养美好的心灵,或鞭挞顽劣世态,给人们以无限的启迪和警醒。它们宛如一条条涓涓细流,将质朴的人生哲理潜移默化地沁入一方民众的心田,不但培养了徐州人民优良道德品质、艺术修养和奋进斗志,更重要的是让徐州人民的生活充满着无限的情趣和追求美好未来的伟大理想。
总而言之,根植于民间的徐州故事,是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印记与缩影 ;它们在任何时候都与百姓的世俗生活相关,也都与人类的整体命运相关 ;它们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科研价值,给文学、艺术、伦理、历史、民族、习俗等人文科学提供了丰富而又重要的资料,已成为人类价值构建、精神生长及生存意义的确证。这些故事语言朴实无华、感情诚挚真实,篇篇题材源于生活、句句集聚艺术风格,娱悦人心、激励奋进,其审美与文学价值不可被低估。
当然,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受当时条件的局限,可能在个别民间故事中,夹杂着落后的、封建迷信的成分和观念。在编选过程中,我们已力求做到了“去其糟粕,存其精华”,尽可能地让经过一代又一代徐州人民口耳相传、已经形成徐州人独创的固有文化成果,永续相传。
三
《徐州故事卷》编纂资料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 :一是 20 世纪 80 年代开展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普查资料 ;二是 21 世纪初期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时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 · 江苏 · 徐州市区卷》以及六县市卷本 ;三是 2009 年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六县市资料汇编 ;四是六县市志书、文史资料记载的故事。这些资料大多存放在各级图书馆和民间家庭,均已成为公共资源,不但深受广大百姓喜爱、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故事新人,而且有的故事还被二次发表在众多报刊上 ;在有些县、乡村还形成了老故事新讲述,有序相传,更加精彩,在这次调查中再次得到采录。
徐州故事流传于民间,具有与生俱来的人民性。为了方便阅读与精彩呈现,我们在编辑中注重坚持科学分类、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原则和显著的传承特点, 共分为四个一级类 :(一)幻想故事 ;(二)生活故事 ;(三)笑话 ;(四)寓言。其中,生活故事又分出七个二级类。在全市各县(市、区)搜集采录的故事资料共 1300 余篇,通过反复精选,本卷共收录 624 篇(包括异文)。其中,幻想故事 88 篇,占总篇数 14.1% ;生活故事共 371 篇,占总篇数 59.5% ;笑话 148篇,占总篇数 23.7% ;寓言 17篇,占总篇数2.7%。
(一)幻想故事。幻想故事是徐州民间故事中最富有理想色彩的一类,内容极富幻想特征和象征意义。它把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现象进行形象化的构思,通过艺术手段和离奇的情节展现在人们面前,让哲理与诗意完美地结合,具有强烈的道德使命感,让听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灵魂的洗礼。徐州地区幻想故事的艺术感染力超过生活故事,民众也最为喜欢。
数千年来,徐州人民因对很多自然现象不能完全理解,便自然信奉世间万物生灵可以成鬼神,时时在掌管并支配着自己。于是在徐州地区有很多庙、庵、寺、祠、坊等,里面 塑造了各种各样的鬼神,成为中国传播佛教与道教文化较早的地区之一。有史料记载,东汉时期,楚王刘英封于彭城,当时刘英的府内就居住着由僧人、居士组成的僧团,也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僧团。在其东邻下邳国,由下邳国相笮融领建的九镜塔矗立在中原东部,世界著名。徐州大兴庙宇由此拉开序幕,也便有“庙宇之多,莫过于邳”的记载。当然,这是一种民间信仰,也是农耕文化的产物。
再者,徐州的山多、水多、动植物种类繁多,在与大自然长期的和谐相处中,人们认识了各类动植物,并得到感悟。无论家禽家畜、野生动物、中草药,都与人们紧紧相连,密不可分。老百姓一直信奉所有动植物都是有灵性的,以人类自身的思想行为去揣摩动植物,想象动植物的生活及其性格与特征,于是便以拟人化的形式演绎出一则又一则动人的故事。如《义狗伸冤》《蛤蟆精》《义蛇筑坟》《青红果》等,都是人们经常流于口头的动植物故事。尤其是丰县文化局干部邓贞兰在 20 世纪 80 年代采编的《狗头媳妇》故事,至今仍在徐州各地普遍传讲。此故事是借助神灵的力量惩罚不孝、虐待老人之人,既是人们的无奈之举,也是人们心灵的呼唤 :告诫人们谁都有老去的一天,老人多么想拥有子孝孙贤、含饴弄孙的老年生活啊!媳妇对待婆母不孝,将会变为狗头之人。
在徐州地区流传的幻想故事中,有仙人、精灵、鬼怪等虚幻形象以及宝物、法术等虚幻内容。故事家向人们讲述的幻想故事,不是冰冷的墓葬死人、生硬的石头、泥塑的陶俑,而是有利于人们通过物质的遗存,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和相关故事。幻想中的神或仙大多以正面形象出现,如《“仙笔”梁好友》《聚宝盆》《五鼠闹金殿》等。还有《吃判官》《大拇手指头》《那么书》等,是以积德行善为主题,表现惩恶扬善的正义化身终得有饭吃、 能生存的幻想故事。亦有以《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想象,将无比霸道的地主老财变成癞蛤蟆,用天鹅肉比喻一心想得到又得不到的东西。至于人鬼姻缘、借尸还魂的故事,是通过人死而复生,显现出人的真诚与虚伪,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在少数情况下,也有以对神和仙的揶揄嘲弄来表达徐州民众的反叛心声的,如《报应》《宝牌》等。还有一些故事表现经受大自然洗礼的徐州百姓巧妙地掌握了除妖降魔的本领,《吃鬼大哥》《翁秃子捉妖》《捉鬼》就属这类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徐州人民遭受了太多的天灾人祸、兵燹匪患,但他们有自己的理想与愿望,对人生充满着无限希望,于是便有《走红运的秃子》故事、《蔡大王送礼》的故事等。无论何种幻想故事,都有形无形地在撒播着天下太平与传统孝道文化的种子。
(二)生活故事。即世俗故事或写实故事,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与处世道德。在徐州故事总体内容中,生活故事占有比例最大,共分七个二级类,即生活生产经验故事、工匠与交友故事、教子与孝子故事、长工与地主故事、师生与诗书故事、呆女婿与憨儿子故事、 机智人物故事。
徐州地区是华夏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些故事发生在这一特定的地理环境下,更多的还是讲述人们对生产、生活的认识和经验总结,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所以,徐州生活故事主题也并非单一,讲述内容既有弘扬诚实守信的善良品格的,也有宣传传统孝道礼仪的 ;既有反映惩恶扬善、因果报应的,也有传递生活生产经验与深刻哲理的。其故事思想与特点都十分鲜明。故事中的小人物,看似愚钝,实则聪明睿智。这些内容在民间不仅为古人所遵循,时至今日,依然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尤其是较多技艺高超的手艺人故事,往往是赞美正直、勤劳、善良、智慧的人,批评懒惰、自私、愚蠢的人,讽刺剥削压迫者。手艺人专注、踏实地做好一件或一种物品,以祖传技艺扶危怜贫、解人之 危 ;他们天生执着、坚强、坚忍、热情,勇敢地面对困难,难能可贵。
生活生产经验故事是生活故事中的重头戏,内容涉及人们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可谓极为丰富多彩。如《方言惹祸》《扯到王茂地去了》,告诫人们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方言俗语,是一地人们世代相传的常用老话,而且民俗习惯也是不一样的,绝不能片面理解。《贤良坟里不是贤良人》,是反映生活中在出现争执不下或人命关天的大事件时,那些经验丰富的长老总是能想出圆满解决问题的办法来,最终也会达到比较理想的结果。还有《重结夫妻》《骚和尚》等,是传递夫唱妇随、夫妻同心共建美好家庭的经验。
工匠与交友故事,多为传承一门独特技艺、诚实做人处世的故事。而呆女婿与憨儿子故事,主要讲述缺乏智慧的独特人物,多出现在老人祝寿和乡村红白喜事之中,也是增加笑料的有趣内容。
教子与孝子故事,多是讲述教子有方、弘扬传统孝道的内容,诸如《选子承业》《孝子孙清》等。最为感人的是《小聪明凿木碗》:刚入学的小聪明看到父亲给生病的爷爷用 木头刻凿的木碗吃饭,很像喂猪的木盆,他也偷偷地找了一块木头学着父亲凿木碗。父亲问他 :凿这干什么?小聪明说 :“我凿只木碗先放那儿,等你老了,留给你用。”也许是小聪明不懂事想跟“大大”学个手艺,也许是小聪明带着气愤想改变父母对待他爷爷的方式,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却让读者懂得,父母才是影响、教育孩子的最好老师。
长工与地主故事,多是反映新中国成立之前,地主老财剥削雇工的事例。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以聪明智慧和消极怠工对付财主,既是常年劳累又得不到报酬的雇工们的一种无奈愤怒之举,也反映出雇工们勇于找回尊严的反抗精神。
师生与诗书故事,多是讲述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和不同的应酬关系,以及以诗歌传递情感、揭露社会现实的故事。诗意通俗淳朴,经典精练。如《穷书生受辱攻书》《穷秀 才娶妻》等,都是真实反映一地年轻人从小就有崇尚学问的志向。
机智人物故事,在徐州流传广泛久远,传奇色彩浓厚。我们在编纂中之所以把机智人物故事放在重要位置,一是因为徐州是走出皇帝最多、人才荟萃之地 ;二是徐州人民一直坚信人是决定做事成败的主要因素。一个故事能够打动、吸引听众的因素主要在于人物, 故事中的事件就是人物的行为。“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切莫说人之初是善还是恶,也别说人好做人难做,自有人评说。”这类故事又分两个二级类,即贤达智斗人物和巧女巧对故事。
徐州的机智人物在每个县区都有形象不一的典型代表,其故事脍炙人口、长盛不衰,世代有序相传。这类故事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常常是多个人的聪明智慧,被集中固定到某一个人物身上。这些故事情节简单、语言诙谐,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本卷列入的徐州地区机智人物故事,以周七猴子故事最具代表性。古下邳周七猴子的人物原型为清朝康乾盛世年间邳州乡间文人周敬年,据《扒头山周氏族谱》记载 :“敬 年,岁进士,有才学,诙谐。绰号‘周七猴子’,趣事很多”“乾隆年间卒,学生等为之 立碑,称‘江北才人’。”关于周七猴子故事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乡土》杂志、《徐州日报》等报刊均有刊载,同时在《徐州民间文学集成》(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 年 12 月出 版)和《中国民间故事全书 · 江苏 · 徐州市区卷》(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年 6 月出版)等书均有收录,基本代表了周七猴子故事的整体水平,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周七猴子故事传播较为广泛,不但普遍流传于邳州、睢宁地区,而且相邻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也有传讲。其中传讲最多的还是周七猴子爱打抱不平,爱帮穷人办 事的故事。无论是对贪官污吏,还是对狠毒财主,或是对欺诈弱者的村霸,周七猴子不但嫉恶如仇,而且不计个人得失,挺身而出,以惊人的智慧,为民伸张正义,赢得一致 称赞、拍手叫好。如《说真假话》故事,周七猴子为了替劳苦一年得不到工钱的雇工出口气,不惜跑了几十里路,让财主雇用自己 ;结果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大骂财主一场,还打破了财主的美梦,将工钱全部讨回。再如《过桥》,周七猴子巧用谐音,将坑 害百姓、霸占桥头设卡收钱的当地黄官爷在县衙上治得好惨,就连那个不可一世的县官也没有弄清其原委。
还有《李条侯的故事》《陈老乐送亲》《王二捣》《巧媳妇》等,不同县区的机智人物, 各有不同的智慧特点。很多故事只是主人公不同,反映的主题都是深得民众喜欢的。在编纂中,特别注重选取比较经典、精练、有稀奇情节的故事编入此卷,像《崔兔床的故事》《白辫子治丧》等,都是徐州地区独具特色的故事。
徐州地区的巧女巧对故事很多,亦属于机智人物类。这些故事多是控诉封建礼教和伦理观念给她们造成的痛苦,以及表达敢于向封建皇权挑战的勇气。其中以机智敏捷、能言 善辩的能媳妇故事居多,向人们传递出敬老爱幼、夫妻恩爱的传统孝悌文化。例如《摔盆醒母》,说的是刚进门的新媳妇发现婆母有虐待婆奶奶的行为,毅然以摔碎婆奶奶长期使 用、爬满苍蝇、脏兮兮的吃饭盆教育婆婆说 :“我不小心把咱家的‘传家宝’摔烂了,等 你到了奶奶这把年纪,我拿什么给你盛饭孝敬婆婆呢?”一句话说得婆母后悔莫及、幡然醒悟,不但立即改变态度孝敬老奶奶,还要给新娶的儿媳妇作出榜样。此故事虽然短小,但塑造出一位才女“巧媳妇”的丰满形象,尽显徐州人民向来崇尚孝道、有责任担当的高 尚品德。此外,还有《赵老九夸媳妇》《寸草遮丈夫,一女护三官》《三妮对诗》《巧斗狡财主》等,都是彰显家庭主妇具有贤孝担当的好故事。
徐州的机智人物,多是底层民众中的一员,他们理解百姓疾苦,利用思辨之长,采取迂回的方式,以毒攻毒,帮助弱势群体、对付压迫者。但有些故事的机智行为,含有捉弄 人的恶作剧之意,那都是人们追求快乐的天性使然,说白了就是生活的调味品。徐州人常说 :徐州之地的周七猴子多、李条侯多、巧媳妇多。其“多”的含义是说这些贤达智斗人 物,他们都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具有急中生智、巧言相斗、出人意料的言行和机敏的智慧才华。因此,这些机智人物故事,充分反映出徐州人民具有强悍勇猛、崇尚智慧、有情有义、开明开朗的特点,是徐州人民对于人生和处世态度的一种表现,也是 徐州民众地域性格的真实展现。
(三)笑话。即民间笑话,是让人开心快乐的民间故事,讲述笑话和听笑话可以让人享受轻松的欢愉。它通过辛辣的讽刺或讥笑的调侃,一针见血地揭示生活中存在着的各种 矛盾现象,画龙点睛地突显出民众的智慧和才干。依据徐州地区流传的笑话内容和社会作 用的不同,笑话故事可分为讽刺讥嘲笑话、幽默诙谐笑话等。
讽刺讥嘲笑话,是民众向权威阶层进行抗争的武器,是一种民众性的社会评价。讽刺讥嘲代表了一种民众自发性的匿名舆论,所触及的是当时人们最为关切的话题和最敏感的神经 ;在嘲讽的过程中,给民众带来极大的心理享受。民众的语言智慧在这类笑话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表现出民众特有的语言艺术才能,诸如《拍马屁》《守规则》《吹大牛的嘴》《认一边》等。
幽默诙谐笑话。幽默不是对对方的轻视,而是运用智慧的语言和善良的愿望释放批判力量,争取得到对方的认同,并达到特别的效果。因此,幽默笑话更多是面向日常生活中的不良风习。诙谐笑话不在于故事情节本身的喜剧因素,主要指语言的滑稽,以“不正 经”的态度调侃、调笑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和表面正经的社会现象,目的主要是寻求开心,如《马下牛》《春满乾坤绿满门》《面条换饺子》《盼小偷》等。
(四)寓言。即民间寓言,是一种带有明显教化或训喻或警世寓意的、短小精悍的故事。寓言是一种形象(故事)和理论(寓意)相结合的边缘文体,它同时作用于人的感情和理智,因而具有较强的说理力量。寓言的形象不同于一般叙事作品中的形象,它很简括,需要读者加以填充和想象。
徐州地区的寓言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动物寓言和人物寓言。动物寓言常以动物或其他事物为题材,用类似警喻的方式表现某种具体的教训或某种哲理。寓言一般较短,不重情节的曲折生动,而以紧凑精练的语句突出寓意见长,如《千里驴》《黄鼠狼送礼》《愚妇探亲》等。
四
《徐州故事卷》的编纂和出版,是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的重要成果之一。我们在走遍乡村角落、寻访城镇大街小巷的采录工作中,还发现了几个令人欣喜的故事窝子,如丰县赵庄镇、邳州大榆树街、铜山大庙村(今属贾汪区)等。尤其是睢宁的下邳村,该村坐落于岠山南麓,为古时下邳国城邑遗址,被誉为苏北下邳故事第一村。特殊的地理历史,使这个村的民间文学源远流长而又异常丰富,可谓代代相传、绵延不绝 ;村民们依托这一裹着传统泥土的芬芳来感受伦理道德的熏陶,让该村一直保持良好的社会文明风气。2005 年,睢宁县民协主席张甫文与下邳村故事篓子徐维新、刘权义、汤培珠等故事家, 在 20 世纪 80 年代参与采编“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基础上,又深入该村开展民间故事与 民俗文化调查,再次进行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共计采集民间故事 500 余篇,从中整理经典故事 200 多篇,结集出版了《下邳故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 · 江苏 · 睢宁卷》。2009 年又编辑出版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 · 睢宁县资料汇编》《睢宁地名探源》等著 作。在古下邳,凡 60 岁以上的老人,无论男女大多都会讲述“下邳故事”三五段,会讲 故事多的人被称作“瞎话篓子”或“故事家”。遗憾的是,随着时代发展和多元文化的涌 进,现在的年轻人能讲故事的已寥寥无几了。更令我们十分痛心的是,当年那些痴迷于民间文学挖掘整理、奔波于乡村讲述的故事家大多驾鹤西去,一些最为原始的、最本真的民间故事,也随着“故事篓子”的离世而几乎销声匿迹。在本次采编《徐州故事卷》时,常常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亲眼所见、随处可见的讲故事场面。那时无论在城市或乡村,无论是夜晚门前、村头场边、田头树下,男女老幼围坐一起,静听老人滔滔不绝地讲述民间故事,如同当今城市夜晚的大排档 ;讲述者语调高昂、有声有色,聆听者 时而仰天大笑,时而拍手叫绝。那种难忘的场景早已经见不到了。
本卷收录的民间故事,基本上是在徐州民间广泛传播、经久不衰的故事,大都是以 “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为原始资源,以 2005 年特色文化普查和 2008 年非遗文化普查的故事为参考 ;本次首选的故事资料,编纂中又经过再次采录和进一步修正。这些民间故事大都附有讲述者和采录者的信息,因为他们都是最为忠实缝缀文明碎片的人,都是一贯崇尚真善美、立志抢救传统文化的人,应该署之真名,流芳千古。经过反复精选的故事,篇幅短小精悍,语言朴实简洁,风格淳朴豪放,乡土气息浓郁,尤其是用原汁原味、独特的方言讲述的故事,更加彰显故事的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也更加体现了一方水土所 养育的民间文学集聚原生态的粗犷浑厚之美,让人们真实感受到这一方水土具有的神奇 魅力。
历史云烟消散,文化魅力永恒。地域文化的优秀传统,是一个地方精之所存、气之所蕴、神之所附。在社会昌明、文脉兴盛的今天,承接地域文化之律动,吮吸民间文化之源泉,才能迸发出由地域文化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和创造力。因此,传承地域传统文化、弘扬祖先优秀文化、保护民间故事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护我们的精神财富和精神家园。
《徐州故事卷》的出版,可谓意义深远,功德无量。原本存在于人们口头上、即将失传的民间故事终于得以用文字和数据库技术永久保存下来,这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一件惠及子孙、泽被后代的大好事,也为徐州民间文学二次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将民间故事尽快搬上电视荧屏和创作成适合不同人群的经典读本开辟出一条新通道,更是为整合徐州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强市做出贡献,以实际行动向建党百年贡献一份大礼。这正是我们大力编纂《中国民间文学大系 · 故事 · 江苏卷 · 徐州分卷》的动力,是值得永远铭记的自信与骄傲。
本卷编委会
执笔人 张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