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半桌,两把椅子,三弦琵琶响起。
10月14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文联指导,省文投集团主办的紫金艺术讲坛第五期在江苏大剧院美术馆举行,观众席里既有青春洋溢的年轻人,也有资深的老年曲艺迷,这里,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省文联副主席盛小云正在讲授“苏州评弹之美”。
浸润在评弹里的
江南气质
“如果说中国最美的声音有名字,那一定是‘盛小云’!”
紫金艺术讲坛现场气氛热烈,现场观众纷纷表达对盛小云老师和苏州评弹的喜爱。
“苏州评弹,它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苏州评话是只说不唱,苏州弹词是有说有唱。”讲坛现场,盛小云首先分享了苏州评弹的起源,以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魅力,同时邀请两位青年演员现场演绎评弹名段《三笑·梅亭相会》,引来满堂喝彩。
清韵琵琶丝丝撩人,吴侬软语声声入心,让轻风吹拂下的早秋更加令人沉醉。
“我认为苏州评弹不仅属于苏州,更属于江南。”盛小云出身于评弹世家,从小就展现出在音乐上的灵气——耳音准、记性强、嗓音圆润嘹亮、唱曲韵味很浓,从跟随父亲拼档演出到拜入蒋云仙门下,初学评弹的盛小云不断从江南文化里汲取养分,也逐渐迎来艺术生涯的高光时刻。
如今的盛小云,已是中国评弹艺术的代言人之一,舞台上的她弹唱清脆婉转,让观众如痴如醉,而舞台下,她也多年致力于推广评弹进校园,获取年轻人的关注。
讲坛现场,她还将“刻苦专研、守正创新”的从艺理念赠予所有热爱评弹的年轻人,鼓励他们不断学习,刻苦钻研,拓展深度。大学生小雪就是在校园里被盛老师“圈粉”、又追随到讲坛现场来的,“盛老师是典型的江南女子,她的表演,也拉近我们年轻人与江南传统文化的距离。”
在这个艺术的周末,江苏大剧院美术馆的人群中,无论是因钟爱温婉江南,还是寄情于传统文化,他们此刻都共同沉醉在苏州评弹的音韵中。
好作品
让曲艺生生不息
苏州评弹这一有着400余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天成为传统与时尚融合的一个典范,盛小云无疑是这一融合的重要引领者。
“努力去创作一些精品力作,是我永远的追求。”现场,盛小云还向观众分享改编经典话剧《雷雨》的经历。苏州评弹有突出的艺术优势——能极尽言语表述的精雕细琢、无微不至,且能以一位演员分饰不同角色,多视角、多层次来刻画人物,表达人物内心世界。
盛小云抓住《雷雨》深刻蕴藉的精神内核,又融入评弹“说、噱、弹、唱”的趣味和特色。作品大获市场认可,不仅成为苏州评弹保留剧目,也成为当代戏剧改编的一例成功范式。
评弹《雷雨》专家评价
我认为可以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概括这次演出。这是一次细读《雷雨》的形象感知。蘩漪的形象塑造尤为成功。评弹通过唱腔、叙述把以往话剧难于表现的蘩漪值得同情的一面和“美丽的心灵”展现了出来,这是对原著的丰富和发展。
——田本相 中国话剧研究会会长、中国曹禺学会会长
这个戏完成了从话剧到评弹、从上世纪30年代到21世纪今天的两个转变,既演出了爱情的真挚和复杂,又刻画了人性更深层次的东西,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情趣。
——钱理群 北京大学著名教授
话剧与评弹的这种结合,是非常成功,了不得。
——舒乙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文史专家
看了评弹《雷雨》,很兴奋,我觉得评弹处于一个伟大的转变当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被说白与唱相结合,都被挖出来了,人物表现越来越好。评弹是有生命力的。
——吴福辉 现代文学史家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10月20日,盛小云将在江苏大剧院再现这部经典作品。
盛小云谈到,评弹艺术要生生不息就必须抓住市场,“传统艺术不能高高在上、不接地气,我认为她的发展方向就是雅俗共赏,‘俗’不能低俗要通俗,‘雅’不需高雅要文雅。”
古老评弹
唱出时代新韵
“时代在变化,苏州评弹也要创新。”在盛小云看来,如果说改编《雷雨》是在曲艺领域内的创新,那么和交响乐、流行音乐合作,就称得上先锋式创新了。
盛小云曾在综艺节目《诗话中国》里与流行歌手郁可唯合作《秋兴八景》,盛小云认为,吴侬软语成就了苏州评弹的音韵美,但这种音韵好听、难学。以诗曲、评弹共同演绎明代画作《秋兴八景图》,推动她与流行音乐结合,就是找准推广苏州评弹的很好的方式,就是传统古韵与时代新韵的创新交融。
与痛仰乐队合作《重临西湖》,则更被她称为“先锋大胆的尝试”。西湖边,婉转清丽的评弹与沧桑粗犷的摇滚碰撞,叩响年轻一代对传统探索的回声。盛小云对《重临西湖》所取得的成绩也很满意——上架一周点击量就突破千万,且受众群体大多是青年。“要守正,也要创新,如今得几条腿走路,我们要用符合当代审美的精品艺术留住观众,留住青年人,传统曲艺才能慢慢走出困境。”
2023年10月20日,
盛小云将领衔苏州市评弹团
来到江苏大剧院
把苏州评弹之美传递给现场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