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紫金舞台,传递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2022年12月12日09:31
这些日子,江苏大地处处溢满了文艺气息。11月30日,2022紫金文化艺术节正式落下帷幕。今年,已是紫金文化艺术节走过的第五个年头。五年来,这场艺术盛宴如约在金秋绽放,成为江苏文艺发展的一个窗口和缩影。

——2022紫金文化艺术节舞台创作观察

王 慧

这些日子,江苏大地处处溢满了文艺气息。11月30日,2022紫金文化艺术节正式落下帷幕。今年,已是紫金文化艺术节走过的第五个年头。五年来,这场艺术盛宴如约在金秋绽放,成为江苏文艺发展的一个窗口和缩影。

今年,来自江苏各个基层院团带着23台“热腾腾的剧目”渐次亮相,风格各异,各美其美。这些剧目充分展示了江苏文艺创作的丰硕成果和文艺苏军的精神风貌,给观众带来了高水准的艺术享受的同时,亦让人们对江苏文艺的未来有了更多期许。

舞台精品,为时代传神写貌

“为国家何惜我项上头颅,处处泥巴埋身躯。最后一眼望故土,最后一拼保河山……”伴随着音乐的铺陈,小高岭的阵地上,即将英勇就义的杨根思站在舞台中心,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淮剧《杨根思》结尾这一气壮山河的一幕,令台下观众动容。

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是江苏泰兴人,在他牺牲70多年后,家乡人用家乡戏,把他的事迹重新搬上了舞台。著名戏剧评论家姜志涛坦言,现代戏创作难,是一个戏曲界公认的事实。军事题材,特别是呈现战争场面的戏则更是难上加难,“淮剧《杨根思》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该剧有深刻的主题、昂扬的气势、生动的细节、鲜活的人物,是一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艺术作品,也是戏曲现代戏创造的重大收获。”

红色,始终是中华民族最鲜亮的底色。2022紫金文化艺术节的舞台上,一系列红色题材作品在一次次地再创造中,成为了闪耀舞台的明珠。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淮海戏《刑场上的党课》、淮剧《杨根思》等,文艺苏军不断为中国故事找寻新的打开方式,让当下的人们获得共鸣和共情。

儿童剧《新安旅行团》以当下新安小学戏剧社排演话剧《新安旅行团》为引,通过师生对新安旅行团光荣历程的回顾,再现了新安旅行团的行迹和故事。“对于当下的同学们而言,新安旅行团的故事已不是背书的材料,更不是枯燥冰冷的百科词条,而是一段活在当下的历史。”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胡一峰看完该剧后评价说,“这些带着红色基因的鲜活人物、感人故事,以其独特的光和热,滋润着幼小的心灵,为明天塑造着堪当重任的一代又一代未来人。”

从1938年到2022年,新华日报走过了84年的光荣历史,这段历史该如何讲述,从何讲起?编剧罗周聚焦了1938年到1947年九年间的3231张《新华日报》,在里面寻找和确定自己的题旨。中国评论家协会理事武丹丹看完话剧《新华方面军》后感触颇深:“毛主席曾经说:‘《新华》战士,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抵得上党的一个方面军’,点明了《新华日报》的独一无二,立在舞台上的这一部《新华方面军》也确实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新华’是号角、是旗手,是灯塔。”

关照现实,

在生活中提炼温暖故事

艺术是从火热的生活中萃取而来,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已成为江苏文艺工作者的一种文化自觉。今年紫金文化艺术节舞台上,涌现出了一批贴近社会生活、反映人民心声、体现鲜明时代特征的文艺作品,用艺术的方式绘就了一幅时代精神图谱。

柳琴戏《在水一方》、苏剧《绣娘》、音乐剧《天·梦》等,或聚焦于新农村建设如何兼顾国家发展与百姓生存的问题,或展现绣娘由指尖技艺转变为指尖经济的“华丽转身”,或反映几代中华儿女在共同建设美丽新西藏的过程中追梦故事。每一部剧目,都馥郁着泥土的芬芳,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现实题材作品如何更具现实感,更接地气,更能触动人心?生活是创作的源头活水。编剧袁连成至今已创作了的40部现实题材作品,这一次的淮剧《村官八把手》,是他深入农村之后的又一灵感“结晶”。2020年,袁连成在金湖县采访考察9个多月,和当地众多农村基层干部交心深谈,深深感触于新时代青年党员、基层干部们舍小家为大家,于是创作了《村官八把手》向他们致敬,袁连成坦言,“农村是我取之不尽的题材库,只有真正的脚踩泥土,才能创作出人民真正喜爱的大戏。”

“现实题材的戏曲创作难度很大,它的难点不仅在于作品要真实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而且还要比真实生活更美、更感人。”苏州滑稽剧团名誉团长顾芗这样说道。几十年来,苏州滑稽戏团一直坚持现代戏创作,今年,他们带着最新的作品《又见炊烟》亮相,该剧剧本由国家一级编剧、三度“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获得者陆伦章打造,虽已年近八旬,但陆伦章仍会自觉“深入生活”,在平凡普通的生活中捕捉到灵感,打捞趣味,挖掘深意。

青年人才,

激活文艺创作“一池春水”

以节推戏,以戏出人,作为推新作,育新人的重要载体,紫金文化艺术节的舞台上,不仅有名角登台献艺,也有新人崭露头角,显示了江苏文艺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喜人景象。

11月26日晚,江苏大剧院里淮调悠扬,掌声阵阵,陈丽娜、蔡娟、周美玲等青年淮剧人才,携手陈澄、陈明矿等六位国家一级演员共同打造了“江苏优秀青年(淮剧)人才专场演出”,优美飒爽的身段、悠扬婉转的唱腔、原汁原味的表演,充分展示了青年淮剧演员的风采和薪火相传的蓬勃生机。

1994年出生的南京姑娘俞思含,现为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的一名专职戏剧编剧。近些年,她从江苏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中汲取养分,创作了诸多佳作。这一次,由她参与创作的锡剧《回家》、丹剧《凤先生》共同亮相了紫金文化艺术节。作为“青年创作阵容”的中坚力量,俞思含的感悟是——创作二十部戏都不如把一部戏搬到舞台上的收获大,“紫金文化艺术节给予我将所创作剧目呈现舞台的机会。对于创作者来说,在将一度剧本与二度舞台对接的过程中,在与包括导演、演员等各个主创交流碰撞中的实践收获,是非常宝贵的。通过对剧本的不断提升打磨,让我对创作题材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也让我更能熟稔把握戏剧创作的舞台规律。”

淮海戏《永远记住你》的表演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0余岁,舞台上的他们能文能武,青春亮丽,唱做念打俱佳,为观众演绎了一段发生在淮北大地上的传奇故事。连云港市淮海剧团团长闫玲玲表示,此次亮相紫金文化艺术节,对于年轻演员来说,是一次挑战和锻炼,也是一次莫大的鼓舞和肯定。为了在舞台上真实的再现当年“小鬼班”战士们的童真、童趣,刚刚20出头的演员们心怀敬畏地深入生活,反复研磨理解人物,不断挑战自我,力求将最佳状态呈现在舞台之上。

创新表达,

为小剧种搭建大舞台

一场艺术盛会,重在展百家之长。江苏戏曲种类繁多,艺术魅力独特,昆曲、京剧等具有代表性的知名剧种自不必说,地方戏锡剧、淮剧、扬剧等剧种,也都拥有大批戏迷。除此外之,还有一些例如丹剧、淮海戏的“小剧种”。实际上,“小剧种”的艺术魅力并不小,风格鲜明、魅力独特的小剧种不仅深受一方百姓喜爱,更为为博大精深的中国戏曲提供着生动鲜活的注脚。

2022紫金文化艺术节上,小剧种的创新意识,给观众带来了诸多惊喜。丹剧是全国稀有剧种之一,从1958年诞生至今,至今已经走过了六十年的岁月。但前些年因为种种原因,丹剧成为了江苏的濒危剧种,处境艰难。

困境之中,唯有用精品剧目才能提升剧种的影响力。为了让更多的人喜爱上丹剧,丹阳市戏剧总团不仅排演了《江姐》《天仙配》《称婆婆》等经典曲目,更是力邀国内一流编剧、导演、演员创作了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丹剧大作《凤先生》,再现了一代美术家、教育家吕凤子的传奇故事,受到了戏曲爱好者的好评。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邹元江表示,丹剧《凤先生》,是因上演优秀的新剧目而走出剧种困境的成功范例,“用成熟优秀的剧作来带动剧种的保护与发展,不失为当下挽救濒危剧种的有效方式。”

泗阳县地方戏保护中心是个县级小剧团,此次他们创排的大型淮海戏《刑场上的党课》讲述了泗阳本土英烈董振英的英雄事迹,极大地震撼了观众的心灵,泗阳县地方戏种保护中心主任周雪芹表示,走上紫金文化艺术节的舞台,对于淮海戏发展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剧团剧团,有剧才能团。’剧团想要发展,必须要不断地创作新的精品剧目,输入新鲜血液,这样才能把地方戏真正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每年秋天的这场艺术之约,让我们看到了江苏文艺的一种坚持,更看到了一种态度和信心。在面对疫情带来的困难和挑战时,紫金文化艺术节树立了一个“榜样”,它始终坚韧、坚持、乐观,将“文艺”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了当下的每一个人。

责编:李笑林 张妍妍 省文联办公室
2024
江苏省文联成立70周年图片展
2024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江苏省美术作品展
2024
2024年江苏省文联系统迎春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