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第三届“紫金文化奖章”在宁颁发。这是江苏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当前我省宣传文化领域最高荣誉奖项。范小青、周梅森、柯军、徐利明、盛小云、章剑华荣耀受奖。这六位文艺工作者,是江苏文化的代表人物、领军人物,他们书写、表演、吟唱,他们传承、传播、传扬,为构建江苏文化高峰作出了重要贡献。
六位获奖者第一时间分享获奖感言、建言江苏文艺发展。
范小青:掌声响起来,我心更明亮
范小青,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获得紫金文化奖章,是作家的荣耀,但范小青却认为这除了是对她个人奋斗努力的认可外,更是对江苏文学环境日臻成熟的认可。
范小青的话温和而坚定,一如她笔下的苏州人的性格。是的,作为江苏本土作家,特别是苏州生、苏州长的作家,对江苏、特别是苏州的书写,已经是沁透在她文字骨血里的一个标签。
从观察苏州改革变迁、玩味苏州文化旨趣,进而书写苏州的人文风貌,范小青笔下的故乡从《苏州人》与《城市表情》走出,展现出一个让人熟悉又陌生的苏州,但无论熟悉与陌生,不曾改变的是文字里一贯的韵味悠长。
描写苏州的小人物,是范小青文学主角的一种偏爱,甚至是执拗。在她众多描写颇具人情味道、小巷间小人物琐事的小说里,苏州人有着天然的主角光环,她说这是一个本土作家,讲述“江苏故事”的无法回避的选择。
在范小青看来,获得紫金奖章,对全省作家的鼓励,是鼓励作家们写出更精彩的“江苏故事”。她认为,文学书写“江苏故事”,首先要始终对江苏这片土地充满热切的关注。“如今人们获得信息都是碎片化的,或许你翻翻手机能获得很多信息,但作为一个作家,光凭这些信息去书写,文字没有温度,远不如亲身投入时代去观察生活来得更真切。”
对于文学呈现,范小青有着严格的自律。她说,作为文字工作者,要有文学的敏感,在观察生活中提炼出可以文学表现的内容。而最终呈现给读者的,不是机械重复读者已经知道的事实,要有“升华”,要让读者读后,有所启发,有余音渺渺、绕梁三日之感。
“掌声响起来,我心更明亮”,范小青用这句歌词表达自己的心情。她说,江苏是文化底蕴深厚的热土,也是文艺创作的“静土”。作为文化工作者,深受这片土地的滋养、哺育,更要感谢省委、省政府营造的良好环境,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倍努力、多出精品,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周梅森:面对大时代,作家应“在场”
周梅森,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八、九届主席团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我一直坚持文学的‘在场主义’立场,面对着这么一个剧烈变化的大时代,作家有责任和义务把我们对这个大时代的观察,用文学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奉献给读者和观众。”获得紫金奖章后,周梅森竹筒倒豆子般说出自己的文学理念。
周梅森的批判现实,源自少年时代的文学梦。“我非常崇拜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从小我就把巴尔扎克作为我人生追寻的目标,一直走到今天。”
面对现实、进而批判现实,周梅森的“在场”可谓“挺剑直刺”。在40年的文学实践中,他先后创作了《中国制造》《国殇》《国家公诉》《绝对权力》《人民的名义》等知名作品,这也使他的作品获得了“政治小说”“反腐小说”的称号。
而提到“政治”与“反腐”,就不能不提去年爆红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作为小说原作者和电视剧编剧,《人民的名义》让周梅森走进更广大公众视野。
只是因为题材的尺度让这部剧爆红么?周梅森认为,《人民的名义》所创造的市场奇迹,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学艺术面对真相的奇迹。“我觉得一个作家应该有勇气面对我们当代的社会生活,如果一个作家只对口号负责,只对金钱负责,满脑子升官发财的迷梦,那么他是写不好作品的。”
再犀利的宝剑,也需要包容锋芒的剑鞘的呵护,周梅森格外感谢江苏省委宣传部。他说,“我们江苏的文艺环境非常好,我深深感受到了在江苏作为一个作家、编剧的幸福感。”
眼下,由周梅森原著并担任编剧的电视剧《人民的财产》正在南京拍摄,这部关于大型国企故事的作品,周梅森坦言憋了十多年,“这里的故事是惊心动魄的,我想它面世后会得到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欢迎。“
如何成为一个像周梅森式的好作家?周梅森毫不犹豫地说:“练好内功,勤奋写作,不失底线。“
柯军:每招每式,功到自然成
柯军, 江苏省演艺集团总经理、艺术总监,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省剧协主席,第十一、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颁奖之前,娄勤俭书记接见了我们,面对面的殷殷嘱托,让我的心揪起来了,觉得肩头的担子很重,我要继续往高处飞,往宽广里看,往深里走,挖掘更多的传统艺术,创造性转换,传给未来一代。”23日上午,荣获紫金文化奖章后的柯军难以轻松。
回看41年的艺术道路,柯军从来也不“轻松”。12岁进入江苏省戏校昆曲科后,他一直是最能吃苦练功的孩子。学习课结束,恩师张金龙总叫他留下,练10遍“三角搓步”,等到练得可以了才知道,这是重头武戏《对刀步战》中的硬功,这个技术拿不下来,戏就没门,“昆曲每招每式千锤百炼,也锤炼了我的价值观,从来不敢偷懒,相信功到自然成。”
昆曲传承现状,让他不敢轻松。与明清鼎盛时期相比,昆曲剧目面临着“传一代 少一半”的危险。今年的整个三伏天,柯军泡在排练厅里,排练新编昆曲大戏《顾炎武》。他和导演卢昂、编剧罗周组成的铁三角,仿佛金字招牌,戏还没出笼,就被中国昆剧节、第二届紫金京昆群英会定为开幕大戏。这出戏同时排练了青年版,老师刚把戏抠出,就教给学生,传承的梯队就地建起来。
经历过低谷的年代,柯军知道,传承之外,昆曲的传播也是没法轻松的。从拉赞助让昆曲免费场天天演,到在全国昆团中第一个做演出直播,柯军成功在南京培育起“一票难求”的省昆兰苑演出阵地。从梨园内自娱自乐,到展开国际合作,发展出“朱鹮计划”,让昆曲与亚洲各类非遗表演项目对话……
理念渐渐清晰:昆曲发展,需要“最传统 最先锋”,像挖掘保护文物一样恪守昆曲最传统的本体,同时以开放姿态和各种艺术对话。《人民日报》文艺评论版专门向他约稿,以近乎三分之二的版面让柯军阐释昆曲的传承与发展。
紫金京昆群英会进入倒计时,柯军一边打磨《顾炎武》,一边指导学生杨阳的实验昆曲《319回首紫禁城》。确定演职员表时,他划去了“导演 柯军”,他对杨阳说,“指导学生是老师本份,你们快快上马,比我上名单重要得多”。这样的时刻,他轻松得很。
徐利明:以书法为媒 引导真善美
徐利明,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导,江苏省书法创研中心主任。
“引导人们的审美走向真善美,是当代书法家理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收获紫金文化奖章,在徐利明看来,激励的意义远远大于获奖本身。他说,这份荣誉既是对他个人艺术实践的充分肯定和鼓励,也是对江苏书法界群体多年来持续努力的认可。
徐利明是真草隶篆皆精的书法家,也是诗、书、画、印的“多面手”,集书法理论、创作、教学于一身的他,还是艺术教育领域里出色的园丁。从教的二十多年来,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
互联网时代,究竟该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古老的书法文化?徐利明认为,人们的生活质量越高,对于精神内涵上的追求就会越多,所以,传统的笔墨文化不可能被现代的电子文化淹没。“当书法的实用功能削减之后,它的艺术功能反而会凸显出来了,在社会生活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而这种作用,更多的表现在引导大众审美上。
徐利明特别强调书法家“自觉修为”的精神美。他说,拿起毛笔写字,你的自觉修为会渗透到笔墨中去,体现的是高雅、低俗还是平庸,达到什么样的思想、精神高度,是瞒不过去的。这些年,徐利明的创作十分重视将传统技法与文化内涵结合起来,从内容到形式,都在践行自己“文艺创作应引导当代人文修养走向雅化”的艺术主张。触类旁通的人文修养与艺术造诣,源自他的成长经历。学医的舅舅热衷于作诗填词、唱京剧,给他了最初的艺术熏陶,先后师从田原、启功、林散之、沙曼翁、陈大羽等书画大家,既给了他“取法乎上”的艺术指引,也有为人处事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要知难而退,而要知难而进”,田原老师当年在他18岁时所用笔记本上写下的这一句激励语至今刻在他的心头。
“走正道,走大道,崇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表现高尚的人文情怀,是我的艺术创作永远坚持的准则。”在徐利明看来,将传统书法的功力、形式、技巧和表现人文情怀的重要艺术思想传承下来,发展下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即光有传承没有出新不行,但是也不能把出新简单地等同于与众不同。 新不等于好,不新也不等于不好,好的艺术作品应该有耐人寻味的历史积淀,有深层次的审美内涵和人文情怀。
盛小云:让“最美声音”传得更远
盛小云,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曲艺家协会主席,苏州市评弹团副团长。
“很荣幸,能成为江苏曲艺界第一位获得紫金文化奖章的艺术家。我和评弹艺术结缘40年了,这一生与评弹相伴,我始终不悔。”颁奖现场,评弹名家盛小云难掩激动,“这是一枚沉甸甸的奖牌,并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更是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于江苏曲艺的一份厚爱。”
出生于评弹世家的盛小云,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苏州评弹学校,此后,她一路在吴侬软语、弦索叮咚间求索。江南美女的古典韵致、说唱俱佳的舞台表演,为她赢得了“牡丹奖”在内的一系列至高荣誉。
苏州评弹,被称为“最美声音”。这些年来,盛小云多次率领苏州评弹飞向世界各地,所到之处,时常引来不小的轰动,常被冠以“评弹皇后”的赞誉。光鲜背后,是她学艺、求艺的艰辛,以及对创新、突破的执着。在业界,她可是出了名的一丝不苟、严以律己。她说,“德艺双馨”就是自己的座右铭,自己一刻不敢松懈。
“最好的表扬来自于观众。”作为江苏省曲艺家协会主席,盛小云一直关心的江苏曲艺如何更好地接地气、走市场。“苏州现在有100多家书场,每天都有公益演出。南京相声也在走市场的道路上取得了不错成果,越来越卖座。这些年,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永久落户江苏,就是对于我们江苏曲艺工作的肯定。”
陈云曾经说过,“评弹要就青年”。盛小云对这句话特别有感触,也一直身体力行地在倡导和执行。由她领衔的评弹版《雷雨》走进各大高校,在年轻学子中引发了热潮。对此,盛小云的理念是,传统文化要符合青年观众的审美情趣。“青年人并不排斥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主动走近他们,让他们成为评弹的‘铁杆粉丝’。
现在,除了艺术创作和表演,培养青年演员和评弹教育工作占据了盛小云很多精力,她忙碌着搭建平台,推进教学改革,培养了一批优秀演员和后继人才。在她看来,这就是评弹的未来,即便为此累出病了,也歇不下来。
“荣誉背后是一份压力,一份责任,更是一个新的起点。”盛晓云表示,“在这个新时期,我们文艺工作者要多创精品力作,讴歌时代,为百姓、社会而歌唱。”
章剑华:文化战线不懈前行的“老兵”
章剑华,江苏省文联主席。
“我是一名江苏文化战线的‘老兵’,获得紫金文化奖章,这是我有生以来莫大的荣誉。”对于此次获奖,章剑华深情表示。
在省级宣传文化战线上整整奋斗了30个年头的章剑华,始终没有离开一个“文”字。其间,他一直从事文字、文化、文艺工作,先后担任过省委秘书、省广电总台台长、省文化厅厅长、省书法院院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文联主席之职。除了工作成绩突出之外,他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文学艺术创作,笔耕不辍,获得了“徐迟报告文学奖”等奖项。
“这次紫金文化奖章,虽然只是颁发给我个人,但这个荣誉也应该属于我工作过的电视台、文化厅、宣传部、文联等部门单位的全体同仁。” 章剑华由衷表示,30年来,自己是江苏文化建设的经历者、参与者,和文化战线的同事们一起努力工作,见证了江苏改革开放来的蓬勃巨变。当前,江苏无论是文化事业还是文艺创作、群众文化活动等,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作为江苏文化战线的一名“老兵”,他感到由衷欣慰,也愿意为此继续热忱努力。
奖章,既是激励,同时也是一种责任。“作为省文联主席,我要更好地为全省艺术家服务,为江苏文艺的繁荣发展鼓与呼。”章剑华表示,省文联将团结全省艺术家,更好地服务江苏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我们要用高尚价值观引领社发展,做好文艺人才的培养,强化文艺创作,多出精品力作。同时强化文化事业和产业,利用好互联网来发展优秀文化,为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
章剑华说,接下来他将潜心于创作,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完成两个“100万”,即100万字的文学创作和100万字的书法创作。另外,还将积极做好微信公众号“人文空间”的新媒体传播,为社会提供更多正能量。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章剑华表示,自己将以获紫金文化奖章为新起点,以更多更新的工作业绩和文艺成果奉献给这个伟大时代,真正无愧于这枚承载光荣与责任的紫金文化奖章。
文: 交汇点记者 王晓映 顾星欣 徐宁 陈洁
图片: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吴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