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的周庄,双桥卧波,灯笼垂岸,千年水乡的夜色里多了层银辉。
《只此周庄》场馆内,大众电影创刊75周年暨周庄光影新力量发布活动的举办,为千年水乡影视产业的进阶与转型,写下意味深长的注脚。从“天然影棚”到“全链条影视产业基地”,千年水乡与现代影视产业在此交汇,深度共鸣。
活动为窗,展全链条生态实力
近年来,周庄镇依托昆山数字文化影视产业园(数字梦工场)等平台载体,深入探索“影视+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快构建影视交流与创新平台,着力打造集影视制作、拍摄、发行、IP衍生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链,实现了“从水乡到片场”的华丽演变。数字梦工场自2022年投用至今,已承接《清明上河图密码》《米小圈上学记》《这就是街舞6》等十余部影视综艺项目,作为数字梦工场的硬核载体,“数字化制作旗舰棚”通过虚拟拍摄技术实现“降本、破界、拓域”,减少剧组成本、打破空间限制、达成“拍遍全球”,极大提升了影视创作的自由度与产业竞争力。
“今年下半年,数字化制作旗舰棚档期已经排满”,梦工场影视文化产业公司副总经理余克洋介绍。据悉,昆山数字梦工场9000平方米“数字化制作旗舰棚”凭借80项虚拟拍摄发明专利稳居全球前列,3.6万平方米仿宋实景基地也已承接多部影视拍摄,2025年营收预计达6亿元。
活动现场,中影创意、壹同昆澄等5家影视公司正式落户安家,《烟雨神游记》《803往事》等孵化项目同步敲定,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校外合作基地揭牌启用,双桥电影品牌新标识亮相启航……这一系列动作,勾勒出周庄“制作—孵化—发行—人才培养”的完整产业蓝图。
光影IP,激活文旅全域消费潜能
《大众电影》75周年的文化IP效应,让周庄的文旅资源焕发全新活力。活动期间同步开展的“全民观影嘉年华”“影人对话”等配套活动,吸引游客与居民深度参与,带动景区餐饮、民宿消费增长。从张艺谋《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经典场景到宋代实景基地,影视文旅地标串联起特色游览线路,让“影视打卡”成为新潮流。
“周庄影视周推荐官”青年演员贺鹏介绍电影取景地
活动中,赵静、温玉娟、沈丹萍、娜仁花、茹萍、陈炜、赵越、田岷、陶慧敏、阎青妤等十位知名表演艺术家获颁“《大众电影》时代荣耀”纪念荣誉,青年演员贺鹏被授予“周庄影视周推荐官”。演员们在周庄游览影视取景地与水乡地标,并留下影像,通过他们的影响力,进一步推动影视和文旅产业同频共振,将周庄的“光影故事”推向更广阔市场。
品牌赋能,实现长效价值沉淀
“周庄镇政府专门设立影视产业服务专班,为影视剧组提供从项目立项到后期制作的全流程‘管家式服务’,高效协调解决拍摄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昆山市周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吴剑峰介绍道。
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周庄双桥电影制片有限公司总经理岑佳来表示,周庄将携手新锐导演、编剧、演员等创作人才,共同打造一批具有艺术价值和市场影响力的优质影视作品,同时推动影视资源与周庄镇特色旅游资源深度融合,通过作品取景、内容植入、IP衍生等多种方式,实现“影视+文旅”的协同共振。
“回望1950年创刊号上泛黄的纸页,再看今日短视频中跃动的光影,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为大众发声、为时代留影’的初心。”《大众电影》杂志社社长郑阳表示,75年来,《大众电影》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影视产业的迭代,其媒体影响力与文化公信力,将成为周庄链接影视全产业链的重要桥梁,让周庄的品牌更具辨识度与生命力,为周庄IP的长效发展提供文化动能,注入市场活力。
数字化升级、全链条构建、文旅融合创新……当“周庄光影新力量”的星光点亮夜空,影视产业赋予千年水乡一张全新的文化名片,为文化IP与区域产业深度融合提供了无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