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伊文艺双奔赴 同心共铸中华情
来源:江苏文艺网   2025年11月06日10:00
10月30日至11月5日,由伊犁州文联党组副书记、主席阿丽玛•阿尤甫带队的伊犁州文联艺术交流团来到江苏,深入徐州、连云港、盐城三地市社区、乡村、剧院,并与当地艺术家一起送文艺到基层群众身边,展现了两地跨越万里山海的深厚情谊,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深入推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10月30日至11月5日,由伊犁州文联党组副书记、主席阿丽玛•阿尤甫带队的伊犁州文联艺术交流团来到江苏,深入徐州、连云港、盐城三地市社区、乡村、剧院,并与当地艺术家一起送文艺到基层群众身边,展现了两地跨越万里山海的深厚情谊,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此次交流活动由江苏省文联和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指导,伊犁州文联及江苏三地市文联共同主办,活动共汇集了二十余位两地优秀艺术家,涵盖戏曲、音乐、舞蹈、曲艺、魔术、器乐等艺术门类,文艺演出通过抖音平台和网红直播进行现场连线,将边疆民族风情和江南水乡柔情浸润人心,活动在当地引起热烈反响。

  情谊连山海,协作结硕果

  近年来,江苏省文联深入践行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文艺领域搭建起苏伊两地常态化交流协作的桥梁,构建起“双向互动、常态交流、多地协同、资源下沉”的工作体系,每一次交流互动都成为情谊的“加油站”,江苏与伊犁的情谊在对口支援与文化交流互鉴中愈发深厚。

  交流团在江苏期间,分别与三地市文联进行座谈交流,围绕文艺创作生产、队伍建设、品牌培育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此次交流团的到来,既是对两地长期友好交往的延续,更是新时代下深化协作的生动缩影:徐州的两汉文化与伊犁的草原文化隔空对话,连云港的浩渺画卷与伊犁的磅礴风景相映成趣,盐城的湿地文化与伊犁的民俗特色碰撞出新的火花,让“苏伊一家亲”的情谊在文艺交流中愈发牢固。

  文艺融人心,同心铸共识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也是传承文脉的载体。此次交流活动中,“双向奔赴”的艺术碰撞成为交流活动的最大亮点。在徐州贾汪区老矿街道,伊犁艺术家以冬不拉、库布孜合奏的《白骆驼、喜洋洋》与江苏艺术家二胡独奏《茉莉芬芳》交相呼应,让现场观众感受到音乐的新演绎;在连云港朐山书院,舞者与现场观众热情互动,共同完成舞蹈《黑走马》,彼此在舞蹈中获得“情感共鸣”,观众看得入迷、跳得尽兴;在盐城淮剧团,新疆名歌《苹果香》与折子戏《游园》交织,掀起表演高潮,线上直播间里也记录着跨越地域的音乐对话,伊犁州文联现场赠送用汉字、锡伯文所题“文化润疆”四字,笔锋间满含“苏伊同心”的情谊。从歌舞到魔术再到曲艺,交流中既有文化认知的深化,更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共识,不仅丰富了两地文化内涵,更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本次活动中,交流团分别走进徐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连云港“邓小平和人民在一起”雕塑公园、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重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奋斗的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走进有着“东方桥头堡”之称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起点——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这个以连云港为起点、以伊犁州霍尔果斯为重要节点的物流体系,构建起了“一带一路”海天之间高效联运的壮丽画卷。这些生动场景让交流团的成员们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为两地之间的文化交流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文艺暖乡土,以艺绘振兴

  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文艺磅礴生命力的根基在基层,文艺的价值也在服务群众中彰显,苏伊两地文联的文艺交流始终以“贴近群众、服务基层”为导向,以“文艺赋能乡村”为交流目标,此次交流活动全部安排在社区广场、乡村戏台,让艺术真正走进百姓生活、温暖群众人心。

  此外,交流团在连云港赣榆区海头镇海脐村实地参观,了解了当地“渔网变成互联网”的海鲜电商产业发展故事;在盐城市东台市巴斗村参观展厅,了解当地“观鸟驿站”“渔港民宿”等乡村振兴新路径。交流团走进乡村,为苏伊两地文艺服务乡村提供了生动案例,这也与乡村自身的文化建设和振兴实践相互呼应,进一步体现了文艺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此次伊犁州文联艺术家交流团江苏行,以常态化机制延续了山海情谊,以文化互鉴铸牢了共同体意识,以乡村赋能彰显了文艺价值。苏伊两地的文艺交流已从“活动式互动”升级为“内涵式融合”。未来,随着人才培育、精品共创、阵地共建等协作新路径的落地,相信会有更多文化之桥横跨山海,让江南文脉与边疆风情在交流中共筑辉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书写文化润疆的新篇章。

责编:杨梦媛 高仁泉 省文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