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深秋的一天,重庆沙坪坝码头,一队风尘仆仆的牲畜从远处走来,牛羊鸡鸭,脚步悠闲。而守护在它们身边的人,却个个蓬头垢面,“好像塞外归来的苏武一般”,这便是国立中央大学的动物长征大军,一段不可思议却真实发生的故事。
7月7日、8日晚,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江苏省演艺集团出品,江苏省演艺集团话剧院创排演出,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话剧《西迁》在荔枝大剧院首演,用话剧的方式讲述了这段具有传奇色彩的“动物长征”。
“鸡犬不留?”动物也不当亡国奴
话剧《西迁》讲述了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的国脉和赓续发展,南京大学的前身“国立中央大学”被迫踏上了自南京西迁重庆的漫漫征途。可农学院成贤畜牧场里圈养的几百只各类动物的去留,让负责人王英郁陷入两难。既不能留给日本人,又不忍宰杀,王英郁最终决定带着全部动物奔赴重庆,开始一场史无前例的另类“西迁”。
“动物也不当亡国奴!”剧中的这句台词让人印象深刻,这也是“动物西迁”的真实写照。《西迁》中主人公王英郁的原型人物王酉亭在艰难时刻下定决心把畜牧场的动物从南京带到重庆。他们率领动物千里西迁的事迹,在山城传为美谈,人们说:中央大学真是“鸡犬不留”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件小事,然而在那个艰苦抗战的岁月,这是一种气节,“人不当亡国奴,动物也不当亡国奴。”
该剧选择在七月七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首演,不仅是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6周年,让观众感受到在那个烽火岁月里诞生的伟大抗战精神,同时,该剧也作为江苏省演艺集团话剧院建院70周年的贺礼交给观众,彰显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气节,表达话剧院的拳拳之心。
精心打磨,汇聚一流阵容
《西迁》汇聚了国内一流主创阵容,由一级编剧林蔚然、著名编剧王人凡担任编剧,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第十七届中国文华奖导演奖、中国戏剧文化奖话剧金狮奖导演奖获得者李伯男执导,上海舞台美术学会会长、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理事、一级舞美设计桑琦担任舞美设计,江苏省演艺集团话剧院老中青三代同台演绎。
据江苏省演艺集团话剧院院长解涛介绍,这部剧的题材来源其实是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毕飞宇在央视百家讲坛中讲述的 “动物西迁 ”的故事。“西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涵盖了数学、化学、物理等多个层面的工程,它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搬迁’,这批动物是当时的国立中央大学从世界各地进口来的,不管是经济价值,还是社会价值都非常大。”
“我们这台戏其实已经创作了差不多两年时间了,经过这么长时间地打磨,我希望我们能通过戏剧的方式去展现西迁历史中那一群人的生命价值、生命抉择和思索。”导演李伯男表示,“我想在新时代眺望历史,会给我们今天的观众带来无尽的精神思索的力量。”
有笑有泪 ,人与“动物”同台演绎
舞台上,饲养员、兽医、军人、学生、教授……这些大时代里的小人物,先后被命运推入这支特殊的队伍。他们或是坚持下去,或者中途牺牲,一路上历尽艰辛,完成了“西迁”的壮举,他们是时代洪荒不起眼的小人物,却成为了“西迁”中不可或缺的“齿轮”。
作为这场“西迁”的组织者,王英郁是《西迁》故事的核心。扮演者杜春坦言,“在排练的半年里,我一直会问自己,如果我是王英郁,我会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我至今不敢给自己一个答案,他们在国难当头的时候能做出这样的选择,非常值得我们尊敬。”剧中的王英郁是平凡人,然而这样一个普通人心里也有一种浓烈的家国情怀。他不愿让国家珍贵的财产流失,宁愿忍受与妻儿分离,也誓死要保护这群动物,最终与大家共同完成了这场惊人壮举,着实令人钦佩。
该剧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难点,就是人与“动物”的同台演绎。所谓“动物”,其实是由话剧演员操纵表演的人偶。为此,剧组请了专业的木偶老师对演员进行指导,因而观众可以在台上看到人扮演的小动物、人操控的小动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每次出场都让现场观众拍手欢呼。
怎么和木偶“搭戏”?这对演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剧中欧阳白是一名兽医,有很多戏份要和动物打交道,这在话剧舞台上并不常见。“木偶老师会告诉我人应该怎样去和偶交流,其实把它看作一个人去沟通,就水到渠成了。”欧阳白扮演者姜蕾说,“该剧既有儿女情长,又有家国情怀,一群普通人,做了一件看似不可思议的事,体现了中国人骨子里不服输的精神。”
收获满满,计划重走西迁之路
两天的演出座无虚席,现场气氛热烈,好评如潮。“这个故事题材十分新颖,不仅适合成人观看,我想孩子们也可以在看完后对这段历史了解更多。”一位带着孩子的家长感慨道,“它浓缩在了那个特殊的年代,各阶层的人对自己民族深切的爱。”
此前,话剧《西迁》曾做过一次试演,当时便已受到了青年观众的空前欢迎,各大媒体平台关于“西迁”的词条也在纷纷热议。而这两晚演出的火爆,也让剧组非常感动,“这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也让我们有信心能把一部主旋律色彩的戏做好,做到有市场。”解涛表示。
演出结束后,《西迁》召开了专家研讨会。据悉,剧组将根据专家意见,对剧本细节进行进一步修改、打磨、提升后,计划沿着西迁之路进行巡演,从南京到安徽,再到河南、武汉、湖北、重庆,把西迁精神和中国人的筋骨、风貌传递给当代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