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上午,虚拟城市——与AI对“画”在南京开展。本次展览展出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创作的艺术设计和绘画作品,这些作品运用了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以未来城市、抽象艺术、元宇宙智能建筑等热点话题为主题,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展现出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领域丰富的创造力和多样性。
省文联主席、省艺研会会长章剑华为展览作序。
热情拥抱“智能艺术”新时代
章 剑 华
今天是“五一”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也是“五四”青年节。我应邀参观了一个青春的、全新的、独特的、超乎想象的展览。
这个展览要从飞速发展的新科技说起。
这几年,因创作又一部长篇纪实文学《向苍穹》之需,我采访了1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首席科学家,有机会了解到高新科技的最新动态,接触到科技发展的前沿问题,使我大开眼界,拓展甚至颠覆了我的认知。
比如“暗物质”。我们从小到大都认为,整个世界、整个宇宙都是物质的。而现代天文学通过天体的运动、牛顿万有引力的现象、引力透镜效应、微波背景辐射等观测结果表明,宇宙中的物质只占到5%左右,而暗物质可能大量存在于宇宙中,其质量占全部物质总质量的95%左右。
比如“黑科技”。高科技演变出来的更强大或者更先进的技术以及创新。它具有隐藏性、突破性和开拓性,超越现有科技水平的创新高科技,包含新硬件、新软件、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
比如“元宇宙”。它源自于科幻小说的一个词,而如今,元宇宙真的来了。我理解,元宇宙就是“现实世界虚拟化,虚拟世界现实化”。两个宇宙通过数字化相互交融。今后人类就要生存和生活于这两个世界、两个宇宙之中。
比如“超智能”。也称超级人工智能。它有多牛?它能像真正的人一样跟你聊天,能翻译,能做题,能考试,能作曲,能撰文案,能编代码,能写论文,能构思小说,能写工作周报,能写视频脚本……总的说来,人工智能将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
无疑,高新科技的发展,不仅改变我们的认知,也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甚至改变一切,包括艺术创作。
新科技为艺术插上了新的翅膀。未来之艺术,也许就是“艺术+技术”的艺术,进而形成一个全新的“艺术元空间”,构建一个独特的“艺术元宇宙”,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艺术新时代”。
前不久,南京艺术学院有个二级学院结集了一批人,搞了一个团队,在研究艺术元宇宙。这很有战略眼光和超前意识。
今天,南艺设计学院副教授杨金玲领衔举办的“虚拟城市——与Al对画”师生作品展,又把超前意识转化为超前行为——从“艺术重构”到“智能艺术”,从“人机对话”到“人机对画”,让人耳目一新,给人以超现实、超视觉的艺术享受。
人工智能绘画,突破了人类自身的极限,从而让绘画分析进入到一个更为广泛的视野中。它以人文精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人工智能,打开绘画艺术的新领域、新方法、新境界——神秘、绚丽、深沉、繁复,充满了时代感、时尚感,体现出非凡的想象力。
这是一个超越现实的新的探索。
这是一项极富挑战的青春艺术。
这也许是未来绘画的全新向度。
当然,人工智能艺术不该设想为人类所创造艺术的替代物,相反它可以被看作是对人类艺术家可用的方法和工具的一种补充。也就是说,艺术的未来可能会建立在人机共生的创造之上。
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非常之人往往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敢于创新、勇于挑战的人——同时也应是当代复合型艺术人才。他们既要懂得计算机知识,并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各项技术与操作,又要有深厚的文化学养和艺术水平,还要懂得社会学、心理学和哲学等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人机对话”到“人机对画”,又迈出了可喜可贺的新一步。让我们用智慧开创艺术新世界,用热情拥抱艺术新时代,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努力推进文化艺术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