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锐评
周晨 | 醉心不是偏爱戏 此中最蕴华夏情
——“2021·江苏中秋戏曲晚会”赏评
来源:江苏文艺评论   2021年09月23日11:14
江苏中秋戏曲晚会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江苏省演艺集团主办,自2007年首次推出以来,已连续举办了15届,成为江苏演出市场重要的文化IP,年年受到观众追捧,形成了蕴含丰富内涵的记忆时空,成为中秋档具有文化象征意味的传播仪式。

9月20日晚,2021江苏中秋戏曲晚会在江苏卫视精彩亮相,陆续在广播、电视、网络平台多渠道传播。江苏中秋戏曲晚会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江苏省演艺集团主办,自2007年首次推出以来,已连续举办了15届,成为江苏演出市场重要的文化IP,年年受到观众追捧,形成了蕴含丰富内涵的记忆时空,成为中秋档具有文化象征意味的传播仪式。

中秋晚会作为中秋佳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国人团圆美满的诉求;将传统的节日内涵与戏曲艺术融为一体,在文化细节的挖掘与展现上做出努力,文化传统的传承与民族情感的释放和融汇,营造团圆祥和的浓厚节日氛围是江苏中秋戏曲晚会始终不移的诉求。2021江苏中秋戏曲晚会以“戏韵中秋 盛世华章”为主题,依托丰厚的文化基础,精心、静心孵化一批代表着戏曲艺术最新成就和新的探索的新节目、好节目,让中秋戏曲晚会真正展现出她在独特时刻的独特气质。

展魅力 苏韵流芳 薪火相继

经典永流传

作为拥有多达二十余种地方戏曲的全国戏曲大省,江苏地方剧种各有风情,展现了中原文化、江淮文化和吴文化圆融交汇,形成的江苏文化深厚底蕴。晚会生旦净末丑,唱念做打功,百花齐争艳,让全国观众领略了吴曲汉风,淮海戏、扬剧、越剧、锡剧、丹剧等地方剧种的精品折子戏全方位呈现了江苏剧种的丰富性和院团的演出实力。

开篇“同光十三绝”奠定了整台晚会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光影与舞台之间相互交织的色彩和基调。古老的画卷徐徐展开,长轴画卷之上的百年前的梨园艺人袖袂轻飏,借助服饰、扮相和各行角色的艺术特征惟妙惟肖定格血脉精魂的戏曲华彩瞬间,致敬前辈艺术家群英聚会的历史,传达出江苏作为“百戏之祖”诞生地和“徽班进京”始发地的深厚戏曲文化积淀;更让观众在其中看到了梨园一代代艺人们的薪火相传,青春常葆。98岁高龄的沈佩华老师亲临现场,带领七代锡剧演员同台,完整展现了锡剧艺术对传统的敬畏与忠诚,一代代戏曲人那超越性的追求中体会到戏曲艺术那生生不息的永恒魅力,与开篇“同光十三绝”首尾呼应显示出我国戏曲艺术代代相传、欣欣向荣。

中国戏曲能够震慑人心,历经千百年而不易依托于歌舞演故事,富涵音乐美和文学美,突出体现在名剧名段。京剧《贵妃醉酒》选段由第三代梅派传人李奕洁演绎,传承着梅派青衣的绝代风华。扬剧《鸿雁传书·只见鸿雁腾了空》,由素有“铁嗓钢喉”之美誉的龚莉莉演唱,她嗓音宽亮、底气充沛、调门高亢、久唱不衰,音色通透,清纯干净,高亢时能响遏行云,低回时如潺潺流水,“堆字大陆板”二十句几唱词一气呵成,似珠落玉盘,又有排山倒海之势,将王宝钏十几年的情感迸发出来,婉转中有风骨,高亢中显细腻。“淮剧公主”陈澄传承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马秀英老师的代表作《杨排风观灯》神韵,既以“观灯”契“中秋”,又以“乡情”合“团圆”。陈澄老师表演细腻、嗓音甜润、唱做俱佳,载歌载舞、起承转合、高潮迭起,表演、行腔、表情、动作、念白,妙趣横生,令人叫绝。灵气俏皮生动陈氏“杨排凤”被网友称为YYDS(永远的神)。越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随着悦耳悠扬的丝弦伴奏,明朗豪放、富有弹性的唱腔飘出,“越剧梅花”毕派小生李晓旭潇洒飘逸地出场,“狂傲、洒脱、率真浪漫、玉树临风,风流倜傥”,让“00后”欣喜不已,大呼“又被旭哥种草”了。

抒豪情 梨园望月

赓续百年路一曲通古今

戏曲作为舞台的艺术表演形式以特有的方式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符号,从而将中华民族的过去与现在构建成为延绵不绝的统一体。戏曲是主情的,记忆的唤醒与文化的认同建立在情感共鸣的基础之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精华片段苏剧《太湖人家》、昆剧《瞿秋白》诉诸超越事件本身的情感联结,穿越时空、叩问先人、辩思真情、感悟人生,用恰切的选材回忆、再生、创新民族文化激起人们的共鸣,成为2021江苏中秋戏曲晚会的华彩篇章。

王芳演出的《太湖人家》讲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太湖边一普通人家掩护新四军母子的动人故事,是一部苏州普通百姓源于生活发自肺腑彰显家国情怀的现代戏。晚会呈现的戏曲段落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擅长苏昆舞台表演艺术的王芳用抒情歌唱、缱绻身段、丰富眼神和细腻手法方面将心底里的炽热情感、把小家小户的情感诉求与家国情大爱至情之间的挣扎取舍表现得淋漓尽致,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

昆剧《瞿秋白》是建党百年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与昆剧现代戏创作融合中交出的一份杰出答卷。主演施夏明抓住了瞿秋白的文人气质,着力从台步、身段、手势上表现出文人风骨。短袄马裤,一幅眼镜,站在舞台中央的施夏明还未开口就已经有了几分瞿秋白的影子,从容淡定,外表儒雅,文人气质鲜明;没有激昂的口号,内心却有着钢铁一样的意志。“小快乐”“大快乐”“真快乐”通达从容淡定的解释,“坚守信仰,笑向生死,舍生取义”的人格光辉,让人看到他作为革命家的内心强大和坚定,一个高贵、浪漫、从容通达、有些忧伤又快意人生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形象扑面而来。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国泰民安只因有人挺身而出。

添华彩 技艺相融

现代舞美点染传统意韵

江苏中秋戏曲晚会今年首登江苏卫视荧屏,晚会主创团队充分运用电视艺术手段,加入外景、抠像、特效等,首次使用了360度自由视角环拍技术,并运用斯坦尼康、穿梭机等专业设备,使画面呈现更加立体,由内而外多元展示。全方位展示戏曲艺术的华美:演员四功五法,回归戏曲本体、回归戏曲综合性的唱念做舞,回归内心外化的戏曲动态技艺性的立体展示,技艺相融,极致地展示戏曲与电视的完美结合。

“粉墨青春”篇章中《武戏集锦》不仅使用“自由视角”摄影系统将张力十足的动作瞬间定格,全景展现,还采用了“去舞美化”设计,只用灯光勾勒戏曲的写意之美。“新梅初绽”篇章,则以技术凸显戏曲表演的动静之美,水墨与越歌、青花瓷与扬剧、水粉画与昆曲的缠绵缱绻呈现唯美纯净的古风视效。江苏省戏曲领军人物齐聚一堂的“锦绣梨园”篇章突破传统戏曲的观演关系,为经典唱段找到了最合适的美景,名家置身外景之中,再辅以电影级调色来彰显美轮美奂的光影视效。不少镜头的转换可谓颇具匠心,结合戏曲文本的“起承转合”,巧妙地运用蒙太奇镜头语言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意蕴行云流水般地呈现出来。不同的呈现方式相互映照,兼容并蓄,融会贯通,晚会舞台手段的丰富和纯熟、舞台节奏的多变和统一,剧目与演员都向更广阔表达空间迈进。中秋戏曲晚会触动心灵、沟通今古的意义就更加明晰,被媒体誉为“高科技、沉浸式、美出新高度!”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一年一度的江苏中秋戏曲晚会必将在“水韵江苏”江河湖海、人文风光的滋养中,持续绽放灼灼光华。

(作者系江苏警官学院副教授,博士,省评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