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勇
《论语摘句》 隶书 吴勇 书
《张宗子跋文》 隶书 吴勇 书
《张宗子跋文》 隶书 吴勇 书
《小窗幽记摘句》 行书 吴勇 书
《王羲之兰亭诗》 隶书 吴勇 书
《文征明题画》 行书 吴勇 书
守端禅诗《蝇子偈》 隶书 吴勇 书
《熊文愈先生词》 硬笔行草 吴勇 书
《诗经》 隶书 吴勇 书
□ 本报记者 王海燕
中国的书法艺术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书法艺术,通过点画的伸缩、轴线的扭动,形成各种不同的形态、组合成风格各异的书法审美。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吴勇致力于弘扬书法艺术、传承中华文明,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日前他接受记者采访,详细阐释了他对于书法艺术、尤其是硬笔书法艺术在审美和教育领域的独特见解。
书法艺术:既雕既琢,复归于朴
记者:书法是东方艺术的瑰宝,是最能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一种传统艺术,是中国艺术最经典的代表。作为书法艺术家,您是如何理解书法艺术的呢?
吴勇:书法是中华民族最富特色的艺术形式,它有几千年的传承、积淀,又有当代的弘扬和创新,作为文化的载体,与中华文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说,它是打开中华文化之门的钥匙,是登入中国传统艺术殿堂的途径。对书法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的传承体系有所了解,可以增加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可以增加文化自觉与自信,可以将对中国文化的喜爱深入骨髓、渗入血脉。
从书法的来源看,书法可以概括为三大要素。第一,表现对象,汉字;第二,表现工具,以毛笔或者以书写工具为中心的基本材料;第三,表现形式,它是艺术。简而言之,中国书法与中国汉字的发展、演变息息相关,与操作和使用的工具息息相关。操作、使用书写工具的方法和技巧,传统书学称之为用笔或者笔法。赵孟頫曾经讲过一句话,“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相传”,也就是说用笔在整个书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对于书法“四维空间”的说法,我想可以这样解读:首先,书法是时间的艺术。怀素《自叙帖》中有这么一句“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写的是草书,草书是时间的艺术,即从第一笔的起笔到最后一笔的收笔是有笔顺关系、先后次序的,这个关系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以回过头涂抹的。这一点和绘画不同。第二,书法展示的是空间的艺术,要求用笔是完美的。我们说用笔如“万岁枯藤”、如“行云流水”,如“锥画沙”、如“屋漏痕”,这些比喻讲的都是用笔或者笔法。同时强调笔画的组合、字与字之间组合的完美。我们说一个成功的书法家如同一个建筑大师,意在笔先,胸有成竹,笔下体现的是结构之美、造型之美、全局之美。所以书法中还有一句话“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还有“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容针”。这里面充满了矛盾也充满了和谐对立统一的美,体现的是中华传统哲学的思辨之美。第三,书法是人的艺术,是人性的外化,强调感性和理性的完美结合。书者,抒情也;法者,度也。书法是有法的,是在遵循法度基础之上的一种自由挥洒,是在宣纸上笔歌墨舞,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是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自然而又不露雕琢痕迹,它对书写者综合素养的要求很多。传统的要求一般有这样一种说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罗子史、胸有万物方可妙笔生花,如果胸无点墨,俗笔满纸,当然就会贻笑大方。
硬笔书法:铁画银钩,刚柔相济
记者: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的书写一样,可以让人体会到形体、结字、笔法之美。您作为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能介绍下什么是硬笔和硬笔书法吗?
吴勇:广义上的“书法”可以定义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通过操纵和使用特定书写工具产生的造型艺术,用硬质材料制作的笔叫“硬笔”,如钢笔、圆珠笔、铅笔、竹笔等。硬笔书法,就是用硬笔书写汉字的艺术。我国硬笔书法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前的彩陶上出现的刻画符号,如山东大汶口的原始汉字形体是刻画于一种陶尊上的,距今已有4500年,其书写工具为刀斧或利器之类。这可说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硬笔书法。殷商时代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它是用骨刺、石片等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也属硬笔书法。董作宾、陈梦家等为代表的文字学家认为殷墟出土的甲骨朱书、战国竹简、帛书为柘木笔所书。丁文隽说:“篆籀削竹为笔,濡漆当墨,笔墨停匀,而体势严密。”《篆书入门》一书中解释:“古代无笔墨,以竹竿涂点漆书于竹简,竹硬漆腻,不能行画,辄成头粗尾细之状,其形象蝌蚪之形,故有其名,然流传至今已不可见。”毛笔的笔毫柔韧而富于变化,用于记录语言、传播文化,并可借此抒发感情,陶冶情操,因而被广泛使用。到了19世纪初,美国人沃特曼发明钢笔,由于其携带方便,书写流畅、速度快而风靡世界,也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前后,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使用钢笔的人逐渐增多。如苏曼殊1919年前翻译的《文字因缘》的原稿,就是用钢笔写的;黄若舟先生于1935年编写了《汉字快写法》,1949年邓散木、白蕉合写了《钢笔字范》。
硬笔书写工具简单、易取,便于携带,易普及和大众化,它的发展,有着雄厚的社会基础和广阔的前途。硬笔的书写方便,通过适合的表现形式,在纸或其他材料上表现可刚可柔、可粗可细,铁画银钩、婀娜多姿,行云流水、美不胜收,具有硬笔独特的艺术魅力。由于硬笔书法有一些毛笔书法无法替代的特点,因此它有着数以亿计的后备军,绝大多数人可以说天天都在与硬笔打交道。正如毛笔在被广泛使用的古代产生了许多著名毛笔书法家一样,今天这样深厚的硬笔书法土壤必定会造就出很多硬笔书法家来。
硬笔教育:任重道远,方兴未艾
记者:硬笔书法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硬笔书法适应现代生活、富有生命力,魅力无穷。作为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关于硬笔书法教育的实施,您认为需要关注哪些方面呢?
吴勇:有人说在毛笔书法热的大潮下硬笔书法风光不再,加之实用书写的弱化,当下的硬笔书法何去何从?硬笔书法如何定位,如何生存、发展,是硬笔书法界关心的问题。我认为今天的硬笔书法面临的最大机遇就是社会对书写技能普遍下降的深刻担忧和书法教育事业的日益受到重视,在涉及数亿人的汉字书写质量提升工程中,硬笔书法的地位和作用将是不可替代的。2013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来,将书法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每所学校每周必须有一节书法课,分阶段实施硬笔、毛笔书法教育。硬笔书写涉及到每一个中国人,作为硬笔书协,为硬笔书法教育提供强力支撑义不容辞。江苏省硬笔书协成立30多年,成就斐然,2021年换届后,协会通过举办新人新作展规范入会程序,通过与出版社合作编写与中小学语文教育同步的硬笔书法教程助力书法教育。一批协会骨干参与《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撰写,主持编写大中小学书法教材,开展书法讲座,深入全省特别是南京地区几十所中小学教学一线,指导中小学教师硬笔书法技法学习和课堂教学。
硬笔书法的发展是传承中华历史文化的必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对于硬笔书法教育的实施,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关注:一、以师资队伍为抓手,培养一批能书善教的高水平师资;二、深入开展硬笔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三、严把硬笔书法出版物的质量关;四、重视新媒体、新技术在硬笔书法教育中的开发与运用。
在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过程中,加强毛笔书法教育的同时,兼顾硬笔书法教育,加强对学生硬笔书写习惯养成与技法练习的指导,将传统毛笔书法的笔墨技巧、笔法规律同时体现在硬笔学习中,外化在日常实用书写中,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普遍书写水准,提升汉字书写和表达的技能,使之不逊于古代,不汗颜于后代,如王羲之《兰亭序》所说,“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将今天的努力变成明天的经典,打造今天的文化高原、高峰。
书法教育:培育文心,笔写当代
记者:无论是毛笔还是硬笔,书法教育任重道远,您认为书法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呢?
吴勇:关于书法教育,我提倡这样一个主题词,来自《兰亭序》,“仰观俯察,取诸怀抱”,“仰观”,就是仰观书法文化之博大,历代经典的博大精深我们要仰视,采用一种敬畏心理去对待它们。所谓“俯察”,仔细探究书法中规律性、法度性的东西,你要传达给他们的就是这种规则的、规律性的东西。最终来讲,就是“取诸怀抱”,所谓“取诸怀抱”,指的是通过学习领悟的东西结合自己的体验、性情,表达出来属于自己或者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品。
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纲要》要求全国中小学要普遍开设书法课,普及书法教育。这让我联想到上世纪六十年代郭沫若先生应邀为《人民教育》杂志作的题词,“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书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从具体的书写教育到人的习惯、品格的养成,这段题词说得非常到位。我们通过书法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热爱这样一片土地、不热爱我们的国家、甚至不热爱我们的文化而去好好传承它呢?
汉字书写至今几千年了,从毛笔到钢笔,到指尖上的键盘打字,甚至语音录入,汉字手书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我们在享受文字信息传播快捷的同时无形中丢失了许多,这种丢失甚至可能影响到未来一代人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认同。写好中国字,意义不仅仅在写字本身,更关乎文化的传承、文心的培育。文心是一个有历史、有文化、有积淀的民族的最原始的文化基因,是从孩提时代开始内心深处伴随一生的深刻烙印。让汉字书写回归优雅自然,是今天教育特别是书法肩负的重要使命。
吴勇艺术简介
吴勇,江苏常州人。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硬笔书协常务理事,江苏省侨联华侨书画院副院长,南京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南京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南京市玄武区书协主席,南京市玄武区文联副主席,南京财经大学艺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客座教授。担任南京林业大学书法专任教师近30年。南京林业大学书法协会及研究生书法协会名誉会长、指导教师,南京林业大学教职工书法协会会长,南京林业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党委书记。
多年从事高校书法教育和书法创作、理论研究。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各类大型展览、赛事,先后出版有大学、中小学书法教材10余部。书法类文章40余篇。
先后出版有《中华传统老作坊·走近造纸坊》(江苏凤凰少儿出版社2003),《中国书法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中国书法鉴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书法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章草全集》(编委,河南美术出版社2018),《书法教程》(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20),《千古名联·美工钢笔书法字帖》(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等,《中国书法全集》分卷副主编(在编),教育部2014年审定通过的书法教材《书法练习指导》(尉天池总主编,江苏凤凰少儿出版社2017)编写团队核心成员、分册主编。
1996年起执教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中国书法》《书法欣赏》《书法创作》等课程。担任历年江苏省、南京市中小学书法骨干师资培训主讲教师。所执教大学书法课程获江苏省教育厅2016年江苏省高校首届公共艺术课程微课大赛本科组二等奖,主持的南林大校园书法素质教育系列活动2017年获得教育部中国高教学会2016年度“大学素质教育优秀品牌活动” 铜奖,主编教育部审定通过《书法练习指导》(六年级上下册)(江苏凤凰少儿出版社)获2021年教育部首届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所指导学生获2021年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书法类一等奖、省级大学生艺术展演书法特等奖等。2021年来作品获江苏省政府第十四届五星工程奖、2021首届南京公共文化星辰奖、2021首届江苏省瘗鹤铭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