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开:“希望的田野”金陵艺术村落精品文艺直达基层惠民演出举办
来源:江苏文艺网   2025年11月25日10:33
为推动文艺与乡村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11月23日下午,“希望的田野”金陵艺术村落精品文艺直达基层惠民演出在南京市浦口区响堂·堂屋精彩上演。

  为推动文艺与乡村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11月23日下午,“希望的田野”金陵艺术村落精品文艺直达基层惠民演出在南京市浦口区响堂·堂屋精彩上演。

  在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南京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围绕“提升文化服务基层质效”,持续开展“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与南京市农业农村局携手推进“文艺赋美乡村”工程,打造“金陵艺术村落”项目。八个村落各展风采,以“一村一品一方案”的实践推动艺术扎根乡土,让乡村焕发新生。

  本次活动由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京市农业农村局主办,浦口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浦口区农业农村局、南京市戏剧家协会、南京市音乐家协会、南京市舞蹈家协会、南京市摄影家协会、南京市新文艺群体联合会、南京美术馆、蓝色天际文化传媒承办,江浦街道华光社区、南京响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协办。活动汇聚多种艺术形式,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高水平的艺术盛宴,展现文艺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力量。

   多元呈现,艺术与乡土深度交融

  本次活动在《我们的田野》童声演唱中拉开序幕,现场集中展现了浦口区响堂,浦口区赵湖,栖霞区桦墅村,江宁区佘村,六合区冶山街道石柱林、双墩,溧水区蒲塘村,溧水区诸家村,高淳区隆兴村八个艺术村落“一村一品一特色”的乡村建设新风貌。

  多个精品文艺节目轮番上演,实现“好戏送到家门口”。梅花奖得主李晓旭带来的越剧表演,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尽享好戏;沙画表演《艺术绘乡村》勾勒出乡村“四和四美”的生动图景;《高淳秧歌》《水乡丰收歌》和新老村民合唱,生动演绎出村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演出中,多位来自不同岗位的文艺赋美乡村工作者分享了他们的故事和感悟。调研专家陈卫新回顾项目从调研到落地的历程,乡村文艺辅导员冯笑讲述十余年基层服务的坚守,华光社区党总支书记杨晓玲以响堂为例,阐述文艺活动如何让普通村庄蜕变为艺术与生态交融的魅力乡村。

  场外活动同样热闹非凡,市民游客在“山野之声”民谣弹唱中互动,在“乡村艺影”打卡点留影。南京市摄影家协会vivo文艺志愿者队提供免费照片打印以作留念,真正做到“文化惠民零距离”。

   薪火相传,开启艺路乡伴新征程

  活动现场亮点纷呈。现场宣布200位文艺志愿者与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结对共建,推动优质文艺资源常态化下沉。同时,发布了杨柳村、钱家渡村、亲见村、赵湖4个村落7处优惠闲置房资源,吸引艺术家驻村创作。

  现场同步举行了四位艺术家与四个村落的结对仪式。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玉龙入驻栖霞南中村,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摄影家协会理事、南京市摄影家协会理事蒋澍入驻江宁钱家渡村,南京市文联副主席、南京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徐惠泉入驻浦口响堂,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南京市文联副主席、南京市音乐家协会主席杜小甦入驻六合八百桥社区。他们将共建驻村艺术家工作室,实现一场艺术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随着嘉宾们共同用“稻谷”开启“2026艺路乡伴文艺赋美乡村计划”,活动迎来高潮。通过200位文艺志愿者与200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结对、乡村闲置房资源发布、驻村艺术家工作室设立等举措,推动艺术创作与乡村空间的有机结合,让文化惠民不止于一场演出,更成为持续滋养乡村的美学实践,推动艺术乡建从“试点探索”走向“体系构建”。

   展望未来,共谱乡村振兴新篇

  亲见村党总支书记李富园向广大艺术家、青年大学生和文艺爱好者发出诚挚邀请,期待共同开启“艺术与乡村的共生实验”。活动在歌伴舞《在希望的田野上》中迎来尾声,由南京市音乐家协会会员拉丹珠领唱,响堂新老村民合唱团、全体文艺志愿者共同演绎,展现出一幅在希望的田野上幸福生活的美丽画卷。

  未来,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将持续推进“文艺赋美乡村”工程,以艺术村落为载体,引导更多文艺工作者深入田间地头,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和产业升级,不断壮大乡村文化人才队伍,激活乡村文化内生动力,推动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共同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奏响新时代的田园交响乐。

责编:张雯 高仁泉 省文联办公室